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_第二十三讲中流砥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讲中流砥柱 (第2/3页)

是这一次才表现出来的,建安七年的时候,袁绍病死了,袁绍病死了以后袁氏家族就衰落了,曹cao这个时候气就粗了,那就写封信给孙权,要他送一个人到曹cao这儿来做人质,就是质子,当时孙权接到这封信以后也是拿不定主意,而张昭这些人好像哼哼叽叽的,意思就是那就送吧,曹cao咱得罪不起啊。谁反对?周瑜,周瑜慷慨陈辞,告诉孙权,不要送你的子弟了去做什么人质,态度非常强硬和明朗。也就是在这一回,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对孙权说,公瑾比伯符——就是孙策——只小一个月,你要按照对兄长的这样一个态度和礼节去对待公瑾。所以周瑜是一个什么人是很清楚的,或者有人要问,说周瑜以前是鹰派,这回难道就不能改成鸽派吗?以前是主战派,难道这回他就不会动摇动摇变成投降派了吗?不可能。

    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这个态度,他不是一时的冲动。周瑜和孙氏集团是一个什么关系呢?第一,周瑜是孙策的铁哥们儿。《三国志·周瑜传》上头说法是“独相友善”就是当年周瑜和孙策两个人同龄,孙策大一个月嘛,从小在一块长大,而且就是他们两个关系最好,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孙策后来接过了他父亲孙坚的班,也是依靠袁术的,而袁术对于孙策出尔反尔,一再封官许愿,又一再地变卦,孙策看见自己在袁术那儿没有发展,独立出来发展。这个时候是周瑜将兵迎策,周瑜带着自己的人马去接应孙策,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孙策去逝以后,孙权接班,又是周瑜带头拥护孙权。当时孙权还是一个将军,就是孙权和张昭以及其他人包括和周瑜这些人的关系,不能叫做君臣关系,只能叫上下级关系,但是周瑜带头行君臣礼。第四点,就是周瑜不但自己忠于孙氏家族,而且还拉来了一个鲁肃,鲁肃投奔孙权是周瑜的推荐和劝说。所以周瑜和孙权,和孙家是个什么关系呢?就像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那是拆不散的,那是铁得很,那么他不可能转变立场,他一定是站在孙权的立场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叫做没有必要来智激一下。

    第四点就是并无可能。我们看看《三国演义》怎么交待,《三国演义》是说周瑜大唱投降论调,诸葛亮说那我有一个好办法,就是一仗也不用打,只要一条船就够了,一条船两个人,周瑜问他哪两个人,大乔、小乔啊,如何如何。周瑜这才勃然大怒,我与老贼什么势不两立之类的,老贼欺人太甚等等。然后周瑜说其实我早就是主张对抗曹cao的,刚才我说要投降是试探,算是把这个场就圆过去了。

    那我们就来看试探,这个试探有没有必要?为什么要试探?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周瑜这个人小心眼,气量狭窄啊,他信不过诸葛亮,他得试探一下啊。但是我们不能光讲性格,我们还要讲道理啊,从道理上讲,荆州集团或者说刘氏集团,和江东集团或者说孙氏集团,那是世仇,本来是敌人;本来是敌人,现在要联合起来了,是要试探一下,不要说本来是敌人,就是素不相识的人或者从来没有关系的两个集团、两个企业要合作一把,也得试探一下是不是。但是既然要试探,第一这个试探应该是双向的,双方都要试探一下,诸葛亮为什么不试探?因为他既第一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试探,这个时候已经走投无路,除了联合孙权没有别的选择,试什么探呢?所以诸葛亮不试探,他不试探孙权,他不试探周瑜,他不试探鲁肃,他只是极力地进行说明的工作。那么既然诸葛亮用不着试探,周瑜这边也用不着试探,你试探他什么?就是你不能为试探为试探,你试探要有内容,你试探他什么?立场,态度,诚意?根本不成问题,完全用不着试探,所以这也是没有必要。

    因为周瑜的这个立场、这个观点、这个态度鲁肃是知道的,这才建议孙权召回周瑜。如果周瑜和张昭一样是个投降派,鲁肃是不会提出这个建议的,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又弄一个反对派过来,没事找事啊。那么鲁肃知道,诸葛亮知道不知道呢?应该知道,为什么?诸葛亮是未出隆中已知三分,他连天下将来三分他都知道,他不知道周瑜是什么人?诸葛亮能够在隆中做出那样一个对策,说明他对江东集团是非常了解的,他掌握了大量的情况,那么就包括江东集团的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你不可能说江东集团的事情诸葛亮都知道他就是不知道周瑜吧,因此说智激周瑜完全没有必要。

    *智激周瑜是反映周瑜心胸狭窄、神化诸葛亮智慧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然而在历史上却不曾发生过。而且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们也发现,智激周瑜在逻辑上也是站不住脚的。那么历史上的周瑜主战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他最后是如何一锤定音,打动孙权主战的呢?

    实际情况是周瑜被从去鄱阳的路上召回到柴桑以后,孙权又召开了一次会议,那么会上周瑜态度非常明朗,而且周瑜的话可以说是掷地有声、大义凛然,表现出他一个中流砥柱的英雄本色。周瑜怎么说的呢?周瑜说曹cao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将军您神武雄才,又有父兄的英烈,现在据有江东人多势众,大家同心同德完全可以对抗曹cao;我们江东要做的事情是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我们怎么可以投降曹cao呢?何况曹cao自己来送死,难道还有投降的道理吗?

    那么这一段话也是说得充满了正义感,这个和诸葛亮回答孙权的问话,问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cao,诸葛亮那个回答是一样的,是一样的,都说得非常正义。而且这两番话,诸葛亮的话、周瑜的这个话都是必要的,因为我们知道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对于战争来说正义是非常重要的,你只有政治上正确,那么你的军队才是正义之师,才有克敌制胜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周瑜一定要说这番话,诸葛亮前面也一定要说那番话,鼓舞自己的斗志。但问题是政治上的正确不等于军事上的可行,而投降派的意见也不能说没有道理,投降派是什么意见呢?投降派的意见有三条:第一条,曹公豺虎也,就是曹cao本来就是豺狼虎豹,本来我们就敌不过他,他力量强大,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它的原话是“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曹cao是以朝廷的名义来发动这场战争,我们又不如他。第三点,我们可以对抗曹cao的是什么呢?长江天险。但是现在曹cao已经拿下了荆州,获得了刘表留在江陵的军需物资和刘表留下的水军,这样一来长江天险就是曹cao和我们共有的了,我们既不得天时,也不得地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