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4页)
第二章 博承是晚啼公鸡,非到二十岁才了解朝闻道夕死可以的痛快感,于是开始认真向上。 大三那年,他向父亲贷了一笔款项,筹备计算机公司,他们上市的软件很快地席卷美国和欧洲大陆。 研究所毕业那年,他公司的计算机软件已占了世界市场的百分之八强,年利润破二十亿,美国人崇拜英雄,苏博承这个亚洲商人的传奇在美国广为流传。 再说说育箴,她乖乖的由台大法律系毕业、乖乖进入研究所、乖乖考上执照,也乖乖进人事务所,成了一名年轻律师。 育箴的成就让家中长辈骄傲,连不爱念书的颜家小弟也受感染,在第二年重考时,考进姊姊的学校,成为育箴学弟。 两个优秀的颜家子女,让颜家爸爸在学校里走路都有风。 春假,育箴请几天假和弟弟回家,才四月初,南台湾热得让人想往水里泡,所以,小弟一回家就不见人影,只能从他黄昏回来时晒红的皮肤猜到,他一整天都在海边受太阳肆虐。 育箴毕竟是女生,她成天留在家中陪mama,往往一杯冰凉通透的冷饮,一本厚重原装书籍,便花掉她一整个下午,她尽量不让身体挪动,教热狼不至于在她身上造成影响。 啜饮一口冬瓜麦茶,这是她最擅长的饮料,她调的比例完美,不甜不腻、香甜爽口。 曾经…曾经有一个矮黑人的后裔,只要拿到这样一杯饮品,就心满意足,两道浓墨的黑眉敞开,散去额间-点无奈。 她迷恋苏博承。 这种迷恋在科学昌明的现代找不到原因,有人说爱情的发生始于费洛蒙的吸引,问题是,她喜欢他,比荷尔蒙分泌期早上十几年。 还喜欢他吗? 当然,对他的喜欢,她从没间断过,不过,二十七岁的熟女,已聪明得学会隐藏迷恋情绪,二十七岁的熟女心情,再不是隔着一片清透玻璃,任何人都能轻易窥见。 微微一笑,她从窗户往下望。 以前,博承总是从下面抛上来一颗小石子,她冲下楼,他要求她做一件事,大部分是做功课、做美劳,少部分是要她同他一起出去玩,毋庸怀疑,那个少部分绝对是苏mama对他提出的“无理要求” 苏mama对育箴很好,就是博承在美国交女朋友,也不对她隐瞒。 她老是拉着育箴的手,信誓旦旦说:“育箴,你放心,我一定会破坏他们,叫博承娶你,我只承认你是我的媳妇。” 可惜,苏mama的信誓旦旦,在博承自美国传回订婚消息时破功,她和育箴母亲一路坐火车北上,在育箴的公寓里,抱头痛哭半个多小时,一次次对她说抱歉,抱歉耽误她多年青春。 苏mama的哭声让育箴室友坐立难安,最后不得不抱起书本,跑到同学家里借宿。 那夜,育箴用最认真的神情对苏mama说:“我明白博承从没喜欢过我,感情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小时候不懂事,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了解追求各自的幸福没什么不对。” 她的话替博承解套,从此,他在美国是否再交新女朋友,他是否和未婚妻走入礼堂…所有有关他的事,再也传不进她耳朵里。 “育箴。”mama轻敲她房门,将她从回忆间拉回。 “来了。” 视线从窗外收回,放下她的冬瓜麦茶,走向房门,打开门,育箴微笑问母亲: “妈,有事?” “我蒸了芋头稞,你帮我送一些给苏mama。” “好。” 说着,她随母亲一起下楼。 “育箴,你在台北没交到男朋友吗?” “嗯,我的工作比较忙…” 她开始找借口,最近母亲催她交男朋友的情况越来越急,甚至三不五时找人替她作媒,这让她很头痛。 “忙是忙,但终身大事也很重要啊!要知道,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你就过了三十岁,到时想找到好对象会更困难,不是我在说,台湾男人纷纷外销到大陆,弄到后来,我们台湾的女性同胞都嫁不出去…”颜mama唠叨不止。 又来了!自从苏博承决定和大陆小姐订婚,mama便对对岸同胞深恶痛绝,一下子家里所有东西全漆上绿色,成了泛绿联盟一员。 翻翻眼,她无奈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我会仔细看看身边有没有好对象,一有可以嫁的男人出现,马上拉起他挤上婚姻列车。” “妈知道你身边的都是些老男人,不过,你可以去参加什么未婚联谊会之类的活动,听说现在的年轻人很流行这套。” “是,遵命。” “不要敷衍我,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工作事业,而是婚姻家庭,就算当女总裁又怎样,回到家里还不是要放下身段,相夫教子。” “照你这么说,女人为什么要结婚?白天工作、晚上照顾家庭,赚钱已经够辛苦,还要替自己找一大堆工作来为难自己,岂不是太白痴?”她笑笑回顶母亲,并不真心。 “结了婚,有事情可以多个人商量。” “我的人缘不错,好朋友有几个,可以在我有困难时提供意见。” 走进厨房,mama的芋头稞摆在桌面,刚蒸好,香喷喷的味道让人垂涎。 “不一样啊!朋友来来去去,丈夫是你的,永远都跑不掉。” “谁说永远跑不掉?知不知道每个月你女儿要帮多少对离婚夫妻争取权益?” 拿起盘子,她到冰箱门取来两瓶冬瓜麦茶。虽然他不在…但送茶到苏家是她改不掉的坏毛病。 “都是你的话,反正我说破嘴皮子,你就是不想结婚。” “好好好,我保证回台北马上参加联谊。”端起盘子,育箴叹气,要求自己忍耐,反正再要听到这些话,又是几个月后回家的事。 “要说话算话。” “我知道。”她加快脚步离开家门。 一走出庭院,她松口气,甩甩头,把头发甩到背后。 走近苏家花园,博承常骑的脚踏车仍停在院前,擦洗得晶亮,那是苏mama对儿子的爱心。 她记得那些年,博承不在家的时候,她曾过来这边,拿起刷子,陪苏mama清洗脚踏车,洗着洗着,耳朵里一边听取苏mama说起博承的生活点滴,一边幻想自己坐上脚踏车横梁,由他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