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御用闲人_第一百七十四碗中华有史以来最大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碗中华有史以来最大规 (第2/2页)

了也不够。

    “至少五千万贯。”王

    惊人。

    许柱国被一口茶呛得连连咳嗽,五千万贯!老天爷,今年地财政总收入。确有突破八千万贯的趋势,可除去官俸,河工。赈灾,军费以及所有支出外。国库最多剩下六到九百万两。这已经是最为有利地发展态势,收支平衡。

    可王上一张口,要五千万贯。而且是至少,就是把户部拆了。也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钱。

    许柱国擦拭着胡须上地茶水,试探着问道:“王上,恕臣多嘴问一句,您要这么多的钱。作什么用?”

    “打仗。”王钰轻描淡写的说道。许柱国一听,果然不出所料,王上是不会为其他事情来向自己要钱地,除非打仗。

    “打仗?不是刚刚打过了么?王上又想打谁?”许柱国这一番典型的文官口气,让王钰感觉到了事情地为难。

    “女真,蒙古。”王钰如实回答道。

    “就算是对金用兵。也不会用这么多地银两。莫非,王上是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许柱国脸色渐渐变了,他从王钰短短四个字里,听出了一些意思。如果猜测得不错。一场世所罕见的大决战,已经在这位摄政王的心中酝酿。

    “不错。一劳永逸,这个词用得好,本王就是想把该打的仗,在我们这一代都给他打完了,不要再给后代儿孙留下麻烦。不要让我们地下一代,还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日夜担心着战争地恐惧。打仗,就得花钱。就免不了劳民伤财,这个道理本王懂,你如果想劝我,大可不必,我只问一句,给还是不给?”王钰行事,一向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王上应该问,有还是没有?”许柱国苦笑道。

    此时,王钰地流氓性格表露出来,一瞪眼,大声说道:“那本王管不着,你是财神爷,我把户部交到你手里,钱怎么来那是你的事。”

    许柱国没有再反驳,王钰决定地事,从来不会更改,与其徒劳的劝说他放弃主张,倒不如好好想想,这钱该怎么弄。

    “三年!”许柱国拍案而起。

    “什么三年?”王钰吓了一跳。

    “请王上给微臣三年时间,臣一定替王上筹集五千万贯军饷!”许柱国掷地有声,完全不像是在开玩笑。

    这回,倒轮到王钰傻眼了,答应了?几乎没有费什么口舌,就这么容易的答应了?

    “但臣有一个条件。”许柱国适时地补上了一句。

    “本王就知道,这天下没有便宜地事,说吧,什么条件。”王钰笑问道。

    “这一次,微臣要循一回私,替我义子向王上讨要一官半职。”许柱国地话让王钰大吃一惊。不会吧?你许大人为官清廉,当了财神爷,每天都还是清粥小菜,布衣素食,现在倒是不怕犯忌,当着本王的面跑官要官?慢着,你这不是在要挟本王吧?

    无视王钰渐渐难看的脸色,许柱国继续说道:“臣的义子,王上当年在鄂州时是见过的。去年的恩科,他参加武举,中了第三名,武探花。至今还在兵部挂着虚衔,没有补到实缺。”

    狗日地,这世道是变了啊,连这样的大清官都学坏了。罢罢罢,谁让本王有求于你,看在你多年为国尽忠,而且你那儿子又有些本事地份上,给个实缺吧。

    “说吧,要几品官,什么职位?”王钰感觉心头老大不舒服,这让人要抰地滋味可不好受啊。

    “几品官都无妨,微臣只有一个要求。王师北伐之日,希望我的义子能在最前线冲锋陷阵!”许柱国沉声说道。

    王钰一惊,此时方知这位老臣用心良苦。站起身来,欲言又止,好一阵,方才劝道:“许大人,你膝下并无子嗣,那义子是你唯一的依靠,倘若百年之后,还要让他送终。沙场无情,刀枪无情,倘若有个闪失,怎生是好?”

    “王上,臣受您知遇之恩,虽衔草接环,无以为报。王上兴师,讨伐外族,本当效命于疆场,奈何年老体迈,不堪重用。幸得一子,武艺出众,可代老臣报王上大恩。若得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则为我许氏一门莫大的荣耀。”

    王钰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更何况这十几年的宦海沉浮,早把什么人情世故抛之脑后。可此时,他却不得不为这位老臣的忠义之心所感动。国家有如此贤臣,何愁不能中兴?

    绥靖二年年末,大宋军界经历一场地震似的人事变动。十二个卫戍区,有一半的指挥使,监军被更换。而黄河以北地五大卫戍区,指挥使全部被调离。林冲,呼延灼,萧充,李焉,种师道全部被召回京师。而南虎九虎将,以及南府十三太保,除镇守广西地杨效祖外,全部被免去现职,回京待命。

    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会察觉到,一场前所未有地大战,已经在酝酿之中。

    这些被调回京城的将领,几乎全部出自王钰门下,而且多是幽云系出身,是王钰当年管辖幽云时培养的嫡系。如此之大的规模,王钰难道是想把天给捅翻么?

    金国马上察觉到了危机,一面想尽办法探听大宋虚实,一面调兵遣将集结幽云前线,随时防备大宋发起突然袭击。刚刚归国不久的完颜亮被金帝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领中书侍郎,比当年的王钰升得还要快,他的身边,立刻聚集了一批主和派的大臣。整个金国,惶恐难安,在接连吃了大宋败仗之后,当初横扫辽国的勇气,已经没有剩下多少。再加上,连年地征战,就连经济实力傲视天下的大宋都吃不消,更何况刚刚建国不久地大金?此时的金国,元气大伤,正是百废待兴之际,此时若展开决战,无意以引火**。

    完颜亮上奏年少的金帝,陈述目前国家种种困难,最后得出结论。一方面,要想尽千方百计避免战争,为国内发展赢得宝贵时间。另一方面,要作两手准备,军事上不能马虎,把事情往最坏的地方想。

    金帝批准了他的意见,召回草原上的完颜宗翰,兀术,胡沙虎,把全**队的三分之二,集结在王钰当年饮恨的平川关之北。并紧急征调塔塔儿部骑兵两万八千余人,驰援前线。

    就在金国紧锣密鼓的作着战争准备的时候,他们完全没有察觉到,已经掉入王钰设下的陷阱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