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咒俑 (第2/6页)
,看似确曾握有某物。 掉落在脚旁的剑,大概正是右手所握的吧。 另一尊兵俑则持带长矛。 这尊兵俑手里握着状似铜矛的对象,出土时却剥落崩裂,结果,只挖出了铜制矛头而已。 鞋下方有台座,两名士兵端立在台座之上。 “果然是人俑。”空海望着两尊俑像说道。 俑——意指人形木偶,也就是人像。 陶俑,指陶土捏塑成形的俑。也就是烧制而成的俑。 “啊,制作得真是到家——”柳宗元发出赞叹声。 白乐天咬闭嘴唇,一语不发,表情看似在发怒。 “呐,空海,如果这是俑的话,岂不表示——”话说到这边,逸势似乎不想再说下去,硬又吞回嘴里了。 所谓俑,是指埋葬在皇陵的仿真人偶。属于墓xue陪葬的葬具之一。 如果用木造的就叫木俑,用陶烧制的则称为陶俑。 最早的时候,是以真人殉死,陪葬王陵,后来,才改以俑替代。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孔子便曾如此说过。 “从地点来看,这应该是始皇帝的陪葬品吧。”空海说完,转过身向后望去。 秦始皇陵墓巍然耸立于对面,高约八十公尺,东西南北各宽三说起来,是座人工堆造而成,巨大的小高丘。 空海所站立的棉花田,正位于始皇陵墓东侧——约一点八公里处。 “大概是吧。”柳宗元说。 “这片土地所遭受的咒力十分强大。不过,既然是始皇帝的陵墓,具有如此强大的咒力,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空海喟然长叹之后,环视了广袤的棉花田。 棉树抽出的新绿,任风吹拂摇摆。 夕阳余晖之下,几朵白云浮现在苍茫天际。 无以形容…朗朗晴天之下,怎么会埋藏着这么多无以形容的戾气呢?对于一无所感的人,空海无法说明眼前所感受到的不祥气氛。 可是,众人的眼里,却似乎都可以见到层层叠叠横卧在这土地底下的兵俑群。 无人打破空海的沉默。 起此一咒,竟能跨越如此辽阔的时空。 “辽阔得无以形容——”大唐的大地、子民,似乎拥有与天同等的广度。 耳边传来轻微的牙齿打颤声。 空海循声望去,白乐天站在不远处。 他的身子正微微颤动着。 视线既非看着天也非看着地,白乐天想咬住嘴唇。 然而,强烈的颤抖令他无法咬住嘴唇,也因此才发出牙齿打颤声。 白乐天的视线,与其说抛向远处的虚空——倒不如说是凝视着自己内心深处。 某种强烈的情绪与感动,似乎正紧紧攫住这个男人。 “司马迁《史记》中,曾描述始皇帝陵墓:‘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这些陶俑,应该是守护地下宫殿的士兵吧。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正是传说中始皇帝地下宫殿的一部龙椁神堂三月火。 可怜宝玉归人间。 暂借泉中买身祸。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然而,写作此诗的白乐天,至今为止,也不知道这些兵俑的存在。 柳宗元、空海、逸势三人,均读过《史记》。 白乐天说的话,他们当然都知道,那是基本学养之一。 然而,目睹内在澎湃难抑的这位诗人,因为体内沸腾的东西而颤声抖语的模样,他们再度深刻感受到,眼前所见之物的意义,那意义渗透进到了他们的肺腑之中。 “就是这个…”张彦高低声嗫嚅。 “就是这个!”声音高亢了起来。 “去年八月,棉田所出现的,就是这个东西!”话才说完,张彦高却又左右摇起头来。 “不,这是埋在地下的,我说的不是这个。当时出土的东西,跟这兵俑很像,几乎可说一模一样。”不知是否想起那晚的事,张彦高转身像是准备往后逃,一双脚“不知道。”空海回答得很干脆。 “逸势,如果你觉得不安,可在张先生家借住一晚。各位也不要勉强,视状况而定,就算留我单独在此过夜,也没关系。”“我会在啦。”大猴开口说话。 “我也留下来吧。”柳宗元点头说道。 “我也…”白乐天望着空海说。 “喔,这可好玩了。乐天,今宵我们何不学学玄宗皇帝和贵妃,一边眺望骊山月色,一边吟诗行乐。正巧宗元先生也在,那将会是一场欢宴——”空海爽朗地说道。 “逸势,你打算怎么办呢?”空海看着逸势。 “嗯,喔,”逸势低声嗫嚅。 “我也——留下来…”说出仿佛觉悟了的话来。 【三】众人在喝酒。 喝的是胡酒。 葡萄酿造的美酒,斟在玉杯里,再送至唇边。 棉花田中铺着席子,男人们团团围坐着。 倭国的空海。 橘逸势。 旷世诗人白乐天。 孤高的文人,《江雪》作者柳宗元。 他们一边斟饮胡酒,一边趁兴在纸上写诗,然后于月光下吟诵。 逸势吟毕。 “那,下一个我来——”兴致高昂的柳宗元随即出声,且挥笔成诗,当场吟诵。 而后面向白乐天。 “接下来该你了。”沉默的白乐天从柳宗元手上接过笔来,脸上没什么表情,一口气写了下来。写毕,白乐天自顾自地吟唱起来:骊山边地下宫殿,春夜皎月想秦王。 胡酒欲饮无管弦,风索索月满玉杯。 诗文颇长,白乐天不苟言笑,仰天独白似地沉吟着。 这是一首情深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