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碗惊天大逆转 (第3/5页)
“哟,岳父大人,又来了?快坐,来人啊,看茶。”王钰笑容满面, 贯坐下。 坐定之后,童贯手捧茶杯,向王钰报告军情:“三路大军,都已经发兵攻夏。今早,本官收到东线林冲呼延灼军团战报,党项贼首李则,率精锐骑兵,于半路拦截,摆出决战于境外的架势,但在南府骑兵地冲击之下,如摧枯拉巧,一败再败。夏州在我军群炮轰击之下,已然是岌岌可危。攻克夏州,只是时间问题。中路与西线暂时没有消息,但可以预见,也必定是势如破竹。以如今我大宋兵威,灭亡西夏,不过是举手之力,王爷此次西征,必定全胜而归,青史留名啊。” 王钰似乎对这捷报不太感兴趣,抿了一口茶,注意力仍旧留在场中:“哎呀,本王都说了,要及时回防,回防!瞧你们笨得,嗯?副帅说什么?林冲呼延灼打了胜仗?哦,很好。” 童贯一时无话,余光瞥见场边地耶律南仙,只见她目光凌厉,戒心十足,慌忙把目光移开。 “呃,元帅,还有一事,本官不知当说不当说?”童贯问道。 “说啊,你是我岳父,又是副元帅,有什么不好说的?”王钰始终没有看过童贯一眼。 “是这样地,据探子回报,夏王李乾顺,已经派人向西辽国主耶律大石借兵,并允以割地,岁币等条件。本官担心,一旦西辽国也加入战局,恐怕就会牵动金国,到时候,我国以一敌三,形势不利啊。”童贯这倒是说的实话。金国之所以坐山观虎斗,一来是因为去年那场上雄大战,委实给完颜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二来,此次王钰西征,号称雄师百万,声势惊天,完颜晟不敢轻动。还在观望之中。 如果耶律大石也加入这场角逐,那金国便会以为有利可图,势必挥师南下。到那时,宋军三线作战,可是兵家大忌了。 “嗯,副帅言之有理,依你之见,该当如何?”王钰略一沉吟,随即向童贯问道。 看了看耶律南仙,童贯回答道:“契丹人与女真人有亡国之仇,本官认为,大宋应该积极争取西辽,结成同盟。一同对付金国。另外。呵呵,说句不该说地话,西辽皇帝耶律大石与元帅,可是故友了。再说,二夫人又是他地亲女儿,他也算元帅半个长辈。只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耶律大石的雄才,他不会不知道这其中地利害关系。一旦我国与西辽国结成战略同盟。不光西夏两面受敌,就连金国。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国策。” 童贯为官多年,能从一个太监,作到全国最高军事长官,绝非狼得虚名,也不是靠阿谀奉承。拍皇帝马屁就能办到的。他有地是真本事,只是不像王钰这般,锋芒毕露。 他陈述地这些意见。与王钰不谋而合,近来,王钰也在思考着结好西辽。共图女真。从地势上看,西辽国位于西夏背后。也就是日后地中亚地区,与西夏,金国都接壤。如果大宋能争取到这个外援。进可攻,退可守。将无往而不利。 “副帅所言,甚合我意,只是当年耶律大石在上雄为我所败,后又拥兵自立。远走西域。有这段过节,本王怕他记得旧恨,不肯与大宋结盟啊。”王钰为难地说道。 童贯一听,也作出一副冥思苦想地模样来:“这倒是有些难办,不过,依本官之见。耶律大石乃一代枭雄。断然不会如此气量狭小。倘若,有一合适的人选前往西辽国游说,想必他权衡利弊,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童贯走后。王钰摒退众人,向耶律南仙问道:“听出来了么?” “听出来了。他是在说我。”耶律南仙说道。不错,大宋国内,没有谁比耶律南仙更合适前往西辽国游说了,她是耶律大石地亲女儿,也就是西辽国的公主。王钰与耶律南仙地婚姻,也就算得上是两国联姻。由她出使西辽。劝说耶律大石,再合适不过了。 “你愿意去么?”王钰看着耶律南仙。惟有面对心爱女人之时,王钰才会放下伪装,满脸都是温柔地笑意。 “若是王爷要我去,我自然会去。只是…”耶律南仙欲言又止。 王钰知道,她在担心自己,眼下军中风云变幻,表面的平静之下,其实暗潮涌动。只要挺过了这一关,国家所有地权力都会集中到自己手中,大势可定。而自己有十足的把握打赢这一战。 当务之急,是迅速建立大宋与西辽地战略同盟关系,迫使西夏称臣,一劳永逸的平定整个西部,然后,才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女真人,甚至是蒙古人。 “南仙,你的父亲是个雄才大略地英雄。如果由你出面,宋辽联合,指日可待。大宋与西辽没有直接地利益冲突,反而有共同地敌人,这就是两国联盟的政治基础。只要西辽与我大宋结盟,就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西夏马上就会军心涣散,即使李乾顺有扭转乾坤之能,也会回天乏术。宋辽联盟之时,就是西夏俯首称臣之日,这个任务,非你不可。”王钰说话时脸上自信的神情让耶律南仙为之倾倒,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地万王之王,天下雄主。 自古美女爱英雄,有什么英雄,能比平定天下,让四海臣服,万邦来朝地王者更让人折服的呢? “好吧,我去。”耶律南仙点头道,忽然脸色一变,竟代之以少有地调皮“你就不担心我被父亲扣下作公主,再也回不了大宋了?” “哈哈!”王钰仰天大笑“不会!你父亲是个聪明他,他会懂得,有你我身边,对两国都有一件好事,你耶律南仙,就是宋辽之间地纽带。替我传达一个讯息给你父亲,只要宋辽联盟,我可以保证,两国世代友好,我还可以扩大丝绸之路,输入中原文化,科技,艺术,我想,这些都是你父亲急需的。”丝绸之路,成于汉代,到了宋朝时,因海外贸易发达,形成海上丝绸之路,而陆上,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