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3/4页)
好像急着倾诉什么。 “于是,往事再也没有冻结怨了。” “冻结怨了…” “我捧起我的歌。” “捧起你的歌…” “捧起一串串曾被辜负的音符。” “捧起一串串曾被辜负的音符。” “走进一个春日的黄昏。” “一个黄昏,一个没皱纹的黄昏。” “和黄昏里,不再失约的车站。” “不再失约,永远不再失约。” 朗诵到这里的时候,我抬起头,看见郑扬闪亮亮的眸子,他站在高高的台子上,眼睛看着远方,深情而投入。 他继续朗诵:“四月的那个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 “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那个晚上,很平常。” “我用沼泽的经历交换了你过去的故事。” “谁都无法遗忘,沼泽那么泥泞,故事那么忧伤。” “这时候,你在我的视网膜里潮湿起来了。” “我翻着膝盖上的一本诗集,一本惠特曼的诗集。” “我看见,你是一只纯白的飞鸟!” “我在想你在想什么。” “我知道美丽的笼子囚禁了你,也养育了你绵绵的孤寂和优美的沉静。” “是的,囚禁了我也养育了我。” “我知道你没有料到会突然在一个早晨开始第一次放飞,而且正好碰到下雨。” “是的,第一次放飞就碰到了下雨。” “我知道雨水打湿了羽毛,沉重了翅膀也忧伤了你的心。” “是的,雨水忧伤了我的心。” 朗诵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那样神奇的巧合——是啊,一只白鸟,第一次放飞就碰上了下雨。这是一个多么精妙的比喻——一个白鸟一样的女孩子,第一次爱上一个人,却爱到了遍体鳞伤、身心俱疲。 “没有发现吧?” “你在看着我吗?” “我湿热的脉搏正在升起一个无法诉说的冲动!” “真想抬起眼睛看看你…”“可你却没有抬头。” “没有抬头…我还在翻着那本惠特曼的诗集。” “是的,我知道,我并不是岩石,也不是堤坝。” “不是岩石,不是堤坝。” “并不是可以依靠的坚实的大树。” “也不是坚实的大树,” “可是如果你愿意…” “你说——如果我愿意…” “我会的!我会勇敢地,以我并不宽阔的肩膀和一颗高原培植出来忠实的心,为你支撑起一块永远没有委屈的天空!”他看着我,他的语气坚定而有力。 “你说如果我愿意!” “是的,如果你愿意!” “我——愿意…”我听见,自己的声音轻下去、再轻下去。 我们谁都没有说话,我们静静站在cao场上。寒假开始了,学生们纷纷离开了校园,寂静的校园里只能看见同样安静的星光在闪烁,偶尔,能听到从教师宿舍楼里传来隐约的唢呐声。 我似乎能听见他的心跳,这令我有点惶惑。 过很久,他说:“走吧。” 我跟上他,从高高的看台上一阶一阶地跳下去。他的步子很大,我跟在他后面,渐渐拉开了距离。 走到宋阿姨家楼下的时候,他回过身,看我一步步跟上来。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平静:“上楼吧,我要回家了。” 我点点头往楼上走,没有回头看他。我只是重重踏着步子,楼梯间里的感应灯就一层层地亮起来。我知道他一定在楼下看着这些灯,等到四楼的灯也亮起来了,他才会离开。 他是个好人,这我知道。 8-3 说好了要考到同一所学校读书——我和郑扬。 寒假我们一起参加戏剧系的辅导班,在二楼一间很小的教室里,零零落落地坐着二十几个人。我们坐同一张桌子,我在右,他在左。 我要换过来,而他执意不肯。 “男左女右。”他强调。 “我用左手的。”我没好气地白他一眼。 “这不重要。”他低下头看书,不理我。仔细听,他还在咬字:“的、的、的…” 其实我觉得他这样的固执很有趣,但已无需表达感激,因为习以为常——如果不这样,他反倒不是郑扬了。 他是那样和善,好脾气的男生,却又带点小霸道。有时候看我耍小脾气,他站着看,最后笑笑,仍然会迁就,只因在他眼里迁就女生是当然的职责。然而关于考试、学习之类的正事,他又当仁不让地帮你拿主意、提建议,带点小蛮横地限制你的随心所欲——是他理解中的关键时刻,他不允许我做出任何冒险或者懈怠的举动。仿若一个军师,因为其太聪明严谨,便娇惯出一个越发懒惰的主帅来。 我们还说好了要考到同一所学校就读,只不过每次这样说的时候我心里都会很忐忑:我的专业成绩,我的文化课分数…是学了专业才知道:考播音主持远非我想象中那么简单。 专业考试的战线那么漫长,从初试到三试,横跨半个月。朗诵、即兴播读、即兴评述、特长展示、写作、试镜…又不可能只报考一所学校,于是数家高校的专业考试便纠缠在一起。每一届考生,都在穿越大江南北的过程中仓皇而疲惫。 然而好在,郑扬说:“丫头,有我呢。” 瞬间心安。 这真是奇怪的感觉:明明不过是年龄相仿的男生,可就是容易让人产生信任。 他还喜欢拍拍我的头,偶尔敲敲我的脑门:“笨啊你!” 我生气了,加快步伐在前面走,他大步跟上来,伸出手拽我的衣角,像在吆喝牲口:“吁——” 我甩掉他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