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鲸帝国沧桑洋船大鳄 (第7/8页)
来好好谈谈嘛。其实徐润跟卜加士达见面之后,由于唐廷枢以及盛宣怀不在,就跟局员严潆通宵合计,不看看那些烂船,就看旗昌的码头货栈的地皮,其“利益颇大”就算二百五六十万两也是一笔划算的交易。没想到这一次旗昌的人亲自出马,就提出了价格好商量,徐润一看也很痛快,我代表招商局只能出价二百二十万两,你们回去好好商量一下吧,行就回个话,不行我们还是各做各的生意,价格战也打了这几年,我们有漕粮运输,还能够撑下去,你们我怕有点悬了,长江航线亏得一塌糊涂,就差叫娘了。旗昌一听,徐润这家伙怎么掌握了这么多旗昌的内幕?看来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主儿,于是答应考虑考虑。 洋鬼子很逗,当天下午就跑到徐润的办公室,毕恭毕敬地站在徐润的对面,很客气地主动报出一个卖价,二百二十五万两,这些洋鬼子看上去很有涵养,很有绅士风度的样子,实际上抠门的不行。为了这五万两银子,旗昌行主开始跟徐润磨牙。“徐先生,你一直说我们的船破,你是搞地产生意的,我们的那么多货栈码头,这些可都是不动产,十多年前的上海还是一片荒芜,仅仅一个小小的上海县衙,你们大清国搞洋务,我们这些外国客商进入上海,你看看现在这房地产业务发展多块?我敢断言将来上海滩就是大清国同世界各国金融、贸易等对接的窗口,你看你们大清国都开始派留学生了,你们的皇帝肯定是非常希望变革的,国家变革经济发展,地产长期持续的发展那是可以预期的。”徐润何尝不知道这些,如果不是看在旗昌拥有的地皮未来的价值,傻子也不会买这些破船呀。徐润吧嗒吧嗒地抽了两口旱烟,把对面的洋鬼子给呛的差点眼泪鼻涕都给整出来了,没办法,中国人这臭毛病都几百年上千年了,这个毛病总比洋鬼子的鸦片好。徐润的烟终于抽完了,在桌子脚磕了磕烟袋,半天才抬起眼皮子:“我们也别那么磨叽了,我最多再添加两万两,如果行,大家就继续谈,不行我也就无能为力了。” 旗昌行主一看,徐润也不是跟自己开玩笑的,两人就这样达成交易,徐润以招商局会办的身份跟旗昌商议“三日之内,即成草议”并决定“先付定银两万五千两,令给凭信,定订先交银百两,其余分期陆续付解,商定大略”定金两万五千两交付之后,徐润并分两路,一路是派专人去请唐廷枢回上海,自己拿着旗昌给打的定金条子,亲自去武汉。盛宣怀一看徐润从上海匆匆忙忙赶过来,肯定有大事。徐润还没有来得及喝上盛宣怀的茶,快速从衣兜里掏出定金条。盛宣怀一捋条儿上的字,说:“雨之兄,你他妈这事都定下来了,还跟我说什么呀,不过有一点我要提醒兄弟你,买旗昌的钱不会像中堂大人说得那样难筹集,但是你想过一个现实问题没有,一旦我们收购了旗昌,我们的船只可就要翻一翻,旗昌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运费太低,并且货源得不到保证,你说我们买过旗昌,那些船运什么?停在码头也是要损失银子的。” 徐润知道现在如果盛宣怀不同意的话,这一桩买卖迟早要黄,那两万五千两订金肯定自己要掏腰包,还有旗昌的股票肯定还要继续下跌,那样一来自己就亏大了,不管盛宣怀同意还是不同意,先弄回上海再说。徐润乐呵呵地一拍盛宣怀的肩膀:“我说兄弟,当初我们一起去烟台的时候,可是说话收购旗昌的,那个时候旗昌的资产状况还没有恶化到现在,现在旗昌走到变卖的地步,这不正是当初我们要的效果吗?否则我们在长江航线的努力都白费了。旗昌后来委托了卜加士达找卖主,说几天之内准备卖出去,我跟严潆一合计,就是地皮也能赚钱,就在我们洽谈的过程中,旗昌的人扬言要卖给资本雄厚的公司,我当时担心一旦旗昌的资产被太古怡和他们兼并了,我们招商局那可是刚灭掉狼,后门就进了虎,所以我就以会办的身份跟旗昌约定,并且缴纳了订金,草约还没有签订,所以我想请你们回上海好好地商量商量,景星已经在赶往上海的途中,就等老兄你啦。” 当初去烟台被李鸿章一顿数落,现在徐润已经自作主张交付了订金,盛宣怀完全可以一推六二五不认账,但是这笔买卖真让徐润他们做成了,自己可能就真的只能是李鸿章安插在招商局的眼线,要想有更大的作为就有点难度。回上海,盛宣怀跟张之洞打了个招呼转身就直奔上海。没想到唐廷枢先到一步,握住盛宣怀的手就一个劲地感叹,徐润做的这笔生意非常的不错,招商局一定要找回八月份在烟台失去的面子,怎么说也不能让太古把旗昌给并购了,只有招商局作到了一定规模,才能在航线上具有定价能力,太古他们才不敢独霸航运权,这是李鸿章中堂多年的宿愿。盛宣怀一看这阵势,徐润跟唐廷枢好像商量好了一样,是的,夺回航运权是李鸿章多年的宿愿,现在左宗棠在新疆节节胜利,一直主张海防的李鸿章如果能够在航运权的争夺过程中战胜洋鬼子,其功劳不逊于战场上赶走俄国老毛子,也可以为烟台遭受英国鬼的侮辱找回一点面子。盛宣怀权衡利弊得失,这一次只有拿下旗昌,才能跟太古抗衡,才能为将来稳固自己在招商局的位子打下基础,眼下唐廷枢、徐润这两个土财主可是等着自己去弄钱呢。 盛宣怀不得不佩服李鸿章的韬略,当初左宗棠为了跟李鸿章分庭对抗,在自己调任陕甘总督之前,将李鸿章的同门师兄,大英雄林则徐的女婿沈宝桢给举荐到马尾船厂,担任福州船政大臣,这样一来马尾船厂跟江南制造局就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后来何璟就希望沈宝桢站在自己一边,形成南洋跟北洋抗衡的局面。何璟后来老娘死了,大清以孝治天下,没办法,何璟何大人也只有按照祖制丁忧去了,这一走,李鸿章就开始对南洋走马换将,在左宗棠忙着在西北打仗的空挡,李鸿章将沈宝桢彻底拉到自己一边,向慈禧老娘们儿举荐沈宝桢,沈宝桢结束台湾海防钦差的使命,出任两江总督兼署南洋通商大臣,这个职务曾经湘军领袖曾国藩干过。沈宝桢在台湾建设海防、开矿的时候,盛宣怀跟沈宝桢关系走的很近,关系很铁,北洋连练饷银子都拿出来了,所以只有靠哥们沈宝桢了。 1876年12月28日,盛宣怀、唐廷枢、徐润三人进了两江总督衙门。当时沈宝桢正卧病在榻,看着三个心急火燎的家伙,沈宝桢有点疑惑,问盛宣怀:“杏荪,你不是说旗昌经营面临问题吗?再拖一拖不是更好吗?”盛宣怀一听,看来沈宝桢是不明白洋人的规矩,于是耐心细致地跟沈宝桢解释,洋人以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