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全新版 (第3/4页)
续按计前行。目标只有一个,便是“杜绝战乱”德川氏的荣华、诸将的归附,都只不过是达到目标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元寇之役的胜利最终导致了镰仓幕府瓦解,家康曾经深深思索过这一问题。 彼时,日本一致对外。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全力抗击忽必烈入侵。所有寺院一齐为胜利祈祷,连北条时宗都亲临战场,龟山太上皇也把御笔亲书的字幅献到八陵祈祷胜利。朝野齐心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可不久之后,这胜利却导致幕府瓦解,这却是为何?因为北条时宗故去后,幕府失去了威信。为了抗战,苍生已陷入了极度贫困。但大敌当前,世人自能协心一致,节衣缩食,以供战阵之需。然而取得胜利之后,生活的贫穷就会直接滋生不满,人情汹汹,怨怒不断。 “我等那般浴血奋战,可如今竟依然受苦!” “若是没有我们,何来胜利?” 寺院、武士、大名、庶民,全都心怀不满。而幕府缺少对于这种严峻形势的应对之术,未能有效地安抚贫困,扶救百姓。战胜后的贫穷,与战时及战败后的贫穷都不一样。世人怨怒难耐,天下岂能太平无事?对于此事,家康刻骨铭心,故此刻他正殚精竭虑,只欲妥善安排战后事宜。 家康一一接见了集结到大坂的诸将,九月三十,他把井伊直政、本多忠胜、神原康政叫来,让他们下达第一道命令:“你等三人在上面署名,后交与福岛和黑田。” 三人扫了一眼内容,顿时脸色大变、面面相觑、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命令为佑笔所书,三人署名后,即可直接交与福岛正则和黑田长政,连落款日子“九月三十”都写好了。 〖一、因欲处置萨摩诸事,望迎接中纳言(秀忠)进入广岛城,此乃太阁生前吩咐之事,沿路诸城,务必派人严加把守。 二、众位家老务必送人质。 三、毛利辉元妻室迁至本宅。 四、辉元本人应赶赴萨摩阵中。 五、立即归还此次西进诸将人质。 以上命令执行后,方可与毛利腾七郎秀就会面。 庆长五年九月三十〗 这便是家康下达给此前一直在毛利秀元和东军之间斡旋的福岛正则和黑田长政的命令,由三位德川重臣井伊直政、本多忠胜和神原康政联合署名。但无论对于井伊还是本多,这都是令人意外的难题。福岛正则和黑田长政看到这份命令,会有何反应? “怎么会有如此混账之事?内府这岂非在耍弄我等?”他们定会大怒。长政和正则定是与毛利氏约好,不动毛利氏领地,不处罚毛利氏,才让辉元乖乖把大坂城交了出来。 但家康的确不曾对此事表态,他并未提交任何誓书,都是井伊和本多忠胜在交涉。但井伊和本多通过黑田、福岛二将,与毛利氏的吉川、福原等人交涉的经过,家康无不一清二楚。然而看眼前这道命令,家康似乎对事件一无所知。 “不管大人出于何种考虑,这份命令绝不能交到福岛和黑田手上,否则必会让他们颜面扫地。”迟疑良久,年长的忠胜终于开口。 他刚说完,家康立即反问道:“哦,你以为此次战事只要为福岛和黑田赚足面子?” “不,在下并非此意…” “那就把命令发下去。辉元可是召集西军、向天下发布檄文的大老,乃主谋。” 忠胜顿时无言以对,望向井伊直政。家康之理由冠冕堂皇,但毛利实际上并未参与关原之战,这次亦乖乖撤离了西苑。 见忠胜无言,井伊直政不得不站出来说几句:“辉元确有不当之处,可竭力劝说不让他参战,并让他撤离西苑的却是福鸟、黑田二人。还请大人三思,照顾二人颜面。” 家康沉吟。井伊的话不无道理,井伊亦承认辉元有错,但由于福岛正则和黑田长政的确是在坚信家康不会对毛利不利的前提下,才与之进行交涉,故无论如何也当给二人面子。他遂道:“直政,你以为我未考虑过这二人之事?” “这…”“这样处理,亦是我费尽心思、反复思量的结果。从大坂出发征讨上杉时,家康就曾给辉元递交过一份誓书,向他表示,无论发生何事,都要如兄弟般相处。此事你不会不知。” “是,但大人当前更要表现出兄弟之谊…” “住口!我像兄弟一样待他,可我前脚刚走,他就立刻来个讨我的檄文。时至今日,他的檄文我仍记得一清二楚。如此热心地鼓动天下支持西军,若无私心,他能如此轻易被惠琼和治部蒙骗?他处心积虑,堂而皇之与秀家联合署名,布令天下。若不承担这个责任,他便不配为武将。这难道是兄弟之谊,直政?” 在家康的厉声追问下,直政闭上了嘴,但他仍不服气。誓书之类,当今世人早就视若过场。关键在于,毛利并未参与关原合战,更准确地说,是在黑田和福岛的大力斡旋下,他才未出兵。故,无论如何,亦当承认黑田与福岛的功劳。这方是直政真意。 “直政,你似仍然不服?” “是。辉元之事,在下无话可说,但…” “不必说了。你们就对二人说,辉元向天下发布檄文,无端挑起战乱,实乃逆贼之行。故,我要把他的领地全部收回,然后分封吉川、黑田和福岛三人。他们若认为不保留辉元旧领便丢了面子,那就不必加封,共去庇护辉元。你就这么说。” 井伊直政额上眼看着蹦起条条青筋“大人,如此强词夺理,怎能安抚天下?” 家康笑道:“你说得没错。但是兵部,若辉元领地原封不动,天下人心怎能安稳?” 井伊直政顿时哑口无言。 “就此饶过辉元,景胜亦当宽谅。既然连辉元和景胜都宽谅了,秀家、行长、义弘等人,怎不法外开恩?否则便是不公。能够惩治的人,难道只剩下三成和惠琼二人?” “这,这…”“仅凭这二人的领地,我们如何犒赏有功将士?天下大势已发生了剧变。要他们返回旧领,不论功行赏,你认为我们劳苦功高的诸将会明白,会答应?他们非但不会答应,恐还会因此再陷天下于纷争旋涡,私斗无休。”家康又看了本多忠胜一眼“我想重新衡量,按照各自的才干功劳,重新分配领地。到底谁始终为实现天下太平而奋斗不已,德川家康一人说了不算,世人目明,天日可鉴。” 忠胜点头不已,看了看直政。神原康政始终不动声色,他未参加关原之战,一直和秀忠沿中山道西上,便不似直政和忠胜那般与毛利多有接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