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恋吴淡如散文集假死病 (第2/3页)
是要面对真实的自己。蛋黄rou包的类似笑话对我已经像恐龙一样,绝迹了。 如果是现在的我,一定会理直气壮的说:“喂,那个蛋黄rou包是我的。” 不,他根本没有机会和我一起吃蛋黄rou包。该死的口是心非小气鬼,自私鬼!我在纸上“笔”不停蹄畅快淋漓的想一直骂下去… 为什么我要为十年前一个十几二十块钱的蛋黄rou包生这么大的气? 我平心静气的想出了结论:其实我痛恨的是自己的虚伪,一种不知道从哪里感染来的恋爱假死病。这种病,竟然要花许多年来医治! 你知道,嗯,一个恋爱的健康人,除了说“我爱你”脸不红气不喘之外,说“我要去上厕所”也得理直气壮! 这才是真实恋爱,不做作的人生,和发自内心的诚恳。 人鱼公主去哪里唱歌 假设性的问题都是永远找不到答案的问题,除了努力不懈探求答案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之外,假设性的问题都是闲磨牙的问题。 因为我们企图掌控不可能掌控的未来,所以有假设性的问题。 想想,你被问过什么样的假设性问题呢? 问了等于没问的叫做假设性问题。 答了等于没答,无益于社会民生、对别人毫无助益的是假设性问题。 (近年来我最常被问到的隐私性假设性问题是:将来你会不会结婚?) 我的回答通常是: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问与答,当然都是废话。 有的假设性问题,是明知时光永不可能回头,我实在不了解为什么动机会有这种问题。 (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从事同样的行业吗?你还会嫁给他吗?你还会爱上他吗?再年轻一次,你会想怎样规划人生?) 有些问假设性问题的人,要的只是他心中的标准答案。 (你会不会一直都很爱我?如果我比你早死,你会不会爱上别人?) 有些假设性问题不是问句,是喃喃自语,追慧无益。 (所听过的包括:如果我多读一点书,现在也不必这么辛苦…如果我不要吃宵夜,就不会这么胖;早知道十几年前在忠孝东路多买几栋房子,现在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有些假设性问题端看个人,却被当成“全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来问。 (爱与性可以分开吗?有没有红颜知己或青山至交的存在?可以谈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吗?有永恒不变的爱情吗?) 有些问题是有相当警示性的,但确属励志学专家巧妙设计出来的问题。 如果明天(年)你就会死,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有位作家曾戏谑的说,如果下一个小时我们就会死,电话亭前一定排满了那些“只想对你说我爱你”的人。 我小时候还杞人忧天的问题,无非是看了一些科幻小说的结果,我会担心,如果空气都没有了怎么办?如果明天太阳不出来怎么办?所有的字都消失了怎么办?可笑的是,有个晚上我还梦到,世界上再也没有人看得懂中文,天哪,我过去那么努力写的小说怎么办?然后,忽然坐起,本能的流一身冷汗! 有些问题是因为害怕失去的悲观,太敏感或歇斯底里的人,在爱上一个人时,大概都曾问过自己: 万一他死了,我怎么办?所有情人之间的盟约,其实,还不是假设性的答案。 假设性的问题,常不按牌理出牌,像一群蜜蜂嗡嗡嗡嗡,围住我们已经够复杂的脑袋。真正的制造者,则是我们习于喋喋不休的头脑。 人闲着,未必会找事做,脑袋闲着,一定海找东西来想,像一个全自动的工厂,只要我们活着,它就会有源源不绝的电力,让它持续不断的运转,嘎嘎嘎嘎,即使制造不出任何有创意的产品,它一样会发出扰人的杂音。 我们常像顶着一桶新鲜牛奶就幻想将牛奶换鸡蛋、鸡蛋孵小鸡…换得牛羊满山的女孩,最后开心得手舞足蹈,跌了一胶,把牛奶倒了满地;所以,我们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们有时像垃圾处理机,拼命处理自己制造的问题。 但我如此批判假设性问题是很没良心的。很多故事的雏形(也就是说,当一只鸡还是鸡蛋的时候),都来自于假设性的问题。 如果没有死亡,那么,爱还有意义吗? 曾有一位某校校刊社(参加这个社团,便是所谓的文艺少年)的同学问我: 你相信爱可以对抗死亡吗? 我瞠目结舌了一会儿。因为他很认真,所以我不能说,我非上帝,如此“大哉问”的假设性问题难以回答。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对抗死亡,我拐了个弯,换个角度想: 如果没有死亡,爱是没有意义的。 地久天长,万寿无疆,何必急于爱呢?反正你永远在,他也永远在,你总有一天等到他,他爱你一下又何妨。真心如果没法通过时间考验,难以珍藏,但若必须经过时间无止无尽的考验,爱情哪里不会味同嚼蜡。 再动听的音乐,源源不绝,也会让人浑然不觉,若又逼迫你全神倾听,怕过不了太久,耳朵长茧,心灵麻痹,整个人发疯。 没有一个运动员可以无休无止的在场上奔战。人人需要歇息,唯有爱,我们要的太多,求的太苛,我们问爱人,你现在对我已经不如从前了,对不对? 从前你眼神看我如燎原野火,如今只剩点点星火…我们不让爱休息。旧爱需添新薪,但也得让它休息,可惜对爱,做过研究的人屈指可数,还没有提出“留白的艺术” 死了以后我们会去哪里?我们都在当孩子的时候,被这个问题袭击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