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淮河流水 (第4/5页)
了。在教导了他置放石子的方法之后,萧行便拿了白石悠然地打了起来。而就在一个不注意,萧衍打了一着锗手。 “这一子下得不好,如果被攻于此地的话,那我就增了…不过,以子云的能力应该是不可能发现这一音的…” 就在萧衍这么想的时候,下黑石的陈庆之就以自然无比的动作在石盘上下了关键的一子。萧衍不禁愕然,因为陈庆之所下的,正是他这一着中唯一会造成胜负变化的地方。 不管那么多,萧衍又下了一手,只是在互相经过五手之后,萧衍的形势愈来愈坏,接着萧行就被追杀而完全败北。当然他依然不可置信。 “再来一盘吧!你还是当我的对手,子云!” “可是我必须要去喂孔雀了!” “孔雀这种东西别管他了!不,让别人去喂吧!你当我的对手就好了!” 这时,萧衍已经三十三岁,而陈庆之则只有十三岁。这名被誉为“博学而兼有文武之才一、位居将军地位的青年贵族,却以一名少年为对手下着围棋,而且在七战之后.萧衍居然还二胜五败。若是下得十分充当的话,则萧行获胜,但只要有一着失策,他就会由此而败。在一声叹息之后,萧行赞赏着说: “你真是个天才呀!我二十年才达到的境地,你居然一天之内就达到了!” “请不要这么说,我并没有这样的价值!因为我到现在连怎么胜主人的都不知道呢!” “哦,是说你不了解自己的胜困吗?” 萧衍在想了一下之后,叫来了自先代即跟随萧家的老棋士。对于这名平伏于地的棋士,萧衍命其与陈庆之对奕,他低声对棋士说: “我的目的并不是要看围棋的胜败,我希望你在对奕中只下一着恶手,此外绝不可放水!” 这真是奇怪的命令,只不过这对熟练的棋士来说并不困难。依据主命和陈庆之对奕的棋士,在追杀了对手一阵,就在差三手左右即可逼对方弃子投降之时,棋士故意下了一着恶手。虽说是恶手,但这也不是普通的凡人可以发现的。而就在接下来的一瞬间,形势竟已逆转。最初,在发了一声惊叹声之后,棋士的表情开始变化,开始努力地防守起来,但最后也只有弃子投降。萧衍在谢过他并命其退下之后;再度看向陈庆之: “怎么样?你想成为武人吗,子云?” “武人…是吗?” “你似乎是具有能够看穿唯一胜机的才能,这是一种天赋,若不是将之运用在棋盘之上,而是运用在战场之上的话,则对朝廷一定大有益处!首先,我介绍适当的武艺师父给你,接着再上兵学。” 就这样,陈庆之开始学习武艺。经过半年之后,教导他弓和剑的牙将(士官)要求面会萧衍,他说: “像子云这种毫无素质的人,我还是初次见到!照道理,如他一样具有热忱地练习的话,正常应该是会更进步的才是厂 “没有进步的可能了吗?” “下官平日教训弟子,只要努力必有所成,然而如子云这般的人在下官这儿,却和下官的说法不合,还是让他从其他路途上发展较好。” 萧衍从牙将那儿将陈庆之叫回来。很遗憾地告诉他没有可能了。然而陈庆之却回答道: “没有素质确实是蛮可悲的!” 他并不难过,只是直直地看着萧衍说道: “现在我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没有武艺的素质了,没有早点知道这一点倒是很对不起主公。” 萧衍微笑着。陈庆之本身倒是十分正经,这少年的言行并没有一点能够引人发笑的地方。而身为主君的萧行倒希望再为这少年做些什么。 “那么,你就专心于兵学之上吧!” “是的!” “好,今后你可以自由出入书库,只要你喜欢,任何书都可以拿来读,碰到不懂的地方,就来问我吧!” 萧衍的书库之中藏有二万卷左右的书,在印刷术尚未发明的这个时代,二万卷是很了不起的数字了!陈庆之的脸上满是欣喜,跪在地上感谢主君的恩惠。 “战可胜,攻可取!”从外敌手中守护南朝四十余年的和平稀世用兵家,就这么踏出了他的第一步。 俪在十年之后,受到已成为梁之天子的萧衍叙任为武威将军的陈庆之,为了即将来到的大战而来到了北方国境视察。 当时在北方国境与魏军对峙的梁军指挥官,就是予州刺史——韦睿。陈庆之将来到他的阵营之事,韦睿早就收到报告,方才命其子韦放出迎。 叫做胡龙牙的男子虽然没有被缚住,但周围却围满了兵士,他只有和他的手下恍然地走着。祝英台则紧张地抓着马,看来是不习惯骑马,不过,在韦放眼下,倒是比陈庆之要好一点。 “祝殿下是为何而旅行的呢?” “是为了寻人!” “哦,寻人?” 陈庆之努力地抓着经绳:“不知道有什么小生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是否可以告知是在寻找什么人呢?” 陈庆之自小就受他人厚爱而长大,自然对其他人也相当亲切。对祝英台来说,他已经被陈庆之救了一次,而且他的地位又高,如此可依赖的人是再也没有了,于是便答道: “我寻找的是meimei的许婚者…”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他的名字是?” “姓梁,名伟,字山伯。” “这不是值得恭贺的姓氏吗?和本国的国号相同呢!” 陈庆之笑道。当他想接着问其他详细的事情时,前方出现了刀枪的戒备,原来已经来到了梁军的阵营。V 梁子州刺史——韦睿,这年已高龄六十五岁,头发胡须都和霜一样地白,加上其瘦身及所穿的儒服,给人一副高雅文人的印象。在他的生涯之中,即使是在战场往来,他也不着甲胄,甚至还是个不骑马的人物。 韦家本家出身北方,是长安附近的名门。当建立宋的刘裕远征北方之时,韦睿的父亲受招加人阵中,因厚遇而留于江南。以后,七十年来韦家一直都是南朝的名门,仕奉着宋、齐、梁三代朝廷。 当武帝——萧衍起兵讨伐昏君宝卷之时,得到韦睿的辅佐和深厚信赖。当时韦睿率领三千兵士准备与萧衍的军队会合,但因大雨而导致道路中断,于是,他以竹编筏,顺P!I而下,在约定的时日中与萧衍会合。其后,韦睿也替萧衍守襄阳,不但安定了后方,也防止了北边魏军的侵攻,因而立下大功。在新旧王朝更换之际,他对动招人心之镇静。难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