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碗摊牌 (第4/5页)
效祖是同宗兄弟,在梁山相认,以兄弟相称。此时听兄弟问起,环顾左右,小声说 兄弟,蔡京倒台,皇帝下一个目标,就是咱们相爷,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圣上迟迟不到,这是给相爷脸色看呢。” 杨效祖一听这话,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话到嘴边却吞了回去。想先祖杨业,精忠报国,最后却一头撞死在李宁碑上。杨家代代英烈,忠于皇室,结果呢?忽然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南府军的日常训练都有所加强,特别注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林大人甚至特别挑出武艺过人,反应灵敏的士卒,严加训练,莫非有什么缘故? 忽闻鼓乐齐鸣,声势惊天,南府军将士向校场入口看去,却见天子銮驾,迤俪而来。前方禁军开道,后面百官相随。 王钰身着戎装,全副披挂,纵马向前,到天子驾前停下,下马拜道:“臣王钰,恭迎圣驾。”若是从前,赵桓多半都是叫王钰免礼平身,可今天却有些不同。赵桓在王欢搀扶下,乘上御马,顶着华盖,向军阵行去。 经过王钰身边时,才不冷不热的叫道:“平身吧。”王钰镇定自若,跨上战马,紧随其后。赵桓长在深宫之中,平日所见,不过是内卫禁军,几时见过如此雄壮的骑兵,一时看着新鲜,向身边一人说道:“秦桧,你看这南府军,可算是威猛?” 秦桧跟王钰年纪相仿,手长过膝,方面大耳。生得相貌堂堂。可这也丝毫不影响他行事狠毒。听天子问起,遂回答道:“南府军固然英勇,但也是王者之师,理应忠于陛下。” 赵桓听出话中之意,一笑置之,没有多说。行到杨志面前,见青面大眼,纹有金印。容貌异于常人,心里先有三分不喜,问道:“你是何人?现居何职?” 杨志在马上一欠身,回答道:“臣杨志,现任南府虎贲军统制。” 此时,秦桧在一旁插话道:“陛下。此人是杨业之后,早前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不敢回京复命。后回京,因卖刀杀人,被刺配大名府,受蔡京女婿梁中书赏识,为其押运送给罪臣蔡京地生辰纲,被梁山匪首晃盖等用计所劫,遂落草梁山。作了反贼。” 杨志听秦桧称自己为反贼,心里恼怒。但在天子面前,却也不敢造次。只得忍气吞声。赵桓听罢,更是不悦,自顾言道:“怎么南府军里尽是纹面凶恶之辈?岂不坏了王师的声誉?”这话,却是说给身后王钰听的。 阅兵完毕,王钰命诸军回营。赵桓滞留校场,召王钰问话。一开头,就不轻不重的点了王钰几句,说南府军中。尽是原梁山贼部,万一反心不死。岂不坏了大事。话里话外,都在数落王钰的不是。 那南府军五虎上将,加杨志,索超,杨效祖,徐宁四人,都是当初赵亲自下旨,同意王钰选用的。而且这些将领,在幽云战场上,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赵桓旧事重提,用心不良。 “陛下,臣用人,都是遵守朝廷的制度,也得到了太上皇的允许。臣麾下将领,虽是梁山旧部,然其忠义之心,不输旁人。在前线战场,更是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岂能因其脸上纹有金印,就说他们坏了王师气象?”王钰不软不硬,顶了几句,希望赵桓见好就收。 赵桓倒还是头一回被王钰顶撞,一时没了主意,倒是身边秦桧阴阳怪气地问道:“王少师,下官听你这话,似乎在顶撞圣上?” 王钰盯了他一眼,问道:“你就是新任的殿帅府太尉秦桧?” “正是下官,不知王相有何见教?”秦桧迎着王钰犀利的目光,漫不经心的问道。 “见教不敢当,教教你作人,药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有谁听到我顶撞圣上了?你们听到了吗?”王钰声传四方,向赵桓身后百官问道。 众官一迎上王钰的目光,纷纷低下头去。此时,蔡京倒台,蔡党已经被肃清得差不多了。满朝文武之中,除了为数不多的保王党外,其他地,不是立场模糊,但是与王钰交好的大臣。尚同良,孟昭等人见王钰跟圣上起了冲突,暗叫不好,慌忙上前劝解道:“陛下,王相并非有意顶撞。只是这南府军中将领,都是忠心为国的贤臣。岂能因其形容凶恶,便另眼相看?” 赵桓没想到一贯言听计从的王钰,会在今天当着大臣的面护犊子,顶撞自己。看来他已经察觉到了什么,就如当初太上皇所言,王钰绝对不会束手就范,对此,自己不应该抱有任何幻想。 一念至此,遂笑道:“哎,何必如此紧张,朕只是戏言而已,况且…” “陛下!”不等他把话说完,王钰突然打断。百官皆惊,谁敢打断皇帝的话?难道王钰不怕掉脑袋么? “君无戏言!将士们为国杀敌,流血牺牲,陛下恶言相向,不怕寒了将士们的心么?”王钰不顾礼制,坐于马上直视着赵桓。本来他不想这么早就跟赵桓摊牌,但看他今天这架势,摆明了跟自己过不去。先是说南府军的将领容貌凶恶,接着又说他们是梁山贼寇,担心他们反心不死。 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说这些人不适合领兵么?那你接下来是不是就想要撤换我南府军中的武将?把我的嫡系统统肃清?妈地,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动作也忒快了些。 王钰一句话,惊得校场之内,无人再敢多言。赵桓实在没有料到,王钰会来这一手。吞吞吐吐,支支唔唔,半天说不出一句整话来。 “王钰!你目无圣上,居心叵测!莫非是想造反么!”正当众人噤若寒蝉时,秦桧突然厉声喝道。这一句话,如平地一声雷,震得文武大臣面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