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五碗舆论大战利剑出鞘 (第1/5页)
第两百七十五碗 舆论大战 利剑出鞘 "这么快就回来了?西辽国的局势稳定了么?”王钰望的耶律南仙,颇为吃惊的问道。他虽然对耶律南仙平定西辽国,完成西辽国王权力的平稳交接十分放心,但怎么也没有想到,耶律南仙会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赶回大宋来。 问完之后,才发现她仍旧身着戎装,一脸疲惫之色,遂自责的笑道:“看看我,都忘了你是从千里之外赶回京城,赶紧去换身衣服,梳洗梳洗吧。” 耶律南仙似乎很着急要知道她离开的这些日子,王钰把事情进展到哪一步了,来不及换下铠甲便说道:“西辽国是小事,我父王生前就已经把根基打得很牢固,只有剽骑王耶律斜和太子耶律建成有意见。不过现在,耶律斜已经被废,耶律建成已经表示效忠新国王。该安排的我都安排好了,请王上放心。” 王钰点头表示赞许,耶律南仙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对于政治上这些cao作手段很熟悉,再加上有大宋在背后撑腰,西辽国内就算有人想动歪脑筋,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斤两。 片刻之后的沉默,王钰和耶律南仙几乎是同时开口问对方问题。 “新国王是怎样一个人?” “王上,事情进展得如何了?” 问完之后,两人同时愣住了。可以看得出来,王钰关心的是西辽国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新王对大宋的态度,所以他对新的西辽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很感兴趣。而耶律南仙的注意力,却放在大宋地权力更替上。 “新王是我的五弟耶律封,他刚满十六,年纪还轻。不过资质不错。应该能胜任,他已经亲笔上表,向大宋天子以及王上表示效忠和感谢,并送来了大批贡品。我是提前快马加鞭的赶回来,大队人马还在后头。”耶律南仙简明扼要的将事情说了一遍,便期盼着王钰能告诉她汴京城内目前地局势。 “哦。这么说来西辽王是个不错的小伙子。”王钰自言自语的说道,本想再问问耶律南仙对这位五弟地看法,但想到她很早之前就已经跟在自己身边。恐怕对这位弟弟也不太了解,遂作罢。 “王上,方才我在外头看到吴大人和尚大人两位,他们一起到王府来恐怕是有重要的事情吧?”耶律南仙见王钰似乎无意提起那件事情,遂拐弯抹角的问了起来。 王钰略一沉吟,回答道:“我没有接见他们,近来朝堂上一直在为迁都北方一事争得不可开交。各路英雄是轮番上场,热闹非凡啊。” 迁都?耶律南仙听到这两个字。马上明白了王钰地用意。汉人做事,向来讲究一个名正言顺,王上要想当皇帝,对天下人必须要有一个交代,或者说要有一个借口。那就是赵氏无德无能。他才能取而代之。而赵家在朝中的最后一面旗帜,就是福王赵。要搞掉他,也必须师出有名,要有一处切入点。 迁都这个议题一出来。会直接动摇赵家的根基,赵必定全力以赴阻挠这个议题在朝中通过。他一动手,也就给了王上动他的理由。到时候新账老账一起清算,将他的罪行公诸于世,只要他被搞臭了,赵家也就臭了。 此时,耶律南仙又想起自己离开京城以前,王钰本来对一切已经有了详细的安排。他去南方主持抗灾,自己留在京城对赵家发难,可是由于耶律大石的突然病故,完全打乱了王钰的计划。 现在自己回到大宋,这个计划又可以重新实施了吧? “王上,接下来您打算怎么办?” “赵红眼了,他居然在我眼皮子底下试图刺杀李清照,结果失败不说,连杀手也被逮了个正着,我刚刚才把李清照转移到安全地地方。不过他还算聪明,把威胁消除得干干净净,不过据我估计,他会有更大的动作,我正等着他。”王钰说道。 耶律南仙略一思索,忽然问道:“那个女人还不出来指证赵?王上不是打算赦免她一切罪责,让她指证赵来交换么?” 提起李清照,王钰笑了:“唉,这个女人呐,有些意思。我是软硬兼施,她却宁死不肯,好像指证了赵,就意味着她的背叛。不过,她现在应该已经回心转意了。” 耶律南仙点头道:“不错,赵已经弃卒保帅,杀她灭口,她如果还不反戈一击,就太傻了。这恐怕也是王上到现在才转移李清照的原因吧?” 王钰避开了她的问题,轻笑道:“我们汉人里从来不缺少这种轻生重义地人。在她眼里,赵家是正统,我是个乱臣贼子,向着赵家就是忠,所以她不肯。从去年我自边境回来,就试图扭转她这种观念,看起来还是有成效的。” “那王上还在等什么?现在就可以让李清照指证赵,里通外国,谋害王上,就这一条罪,足以让他身败名裂,人头落地。”耶律南仙迫不急待地说道。 王钰神秘的笑了笑:“还不到时候,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重要人物还没有登场,现在收网太早了些。” 这时,童素颜与楚红秀出现在门口,大概是听到了王钰在与耶律南仙谈话,童素颜估计是让楚红秀扶她回去。 “素颜,来了怎么又转头回去?进来吧。”王钰朗声叫道。 两个女人一进屋,耶律南仙便站了起来,因她铠甲在身,遂拱手向童素颜施一礼:“南仙见过娘娘。” “meimei什么时候到的?路上还顺利吧?”童素颜热情地执住她的手问道。 王钰在一旁看到耶律南仙一身武装向童素颜行礼,笑出声来,后者这才意识到自己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换,遂告辞离开,往近仙楼去了。 她一走。童素颜便对王钰说道:“王上,父亲身体欠安,我准备回去看望他老人家。”在这个时代,妻子回娘家。必须要有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