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 (第3/9页)
到底不就是因为钱吗?如果马夫焦大像比尔·盖茨那么有钱,就算是林黛玉想嫁给人家,那也得排队预约才行。 如果袁世彤要想将宝玉姑娘娶回家去,首先他得弄一笔钱,数目少了都不成。 可他一个穷书生,上哪儿去弄钱呢? 他的目光投向了远方: 大哥大哥你好吗?你知道我在想你吗? 第4节谁是爱情的敌人 袁世彤带着宝玉找到了哥哥袁世凯,哭诉了宝玉对他的真情与痴恋,并表白了他一定要娶宝玉为妻的决心。 没用! 袁世凯这个家伙,就像是台冰冷的机器,根本就不懂得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他要是懂这个,也不会搞那么多老婆扎堆在家里了。 袁世凯说:你们俩不合适,她年龄比你大。而且她人生阅历…太丰富,万一哪天咱家举办个酒会,来的都是她以前的嫖客,那你们谁先上? 说完这句话,袁世凯就躲了出去,出差了。他说走就走,天南海北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反正花的全是公款。可那可怜的袁世彤兜里空空,哪有本钱追在袁世凯的屁股后面穷追不舍? 没有钱,也就没有了爱情。袁世彤愧对宝玉一番真情,于是他修书一封,表示了他无奈的心情,然后就失踪了。 可怜的宝玉为了爱情付出如此之多,女贼也做了,监狱也蹲了,却只落得个竹篮打水,心里无法接受,悔伤交加,悒郁成疾,未几,竟然病死,一缕香魂,竟无归处。 宝玉姑娘身死,袁世彤像贾玉玉一样看破了红尘,避居于人世之外,决意终老林泉。如此几年的平淡生活之后,袁世彤静极思动,念及国家安危,更恨jianian贼横行,于是上书河南巡抚景星,举仇不避亲,举报了哥哥袁世凯祸乱天下的贼子野心,并恳求朝廷严加惩办袁贼世凯,同时替袁氏全族乞求天恩,勿谓株连… 那河南巡抚见了这封书信,如何不知道事关重大? 这封信要的是袁世凯的脑袋! 当即销毁,权当没有收到。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此之谓做官诀窍。 眼见得这世道黑暗,官官相护,却也难不住忠心报国的袁世彤。 这不是还有媒体呢吗? 袁世凯既然非要让一部分人先骂起来,那大家一起来骂他好了… 《大公报》接到这封书信,大喜,立即全文刊载,这封书信的部分章节如下: 兄弟不同德,自古有之。吾家数代忠良,数世清德,至兄则大失德矣。二十年来,兄所为之事,均与母命相背,朝中劾兄之折盈尺,皆痛言兄过。 兄扪心自问,上何以对国家?下何以对先人?兄能忠君孝亲,则为吾兄;不尔,则非吾兄也。 弟避兄归里于兹十载矣,前十年或通信,后十年片纸皆绝。今关乎国家之政,先祖之祀,不能不以大义相责也。 兄显达后,一人烹鼎,数人啜汁,然弟独处僻壤,始终不敢问津。兄为总督,弟为匹夫,兄固不加爱,弟亦不敢妄邀。挑灯织履,次晨市之,虽然清苦,犹荣于依托老哥为人指责曰:此某弟也,某爪牙也。 弟视大义如山岳,富贵如浮云,惟谨守父母遗训,甘老林下。辛丑春,弟曾上书于河南巡抚景公,祈转禀荣相,以朝中无能制兄之人,恐将来尾大莫掉,莫若解其兵柄,调京供职。正所以保存功臣之后也。其言昭昭如在目前,今日之后,但愿彼苍有灵,先祖有功,兄能痛改前非,忠贞报国,则先祖幸甚,阖族幸甚,临笺挥泪,书不尽言。 这封信,真可谓声声血,字字泪,便是铁石人,也唤得回转。 只是不知对袁世凯那厮是否管用。 第5节阴谋暴露大升官 慈禧太后身边,弹劾袁世凯的奏章堆如小山。 此前许多弹劾,多是出于大臣们的爱国之心,捕风捉影,道听途说而论。现在却截然不同了。 袁世凯的亲弟弟已经出面揭发举报了,其犯上作乱的狼子野心,已经是路人皆知,再经媒体这么一报道,如果朝廷不立即采取行动的话,往最轻最轻里说,那也是对人民群众忠君爱国热情的一次打击… 群臣汹汹,大为物议,袁大头屁股朝天蹶着,脑袋瓜子贴地趴着,听着同事们对他的工作评价和总结。 意见很快形成了一致。 鉴于袁世凯所犯的严重政治错误,大臣们拟定出三条处理意见。 意见一:现在就杀头,赶早不赶晚,现在直接将袁大头推出午门问斩,也省了再耗费高昂的行政司法成本,多事之秋,能节约点就节约点吧… 意见二:先下狱,袁世凯这厮已经成为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反面典型,就这样杀了他,太可惜了,要先在全国展开揭批袁世凯国贼罪行的大批判,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国贼的真面目,有利于团结大多数人,孤立极少数不法犯乱者… 意见三:削官去职,也就是开除公职。朝廷也不是一点道理也不讲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之所以要严肃处理袁世凯,目的无非是挽救落水同志… 三条意见,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作用,究竟哪条更合适呢? 这就要看慈禧太后的决定了。 慈禧太后脸色冷肃,那双冰冷的眼睛残酷而狠辣,死死地盯在袁世凯身上。 传旨! 慈禧太后吩咐道: 外务部尚书著袁世凯补授,钦此。 群臣大放悲声。 这他妈的,还讲不讲道理了?袁世凯这个家伙的罪恶与阴谋暴露一点,他就升一次官,小暴露小升官,大暴露大升官,莫非慈禧太后的脑袋里,被袁世凯这个家伙灌进去了屎吗? 群臣不忿,冒死再奏。 苟利国家生藏书网死以,岂因袁贼趋避之。 拼了! 见群臣反对意见过于强烈,慈禧太后眼皮眨了又眨,只好做出让步。传旨: 大学士张之洞,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均著补授军机大臣。钦此。 群臣立即闭上嘴。 不再说话了,不能再提反对意见了。首次反对,把袁世凯弄成了外务部尚书,二次反对,把这个家伙弄进了军机处,再反对下去,闹个不好,说不定慈禧太后一急眼,干脆把袁世凯立为皇帝,那却如何是好? 看着老太太瞧袁世凯那眼神,说不定她真的打算这么干… 没人弄得清慈禧太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