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何家 (第3/5页)
,亲自下厨。 云重也不好打击老人的积极性,道:“那敢情好。多买点,我看伯母一个人可能拿不下,还是我和您一起去吧。” 苏蓉知道他是怕自己上了岁数,不方便,忙道:“不用,不用。你和老头子在家聊,我和小翠去就行了。”小翠是她家的小保姆。 看着苏蓉的样子,何守元道:“奇怪了,老伴儿这些年不是开始健忘了吗?平时一直记不住小翠的名字,今天怎么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云重暗道:废话,你以为哥们儿的真元是废物啊。刚才苏蓉憋住了气,云重用真元给她顺气,真元自然便留在了她的体内。有真元什么都好说,健忘症?没关系,就算老年痴呆症也能治好。 何守元这才想起自从云重进屋,不是自己自顾自地讲自己的往事,就是帮着解决莹莹的事,他根本没有提自己这三十年都干什么了。 “小云,你这些年去哪儿了?怎么没听说过你的消息?” 云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很多研究所和大学等着聘用他,但何守元却始终没有听说他去了那所大学或研究所,略微有些奇怪。 云重顺嘴胡诌,道:“你知道我不缺钱,去别的研究所和大学还得看上级的脸色,干脆自己建了个研究所。没事儿的时候搞搞研究,这些年的日子过的也算舒心。 说着,说着,云重想到,自己这些年一直没有音讯,如果这样出现在公众面前根本经不住好事之人的调查。看来自己还真的建立一个研究所,这样好瞒过众人的盘问。 “哦。”何守元知道云重是搞粒子物理的,自己在这方面属于文盲,这可不是个好话题。好在两人有些交集,那就是古董。 谈起这些年鉴定过的古董,何守元侃侃而谈。 两人刚谈了一会儿,突然听到大门门铃的响声。何守元有些不快,又不是没带钥匙,我们正聊得起劲呢,瞎按什么门铃。何守元把按门铃的当成苏蓉了。他也不想想苏蓉刚走才多久,而且苏蓉就算忘记带钥匙,那小保姆应该不会忘记提醒吧。 云重神识一扫,发现来人不认识。 “老头儿,还不去开门。说不定是找你鉴宝的。” 何守元轻拍了一下脑袋“看我这脑子,年纪大了,就是转不过弯儿来。”他这时才推断出来人不是苏蓉。 何守元年纪那么大,云重怎么能让何守元去开门,自己刚说完话就起身去开门了。 大门外的十一个年轻人,岁数大概在二十七八。来人见云重开门,有些发愣,道:“这是何教授家吗?”他怀疑自己走错了。 云重笑道:“是的。何教授在家,我是他的学生,你找他有事吗?” 那人微微一笑,说道:“我说嘛,何教授家我也来过几次,怎么会走错呢。您稍等一会儿。”他是开着车来的,伸手按着遥控器打开车的保险,从车里面拿出一个保险柜。拎着保险柜来到云重面前,笑道:“麻烦您引路。” 云重一愣,心道:你倒是不客气。但看架势人家说不定跟何守元还挺熟,便在前面引路,将他带到客厅。 “燕十三,又拿什么东西让我老人家鉴定啊。”何守元一见来人便知道了来意,看来这还真是熟客。 燕十三?这名字有点那啥。 燕十三看出了云重奇怪的脸色,解释道:“我爸爸的兄弟多,在叔叔伯伯的所有孩子中我排十三。我叫燕文。”燕十三伸出一个手要和云重握手。 云重还真不太习惯跟人握手,强忍着抽手回来的冲动,握了一把。 “我叫云重,是何教授的学生。” 燕文礼貌性地点点头,然后将拎着的小型保险柜放到桌子上。 何守元也有了些兴趣。燕文以前拿来的东西也有过包装,但像这种要用保险柜来装的却是头一遭。刚刚得到女儿还活着的喜讯,再加上对这件古董的期待,何守元跃跃欲试,知不可耐地站了起来。 燕文打开保险柜,从里面拿出一个长盒子,看起来像是一副古画。打开长盒子后,里面还有一个布套子,保护非常严格。何守元暗暗摇头,一看就知道装古画的那人是外行。那里有用布套子宝画的,也不怕磨损了。 古画经历了少则数百年,多则上千年,画卷已经非常脆弱。布套子虽然是丝绸的,但仍然有摩擦,对画卷的损害很大,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 燕文小心翼翼地从布套子里取出卷轴,果然是一副古画。燕文示意云重帮自己一把,把画卷打开。 两人谨慎地打开卷轴,画卷刚打开一半,何守元便大叫起来“好画。你们快点打开啊。”何守元急不可耐地想要一睹全貌。 云重也感觉到了这幅画的不同,里面竟然有些…灵气! “清明上河图!”何守元大叫。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名画之首,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神作。此画一出便被皇家收藏,只是后来不知为何有遗失了。后来张择端见北宋皇帝缩守一隅,不求进取,在年迈之际又倾尽心力重画了一副《清明上河图》。皇帝看了以后深感赞叹,但仍然没有进取之意。张择端晚年郁郁而终。 《清明上河图》应该是历史上被人临摹最多的一幅画,以至于到了后世人们已经分不清那副才是真迹了。 传言此画在近代被日寇掠走,真伪不可靠。如今有好几副画作收藏在世界各地,都宣称是真作。孰是孰非,至今没有定论。 云重仔细看着画卷。此画长约5米,宽约25厘米,绢本设色。其上人物繁多,活生生一副汴京风物。 画上人头攒动,杂乱无章,各个行业的人都有。有算命的,有卖茶水的,还有游客凭栏眺望…。 “好画,好画。让我看看到底是不是真迹”何守元带上老花镜,拿着放大镜仔仔细细地看画。时而摇头,时而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