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河南城之攻防 (第2/5页)
三丈(约九公尺)的布系于发智之上往前跑,他也能够让布直直地伸于后方而不落地。因此“将小鸟从空中抓下来”应该不算穹张才是! 当他担任清都太守的时候,曾经消灭过食人虎。 清郡是位于魏西方边境一个山岳地带的小城,居民一半以上都是异民族,虽然还不至于形成叛乱,但对官兵的反抗动作却从未间断。而在一日之内将之完全镇静下来的,就是一个人独自进人山中的杨大眼将老虎的尸骸抬下山的事件。老虎的尸骸上并没有刀伤,只有头盖骨和颈骨两处折断而已。也就是说,杨大眼并未使用武器,而是以徒手杀死老虎的。 清郡的居民们,为了感谢杨大眼除去食人虎之害,并且畏敬其武勇,在他的任期中,清郡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蚤动。 杨大限的祖父,名为杨难当的这个人,曾以魏之将军的身份而活跃,是相当的名门,只是后来家道中落,杨大眼的少年算是过得十分清苦。幸好尚书大臣李冲欣赏他的武勇,在十几岁时即任命他为军主(部队长)。以后,随着作战累积功绩,历任辅国将军、游击将军、征虏将军等职。中山王亦对杨大区的王勇及用兵有很高的评价,加上喜爱他的为人,数年内均待他为自己的脚将。 杨大限虽非知识之人,但由部下读《史记》、《汉书》、《春秋左氏传》、《孙子》、《吴子》等书给他听时,却能将内容完全记下来。 杨大眼正确的年龄虽然无法清楚得知,但由其经历看来应该在中山王之上,估计大约四十岁左右。 不但武艺纯熟,体力也一点都没有衰退的样子,可说是无双的勇者。II 中山王在帐幕中等待着一名客人,他的甲胄之美并不逊于中山王,虽是位年轻的贵公子,但态度中却透出不像其年龄的威严。 “哦,开国公!不好意思,让您等那么久!”先出声的是中山王,贵公子则郑重地面礼。 “不,冒昧前来拜访的末将才不好意思,还请您恕罪!”“您在寿春败敌的事迹我已经听说了,您的武勇真是令人佩服厂这名被称为开国公的男子,迅速地完成了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要确认部队的移动事宜,本来这件事只要派使者来就可以,开国公似乎为他竟自己亲来而感到过意不去,在郑重地谢绝了共进晚餐的邀请后,开国公骑上白马再度郑重地告辞。 杨大眼目送着其离去的背影。 “开国公的气势倒是相当不弱!”“那是因为他的复仇之念正在燃烧的关系!对开国公来说,梁主是篡夺者,这可是兄弟之仇呢!”梁主指的就是梁武帝——萧衍,而欲向之报兄弟之仇的开国公,就是前身为那阳王的萧宝寅。 萧宝寅,字智亮,为昏君宝卷的弟弟。当齐灭亡而梁建国的时候,萧宝寅本来也是应该会被杀害的,但他从幽闭的地方爬墙逃去,越过山野而亡命至魏国。 那时他虽然只有十七岁,但体力和气力均已是非凡。 魏对这个南朝高贵的亡命者表示欢迎,因为这样既可以得到南朝详细的情报,同时也可让魏在打着“替萧宝寅打倒篡夺者!再次复兴齐朝!”的大义名分之下有了出兵的口实。 萧宝寅目前也是以继承齐正统的皇子身份为魏之朝廷所厚遇,并和魏之皇族南阳公主订下了婚约,在寿春之战中打败了梁的将军姜庆真,无论在公私两方都非常具有气势。这一年,萧宝寅二十一岁。 “真是一位非常可信赖的贵公子,如果是他即帝位的话,大概齐就不会灭亡了!”洛阳的人们对这位流亡的皇子大多充满了好意。 北朝有北朝的正史,像是《魏书》《北齐书》、《周书》和《北史》等;而南朝也有南朝的正史,像《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等。萧宝寅的传记在北朝《魏书》和南朝的《南齐书》均有所记载,毕竟他真的是个具有少见命运的人。不过,像他这样的人当时也还有不少例子;大抵上,大分裂时代也可说就是亡命者的时代。 这时,中山王和杨大眼想的都一样,也同样地沉默。 如果魏将梁灭亡而支配了江南全境的话,那将由谁统治江南呢?会给建立了无比武勋的中山王吗?还是让对篡夺者复仇的开国公再兴齐朝呢?这已不能说是梦想,而是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实现的事,因此就不能够随便地乱发言了! 突然中山王叹了一口气: “如果先帝还健在的话…”魏的先帝,亦即五岁即位的孝文帝,在三十三岁时便驾崩,死时还相当地年轻。如果继续生存下来的话,这时候刚好四十岁,还算是壮龄。 孝文帝的少年时代是由祖母辅政,亲政是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在短短十一年的亲政时间中,孝文帝却留下了历史长存的业绩。 本来魏是北方骑马民族所建立的王朝,皇室的姓为拓跋氏,他将之改为具中国风味的元氏,并依中国王朝建立制度,除财力和武力之外,也对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尽了相当的心力。其中,他将魏的国都由北边的平城(现在的山西省大同市)迁到洛阳,使国家蜕变为中原国家的功绩最大。 而当他将皇室的姓改为元的时候,同时也赐姓从皇族离脱的臣下为“源”最有名的应算是在政治、军事和学术上都有相当功绩的宰相源贺。而日本将从皇族离脱的臣下赐姓为源的这个惯例,就是从中国的南北朝时代流传而来的。 怀有倍于伟大的孝文帝之心的臣下不少,对目前过于年轻,而且并不能说是英明的新帝,就自然有着较轻视的感觉。新的皇帝当然也敏感地查觉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对父帝以来的重臣疏远,而亲近佛憎及和他一起游玩的朋友们。这样的状况总有一天会完全爆发,中山王也发觉了在表面的繁荣之下的暗影,因此才在这当儿发起了南征的大军。 帐幕的人口传来了人声。杨大眼动了一下视线,当他见到来人时不由完全改变刚才的面无表情: “哦,来了!”出现在帐幕前的是一名女性。年龄约三十岁左右,她的美貌不能说是那种典雅的美,反而是目光强劲,看来似乎具有点危险的美。她未戴头盔,只套上了甲胄,头发则以淡红色的布巾束起,背上还挂着一柄长剑。 “中山王殿下,许久不见了!”连声音都十分地爽朗。 “是潘夫人呀,来得正好!”中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