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碗皇帝赐婚 (第4/5页)
来往,他身为百官之首,你认为有可能会对一个小小的 不利么?再说,蔡京是何等的老谋深算,他怎么会笨这一招?”王钰坚决的摇了摇头。 “不错,历朝历代大臣们之间的争斗,绝对不会用这么直接,这么粗暴的办法。那你认为这个柴进堂想干什么?” 王钰伸手指了指天,耶律南仙吃了一惊:“想当皇…” 不等她说完,王钰已经挥手制止。柴进堂这个人,不简单啊。以前可真是小瞧了他,认为他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仗着祖宗陈桥禅位有德,被赵封了个侯。即便是结交权贵,也是图自保,现在看来,他的野心,远不止这些。他现在管着梁山旧部,驻扎在京师附近,如果他真有异心,对赵家是个威胁,对南府军更是一个威胁。 “王钰,现在看来,柴进堂这个人,不能留,最好尽早除掉他。” 大宋靖康元年十一月,又一件怪事发生了。高丽,日本两国,居然以朝贺大宋新帝登基为名,同时派遣使臣渡海入宋。高丽,日本两国,素来不和。日本时常派兵出海,sao扰高丽边境,在历史上曾经好几次打入高丽内陆。在唐朝时,朝鲜半岛内乱,新罗国王泣血上书,请求大唐以宗主国身份前往平乱。唐太宗派遣大军进入新罗,很快平息了内乱。但唐高宗龙翔三年,日本国以援助百济为名,出动舟师数百。占领锦江口。新罗国王不得不再一次“泣血上书”请求宗主国派兵援助。 唐高宗雷霆一怒,派遣大将军刘仁轨领兵击之。据史书记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贱众大溃”大唐将军四战四捷,杀得倭人闻风而逃,连海水也被血染成了红色。自此以后,日本国再不敢兴兵作乱,尊大唐为宗主国。 然而,到了大宋以后。朝鲜半岛上形成了一个统一地国家,高丽。而日本却进入了分裂时代,日本所谓的“天皇”皇权旁落,地方势力割据称雄,日本诸岛上,群雄并起。史称“平安时代” 高丽与大宋向来通好,多次派使臣到大宋,进贡礼物,领取“赐物”不过。不要以为高丽经常派出使节就是对中原王朝的尊敬。据说,高丽使节每次来大宋。进贡的东西,不外乎送给大宋天子的龙袍。金带,要么就是折扇这类东西。而大宋赐给高丽的,却是真金白银,佛经书籍,甚至先进的生产技术。而高丽使臣,还时常私下派人到民间搜寻典籍,技术。这种情况,让大宋许多官员很不满。苏东坡就是一个典型。 他曾经上奏大宋皇帝,称高丽人贪得无厌。每次进贡,都要领取大量的赏赐。而且宋人向来好面子,朝廷下令,凡高丽使臣所经之地,都要供应各种用度,分文不取。给大宋造成了一定地负担。苏轼有鉴于此,接连上了《论高丽进奉状》,《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三首》,陈述高丽国的影响,建议朝廷要注意控制文化,技术的传播。可大宋以天朝上国自居,自然不会在乎这点小钱,打肿脸也要充胖子。 而日本国则更过了,自唐以后,很少由日本官方派出使节到中原,多是民间的商业往来。但现在,两国突然同时派遣使节到大宋,可真是耐人寻味了。 禁宫,观文殿。 皇帝赵桓,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高丽,日本两国使臣来宋一事。两国同时来朝,这可是前所未有的盛事,就连赵桓也被惊动。 “诸位爱卿,高丽,日本两国同时遣使入宋,可见我大宋威名,远播海外。如何接待,诸位可有意见?”赵桓刚刚即位,高丽日本两国便派使臣来恭贺他登基,让这位年轻的皇帝感觉脸上有光。 “陛下,臣最近得知,金国皇帝完颜晟将原辽国旧地保州,来远赐于高丽。高丽王王楷亲遣王子进金称谢。如今派遣使臣到我大宋,恭贺新帝登基,足见其两面三刀,背信弃义。臣认为,不应以重礼相待。”立于玉阶之上地八贤王奏道。他说高丽“背信弃义”是有原因的。原来,大宋与高丽曾有盟约,一同攻辽。缔结盟约后,高丽倒是派兵攻打过辽军,但一吃败仗后,马上撤兵,再也不动弹。 赵桓闻言,一阵不悦。到大金就派遣王子,到我大宋居然只派使臣,明显的厚此薄彼,目中无人。 “既然如此,那接待高丽使臣,就由太常寺出面。日本国的使臣,朕亲自接待。” 赵桓话音方落,一人大声说道:“陛下,不可!”众人一望,却是右仆射王钰。 “王爱卿,这是为何?”赵桓奇怪的问道。 王钰出班,上前奏道:“陛下,臣听说高丽日本两国使臣进京后,特意请教过朝中前辈。方知日本国自我大宋开国以来,从未由官方派出过使团。现在突然来宋,用意不明。况且倭国狼子野心,时常于海上抢劫我大宋商贾的财物,杀人越货,眼下臣主持办法,正命沿海各府组建水军,想必日本国听闻消息,故意来刺探。若是陛下恩准,由臣出面,接待日本国使节,已经算给足他们面子了。” 赵桓称善,对众臣笑道:“由我大宋百官之首,少年英才的王小宝出面接待,的确是已经给足日本国面子,好,就这么定了。” 王钰所料不错,高丽派遣使臣到大宋,是为了领取大宋皇帝的“赐物”而日本,则是收到消息,知道大宋开始大规模组建水军,想要保护海上商贾的利益,一时慌神,遂派遣使臣以恭贺新帝即位为名,刺探消息。 廷议完毕,众官拜辞,赵桓独留下王钰,于天章阁赐见。 天章阁,是王钰第一次见到赵桓地地方,他在这里赐见,足见深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