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讲进退失据 (第1/3页)
第二十七讲 进退失据 在曹cao集团众多的谋士中,有一个重要的谋士荀彧,他的地位相当于刘备集团的诸葛亮。二十年来,他为曹cao看家护院,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最后,却神秘地死去。荀彧的死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说法,那么到底荀彧是怎么死的?他的死与曹cao有关系吗?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进退失据。 在上期节目中,易中天先生讲到,曹cao在政治上步步为营,得寸进尺,攫取了当时帝国的最高权力,获得了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地位。而且由于他大权独揽,所以他比皇帝还要皇帝,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曹cao已经是有实无名的皇帝了。然而在此过程中,在一个关键的时刻,曹cao却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荀彧是曹cao集团最重要的谋士,也是曹cao最为信任的人,在曹cao多年的征战中,荀彧为曹cao出谋划策、尽心尽力,然而却在曹cao要封魏公、建魏国的时候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进退失据” 易中天: 荀彧为什么要反对?为什么会反对?为什么荀彧的反对如此的重要?我们必须先来看一看荀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荀彧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曹cao得到荀彧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吾之子房也”就是曹cao是把荀彧看作自己的张良的。在曹cao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每到关键时刻都是荀彧帮助曹cao出谋划策、克敌制胜,一直到建安十三年曹cao南征刘表,使用的还是荀彧的战略部署,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荀彧有理想。当年曹cao为是否迎奉天子到许县而犹豫的时候,是荀彧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纲领,这个我们在《深谋远虑》这一集已经讲过。也就是说荀彧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由政治理想的人。 第三点,荀彧有远见。官渡之战之前,曹cao为自己能不能战胜袁绍而苦恼,是荀彧提出了曹cao的四大优点和袁绍的四大弱点。 第四点,荀彧有担当。兴平元年,曹cao刚刚得到兖州,代理了兖州牧,倾巢而出,率领全部的军队去征讨陶谦,这个时候曹cao的两个老朋友,一个叫张邈,一个叫陈宫的,突然反叛曹cao,联合吕布来打曹cao。这个吕布的军队开过来以后,整个兖州这一州基本上都反了,都背叛了曹cao,只剩下三座城池。而这个时候留守曹cao大本营根据地的,就是荀彧和程昱,他们守在鄄城。荀彧马上意识到,这三座城池如果守不住,曹cao如果在征徐州的时候又失败了,那么曹cao就变成了丧家之犬,老窝都被人抄了。于是荀彧和称昱商量,请程昱出去安定了另外两座城池,自己和夏侯惇守在鄄城。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叫郭贡的,率领大军来打鄄城,提出一个要求要荀彧出来跟他见一面,荀彧马上说我去见他,而夏侯惇说你去不得,你是一州之镇守,你去了以后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呢?荀彧说没有关系的,为什么?因为郭贡和张邈平时没有来往,和吕布也没有什么关系,他突然带着军队过来说明他还没拿定主意,他是来探探虚实的,如果我们这儿虚他趁机捞一把,如果我们这儿实他可能就回去了。他说我还是去见他,于是荀彧一个人出城去见郭贡,神色自若,郭贡一看,知道鄄城拿不下,撤军。所以是荀彧和程昱在曹cao刚刚可以说有一点成功的时候,帮曹cao守住了他的根据地。 那么荀彧是这样的一个人,有智慧、有理想、有远见、有担当,所以曹cao对他信任有加。何况荀彧这个人出身东汉名门之后,道德品质又好,人缘也好,名气也大。那么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跟曹cao又是这么铁的一个关系,因此董昭在要提出让曹cao晋封魏公、建立魏国这样一个建议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荀彧。 *建安十七年,董昭一班人为了拥立之功,向汉献帝提议,封曹cao为魏公,加九锡。如果曹cao封了魏公,就表明他可以拥有一套自己的班子,建立自己的国家和政府,在大汉王朝中建立一个“国中之国”这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而董昭的这个提议出来后,身为曹cao重要谋士的荀彧对此是如何反应的呢? 董昭去向荀彧征求意见,实际上他的意思也不是征求意见,是什么呢?是希望荀彧挑头来做这件事,由荀彧领衔给皇帝上表章,这是他们希望的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荀彧反对。荀彧是怎么反对的呢?荀彧对董昭说:曹公兴义兵、除暴乱、平天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匡复汉室,维护国家,我们曹公秉持的是忠贞,坚守的是退让,他是一个忠臣啊,这是我们曹公高尚的道德品质。君子爱人以德,一个君子真正爱一个人,不是说给他增加这个官衔,增加名誉地位,而应该是帮助他完成自己的道德理想,保证他做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这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情啊。既然我们曹公是如此的高尚,——他意思没有明说,那意思是——你们为什么要拉他下水呢?所以荀彧说了四个字:“不宜如此”不好吧。 那么这段话,荀彧是对谁说的?表面上是对董昭说的,说你们这样做不好。但是实际上以荀彧之聪明,不会不知道封魏公、建魏国,那就是曹cao的主意,是曹cao自己想做的,只不过曹cao本人不便出来说。但是荀彧还要这样说,什么意思呢?他就是反对这个事。但是他不能直接地对曹cao说你不应该这样做,因为曹cao本人他没有说我要这样嘛,他只能装着曹cao不知道这个事情,装着好像这些都是董昭这些人在那儿拍马屁,也希望曹cao就此借坡下驴,阻止董昭他们的行动。 但是我们很清楚,封魏公、建魏国就是曹cao想要的,所以董昭把这个话转达给曹cao以后曹cao非常生气,《三国志》的记载是“心不能平”啊,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正好这个时候曹cao要征孙权,于是曹cao就上表朝廷,让尚书令荀彧到谯县劳军;等到荀彧来到军中的时候曹cao趁机把他扣留起来,说请你来帮我做参谋,不要回去了,实际上就是解除了他尚书令的职务;然后荀彧走到寿春的时候,一病不起;又过了没多久,神秘地去世,享年五十岁。 *曹cao一门心思要封魏公、建魏国,荀彧却认为曹cao本是大汉的臣子,现在的位置已经是登峰造极,不应该再得寸进尺了。曹cao知道后,心情很不爽,找个理由将他贬职。于是,这个为曹cao事业竭尽全力,又为曹cao所倚重的智囊,居然在他迈入知天命的那一年,谜一般地死去。荀彧的死为后世留下一个历史之谜,荀彧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和曹cao有什么关系吗? *易中天先生刚才讲到,在对待曹cao封魏公的问题上荀彧采取了反对的态度,这让曹cao很不舒服,找了一个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