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_第140碗大开杀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碗大开杀戒 (第3/5页)

虽然妻妾跪夫,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王钰一直以来,不喜欢家人

    前下跪,这在宝国公府是人尽皆知地。

    “我触怒了王爷的天颜,不敢不跪。”耶律南仙故意说道。

    “那肯定是你作错了事情,王爷才罚你下跪的,咱们家王爷英明神武,从来不会作错事情。”童素颜这话王钰听着刺耳。索性坐在一旁,看这一妻一妾,一唱一和。

    耶律南仙看了坐在一旁生闷气的王钰一眼,点头道:“王妃说得极是,咱们王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子百家,无所不通,运筹帷幄,绝胜千里,横扫千军,无往不利…”

    “行了行了,别给我戴高帽,起来吧,我可没叫你跪下。”王钰见两个女人十分默契的跟自己耍着嘴皮子,心里的怒气消了大半。

    童素颜扶起耶律南仙,两人一左一右坐在王钰身边,童素颜又招呼红秀道:“红秀,你去把咱们从京城带来地甘瓜拿给王爷尝尝鲜。”红秀领命而去。

    “王爷,近年来大宋声威日盛,连吐蕃诸部也望风来投。王爷入蜀以后,吐蕃六谷部遣使入朝,上表要求内附,并进贡了马匹及土特产。圣上差王欢到府上,赏赐吐蕃进贡甘瓜。还说这都是王爷治国有方,四海臣服。”童素颜知道王钰生气,所以好话说尽,王钰明知道她是在恭维自己,不过也听得舒坦。

    不多时,红秀捧着一盘切成小块地甘瓜走了进来,奉到王钰面前,仔细一看,我道是什么稀罕物,原来是哈密瓜。王钰没到宋朝前,全国各地随处都可以买得到新疆哈密瓜,到了宋朝,这东西倒成稀罕物了。

    “素颜,鄂州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吧?”王钰一边索然无味的啃着哈密瓜,一边问道。童素颜既然来了,那想必童贯也知道了。

    “是的,前些时候,父亲到府上,说兄长在鄂州犯了事。让王忠携带他的亲笔书信到鄂州来。第二天,想必是父亲又觉得事情不太妥当,让我也亲自来一趟。”童素颜如实回答道。说罢,命王忠入内,交上童贯的亲笔书信。

    王钰接过,盯了王忠一眼,不轻不重地问道:“倒是奇怪啊,你到底是我王家的总管。还是童家地总管?”王忠为之语塞,识趣地退出房去。

    王钰将那封信丢在案上,也不急着看,转向童素颜问道:“这童师闵到底是什么来路?”

    “兄长是父亲义子,早年父亲在西北督军,部下一员将领战死,留下遗孤,父亲大人认为义子,抚养成*人。我还没有到童府的时候,兄长便在外作官。难得回一趟京城。大婚之时,他请求回京贺喜,父亲不准,是以王爷不认识他。”

    “哦,这么说来,倒真是我大舅哥了。那素颜我问你,你想我怎么作?”王钰故意试探道。

    童素颜神色突然黯淡下去。好一阵都没有说话,随后方才言道:“于私,他是我兄长,我本该求王爷放他一条生路。但素颜知道,王父既然要法办他,自然有你地理由。妇人不得干预政事。这是自古的铁律,素颜别无所求。”

    见她语气低沉。神色黯然,王钰倒是于心不忍了:“你就不想替你的哥哥求求情?”

    “即便官人能饶他,国法也容不下他。官人只需秉公执法,事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童素颜深明大义,反倒更让王钰为难。左思右想,不得要领,只能拆开童贯亲笔书信看了起来。

    这一看,直看得王钰火冒三丈。本以为童贯来信,无非就是动之以情,让自己放童师闵一马。可谁想到,这封书信里面,竟是满纸倚老卖老,甚至语含威胁的说辞。什么“家和万事兴,家国一体,纵犯王法,也当从轻发落。”“师闵罪状。或是坊间谣言,或是jianian贼陷害。也未可知”如此种种,尽是替童师闵开脱罪责,暗示自己不要把他怎么样。

    “哼!岂有此理!”王钰将信往桌上一拍,冷哼道。

    十月十六,王钰于鄂州大堂宣判,鄂州知府童师闵,贪赃枉法,鱼rou百姓,罪大恶极,按律处以极刑,绑赴市曹,开刀问斩,家资充入国库。但王钰还是看童素颜和童贯的面子上,对童师闵的家人,从轻发落。童师闵伏法之后,鄂州城一片欢腾,百姓扶老携幼,前往刑场观看童师闵被处斩,甚至像逢年过节一样,燃放炮仗焰火,以示庆祝。并推举代表,给王钰送上“爱民如子”地牌匾。

    童师闵伏诛,鄂州知府职位空缺,百姓请求留许柱国为知府,但王钰另有安排。将那赶牛车救灾的夷陵县尉破格提拔为鄂州通判,权且代理知府事,待审院官重新派遣知府人选。

    而许柱国,则被王钰免去了鄂州通判的职务,连同家人,带回京城。鄂州百姓知道,许大人这是要高升了。王钰仪仗离开鄂州时,百姓焚香遮道,称颂恩德,一直送出五里之外。

    此事震惊天下,王钰连自己的大舅子也下得了狠心处斩,其澄清吏治态度如此坚决,让天下贪官为之收敛。可王钰自己心里明白,真正地麻烦还在后头,童师闵一案,必将成为一条导火线,至于这条线能引爆什么,还是个未知之数。

    十月底,王钰回到京城,重新理政,作的第一件事情,就让满朝文武震惊万分。他竟然要废除延续百年的财政制度,罢除三司,将三司财权,重新归于户部。此事,遭到了以辅政王赵广为首的朝中大臣极力反对,就连从前依附于他的童贯门下一班官员,也加入到了反对王钰的行列之中。赵桓受到了鼓舞,按下王钰地奏章,不予批准。

    十一月初,枢密使童贯,拜会了三司使商仲扬,辅政王赵广,消息传到王钰耳朵里,却不见他有任何动作。次日早朝,童贯,商仲扬,赵广,联络了十余位大臣,联名上奏,称祖宗家法,不能擅自改动,极力反对王钰罢除三司,重立户部地举措,言辞颇为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