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_第三百一十八碗王战的另外一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八碗王战的另外一面 (第2/3页)

尚同良端起茶杯,却未饮一口,略一思索,随即说道

    波助澜。”

    通往北京的官道之上,一行人,十余骑正疾速开进。他们全着便装,带有兵器,仿佛江湖豪侠。但看这群人地神态。却十分拘谨,惟有其中一人,丰神如玉。令人侧目。

    这一行正是王轼等人,吐蕃既定,王轼使命完成,正要回京复命。第一次上战场。指挥不到一营兵力,取得如此辉煌战绩,威王注定一战便名扬四海。不过王轼却没有太多地欣喜,呼延灼仍旧保留着西南行军元帅地头衔,控制着三省军队。回到京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上奏皇兄。削了他的兵权。

    正全带开进间。照面一队人马也是风一般地卷过。王轼本没有留意,但突然背后响起一声呼唤:“威王殿下?”

    勒住缰绳。王轼调转马头一看,这不是天子身边的近臣朱熹么?他怎么到这里来了?

    朱熹带了随从匆匆赶回,翻身下马,十步之外遥拜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哦,敢问朱大人,喜从何来?”王轼问道。

    朱熹面露笑容,大声说道:“殿下扫平吐蕃,维护国家统一,立下盖世奇功。天子龙颜大悦,特派臣为钦差,前来迎候殿下,并宣读册封诏书。”

    一听他带有诏命,王轼才明白他为什么不下跪,忙下了马,准备接旨。朱熹上前扶住:“哎,殿下,这里也不是京城,大家都穿便服,不方便。诏书在此,殿下自取去,下官口头传达便是。”说罢,从身边侍从手中取过诏书匣子交于王轼。

    “圣上有旨,威王神武,以八百壮士横扫吐蕃,旷古绝今。特赐‘天策上将’衔,为国家最高军衔,只授于威王一人,以示荣宠。加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督全国一百二十万马步水军,另赐金银若干。盼威王早日回京,与朕团聚。”

    朱熹一说完,莫说是王轼,就连辛弃疾等人都神色大变!这赏赐,是不是有点太…

    而王轼自己,也感觉莫名其妙,朱熹是大哥地宠臣,他自然不可能,也没有那个胆子开这种玩笑,可这道封赏的诏命委实太过蹊跷。盯着朱熹看了好大一阵,王轼展开圣旨,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一个清清楚楚,没有错,的确如他如言。

    合起圣旨,王轼只问了朱熹一句话:“北京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北京皇宫

    “王公公。”沈拓走在王欢跟前,低头叫道。王欢每次看到这个人,心里都禁不住火冒三丈,他固执的认为,自己失宠于先帝,就是这个家伙从中搞鬼。甚至告发自己贪腐的也可能是他。

    “沈公公,今儿天阴成这样,也没吹风,您怎么有空来了?”王欢从鼻子里哼出这句话。

    沈拓也不介意他的阴阳怪气,仍旧保持着礼仪笑回道:“小的是奉了圣上旨意,宣英王殿下。不过殿下似乎不在宫中,听说是…”

    不等他把话说完,王欢又是一声冷哼:“呵呵,听说?你哪只耳朵听说的?”

    沈拓微皱眉头,正要回话时,就瞧见英王王皓和他的母亲孟太妃从宫门处走了出来,遂撇下王欢,直接迎了上去:“见过英王殿下,太妃娘娘。”

    孟太妃没有搭理他,倒是王皓问了一句:“是沈公公啊,怎么,有事?”

    “回殿下,小人奉圣上旨意,特来知会殿下。晌午时分,威王即将回到京城,圣上有旨,凡王公贵族,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到西门外迎接。”沈拓如实传达着皇帝地诏命。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变色,孟太妃抢白道:“什么?这么兴师动众,就为了去迎接王轼?圣上这是…”

    沈拓面不改色:“回娘娘的话,威王殿下扫平吐蕃,战功显赫,圣上十分欣慰。至此,先帝遗愿达成,天下一统之格局即将完成。自然是天大的喜事。”他说“即将”完成,原因在于,王钰在世时,常对大臣们说道,有两处地方必须纳入中华版图,其一就是吐蕃。而另外一处,则是跟耶律南仙关系重大地西辽国。

    孟太妃似乎很不以为然,冷笑道:“同样是先帝的血脉,圣上怎么不见对其他兄弟如此厚爱?又是赐给最高军衔,又要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如今又要劳师动众去迎接,何故厚此薄彼?”

    “这就不是小人能够了解的,请娘娘勿怪。”沈拓一颔首,四平八稳地回答道。

    孟太妃还想再说些什么。不过王皓已经抢道:“行了,本王知道了,你去吧。”

    沈拓又作了个揖。转身而去,孟太妃盯着他地背影半晌,突然一跺脚:“他俩兄弟欺人太甚!”

    当王轼回到京城之时,受到了无比隆重的欢迎。京师卫徐宁老大人的部队先一步到达城外,列成阵势,一色鲜明的铠甲,威风凛凛,迎接凯旋归来的威王。进入北京城,皇帝王战亲自领着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前来迎接。甚至于。沈拓这位内侍省一把手亲自替王轼牵马坠镫。极尽荣宠。

    北京城地百姓更是倾巢而出,从西门一直在皇宫前地御街。拥得是水泄不通,王轼身过之处,欢声雷动,响彻云霄。不过,老百姓前来争相观看,多半原因是因为民间传言,先帝地二皇子生得丰神如玉,有如潘安在世,宋玉再生。如今亲眼看到,果然名不虚传,天下怎会有如此美男子?

    一进皇宫,那就不得了了,一千舞姬在资政殿前地广场上,翩翩起舞。仙乐飘飘,舞次曼妙,但见云袖飘扬,珠玉生辉。王轼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不曾害怕,可却被盛大的场面给震慑住了。

    好不容易在资政殿前地玉阶处下了马,皇帝一把执住他的手,齐头并进,一起踏入殿中。要知道,按规矩,没有人可以跟皇帝并肩而行。

    那些文武要员,个个心中震撼,皇帝对威王,可谓皇恩浩荡,如此盛大的场面,如此隆重的礼节,先帝在时,可是从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