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碗蒙古人的野心 (第2/2页)
他突然折回来,一定是蒙古内部有什么事情。现在他们正跟女真人打得热闹, 了女真大部分兵力,可别出什么差错吧。 一念至此,王钰起身道:“走,去见见他。哎,尚相,剩下的折子,你批一下,然后差人送到靖王府我再看。” 驿馆 两位身着蒙古袍的人正于客厅里坐着,那年长的大汉人一只脚蹬在椅边上。好奇的打量着这间驿馆。要说这汉人就是稀奇古怪,这一间房里摆这么莫名其妙地东西,不看照这看起来,汉人有钱倒是真地。待客地地方,也摆这么多金银器皿。 而另一位十六七岁的蒙古少年,正捧着一柄宝刀,细细的看着。这是大宋的摄政王送给他的。看得出来,这把刀不是装饰,因为它刀身上明显有用过的痕迹。据说,这位年轻的摄政王,曾经亲自领军打过仗,还一手缔造了大宋最精锐的南府军。上一次没有机会见见他是个怎生模样。这一回,一定要看清楚。他是如何了不得的人物。 “摄政王驾到!” 正想着,驿馆外就传来一声高喝,厅内两人同时站起身来,向外瞧去。进来地人,让也速该大所失望,在他的想像里,大宋的摄政王应该是一个十分威武的汉子,身长八尺,相貌堂堂。不说虎背熊腰,至少也得孔武有力吧。可这一位,长得比女人还白,半根胡须也没有,这怎么能像是统治一个国家的人呢? 两人走上前去,正要行礼,厅外又走进来两个人,一个老的已经见过,是什么礼部的大官,而另一个。也速该看出点意思来。首先,他地穿着就跟别人不一样。他的袍子上面,绣着四爪金龙,据说,汉人以龙为神,是皇帝的象征。 其次,这个人地长相,虽不说多么的雄壮,但比其他人要高,肩宽,膀圆,神态威严,看人地时候目光凌厉,让人不敢直视。他三十左右,正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自己。不会错,这个人,一定是大宋摄政王。 “伟大的大宋摄政王殿下,我给您带来了蒙古王汗地问候,请允许我代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向您致敬。”那位蒙古使节到王钰面前一躬身,手抚胸口,大声说道。 王钰微微颔首,轻笑道:“感谢蒙古族人的热情,你的汉语,说得不错。” “这位,就是合不勒汗的孙子,蒙古第一勇士忽图刺的儿子,也速该吧。”王钰转向也速该,这位日后即将成为铁木真父亲的人。如果王钰知道他的身份,或许他就永远回不了蒙古草原了。 也速该手抚胸口,稍稍弯腰:“见过伟大的摄政王殿下。” “呵呵。”王钰摆了摆手“不用每句话都加一个伟大,在骁勇地蒙古人口中听到这个词,本王感觉有些刺耳。”他刚把话说完,也速该就发现,王钰竟然把自己祖父送给他的弯刀,随身佩带在身上,从进门开始,他的右手,从来没有离开过刀柄。 “摄政王殿下,您随身佩带着蒙古弯刀,我希望,这是为了表示对蒙古人的尊敬,而非…”也速该小小年纪,却是语出惊人。王钰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这个蒙古少年来,他比汉族同龄少年长成要老成,看起来比自己年纪还大,同样的是,他也一直握着自己送给合不勒汗的宝刀。 “尊敬?对,尊敬,对于一个勇武善战,不屈的反抗着压迫的民族,本王由衷的表示尊敬。蒙古人的铁蹄,能踏碎一切枷锁。”王钰笑道。 礼部尚书从这两位地语气中,听到了不和谐的味道,赶紧出来打圆场:“两位,王上亲自驾临驿馆,是为了聆听蒙古人地请求,二位有什么话,不妨坐下来说。” 王钰点了点头,正要到上首坐下,不料,也速该立马纠正了曾大人的话:“请摄政王原谅我的鲁莽,这位大人的话说得不对,不是请求,是要求。” 王钰看了他一眼:“要求?好,坐下来说。” 双方分宾主坐定,曾尚书询问此次蒙古使节以及也速该本人半途而返的原因,方才知,也速该在回蒙古草原的路上,碰上了奉俺巴孩大汗之命,出使大宋的使节。于是,一道回来了。 “汉人有话句,叫开门见山,有什么话,请直说,不必忌讳。”王钰保持着礼仪之邦的应有的礼节。 “是,摄政王殿下,我奉蒙古王汗俺巴孩之命,向您以及大宋提出质问。按贵我双方的约定,我们的联盟是互相信任,平等的联盟。一方受到攻击,等同于对整个联盟的进攻。俺巴孩大汗想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蒙古人浴血奋战的时候,汉人却袖手旁观?背信弃义?”也速该极不友善的问道。 王钰并没有介意他的无礼,略一思索,即回答道:“不错,这是盟约,汉人向来重信,我们绝不会失信于人。但是,我不打无准备之仗,本王需要知道,现在的事态到底是怎么样,双方的兵力布置,以及对比情况,蒙古人对此次作战的态度,决心。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本王的决定。” “摄政王是在怀疑我们蒙古人的决心?女真人欺压我们,向我们征收重税,视我们为下等人,女真人和塔塔儿的骑兵,在我们的草原上践踏,杀害我们的兄弟姐妹,抢夺我们的珍奇宝物,蒙古人与女真人,有着血海深仇。作为同盟,我们要求宋,辽,夏,高丽出兵支持。”蒙古使节强硬的姿态,让王钰有些不舒服。 而且这位使节口气好大,一出口,就要四个国家支持他。没有错,西夏和高丽是大宋的属国,大宋可以命令他们出兵相助,从四面八方攻击金国,可西辽国却不是。蒙古人不会不知道这一点,那么提出这样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的,意欲何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