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越年 (第4/5页)
,因此就无法指挥军事了。 这实在是梁军的幸运。当然,一夜之间能够构筑长大阵营之梁军的工兵能力也是极高,他们以土石和木材建设了一个虽然不大,但却相当坚固的堡垒,然后再引淮河之水淹没周围成为沼地。曹景宗开玩笑地就叫这个堡垒为“赵革城”了! 当“赵草以开始发挥功能之后,魏军的补给路线就为梁军所阻断。 出击的赵草将魏军的粮食和马匹带回,而将杀伤置于最小的限度。 一你们逃吧!这样对我们都好广 说着,他将准备好的巨石举到头上,开始往地下投掷。在异样的震动下,巨石陷入土中,而魏兵则跌个四脚朝天。本来输送食粮的就不是精锐,于是他们就在悲鸣声中逃去,让赵草能够在无人死伤的情况下取得食粮。所谓的食粮,并不只是谷物,还有活生生的牛羊猪鸡等,让赵革城的内部充满了这些似乎和战场格格不人的嘈声。过了十天左右,曹景宗和赵草在留下千人的守备兵之后回到南岸,祝英台当然也跟他们一起。 中山王在好不容易才将呷咦的敕使送回洛阳之后,才能重新将心思放回军事之上,他认为该是要改变对钟离城的攻击法的时候了! 问题是,钟离城和援军之间是用什么方法来联络的呢?在这个时代中就只有放出密使一途了。唐代的张九龄想出利用传信鸽这个好方法,可是那是在二百年之后的事情。 “相信钟离城内也一定还不知道援军已到的事情!” 中山王断定着,因为他也确信他对钟离城的包围阵是完美无缺的。而这也是事实。 “这么一来,援军就会向城内送出决战的使者,以取得内外呼应的作战策略。深夜时若有可疑的人靠近钟离城,就绝对不要放过厂 于是,魏军对钟离三方的警戒就更严密了:夜间的灯火就顺着城壁来来去去,简单像把城化为火焰的牢狱一样。 钟离城内的粮食和武器尚不短缺,然而不满三千人的将兵们却身心俱疲。被围城至今已将近百日,和具有无限回复力的敌人不同,城内并没有人力可以交替。这事虽在预期之中,已让非战斗的人完全退避,但也快到了极限。 一夜,昌义之站在西侧的城壁之上望着地下,一支支的火把就像是觊觎着城池之怪兽的红眼一样。 突然,昌义之的耳朵竖了起来,在早春的夜空中流泄着笛声,优雅的曲子让昌义之愣了愣,才发现到有人靠近行了一礼。 “您叫我吗?使君!” 来人是记室梁山伯。 “你听到那笛音了吗?” “是!是那中山王的笛音吧!” “真是可怕呀!”昌义之的视线送入魏军阵中。 “北朝的皇族本为夷狄出身,还以为他们都与风雅无缘,结果现在反而是我像个毫不风雅的田夫野人呢!” 低沉的笑声流动着。 “在夜间吹奏优美玉衡的那张口,到了早上却会下杀戮的命令,而这两者全都是中山王。对了,山伯!” “是,使君!” “即使是败给了中山王,我想我的名字一样会留传于后世,当然,我也并不想被打败!再说,相信我方的援军应该已经来到了附近,因此必须募得决死之士,担任使者的任务…” 昌义之向着梁山伯,在黑暗中确认着对手的表情。 “我没想到身为文官的你居然会自愿,如果你不在我身边的话,对我也是一种麻烦,因此我想要问你志愿的理由。” “下官心中有个思慕的女子…”大概是预期吧,梁山伯立刻就回答了: “下官已私下与那名女子定亲,而受到其双亲的反对,将下官赶出。下官当时十分绝望,也曾考虑过一死了之,但后来想通了,就投入使君的麾下了。” 昌义之缓缓地点了点头: “如果能在世上立些功绩的话,那婚约也许就能够被认可了吧!” “是的!”梁山伯以坚定的口调说道。 “真是惹您笑话了,使君!” “谁会笑这种事倩呢?”昌义之认真地回答: “在二十年前我也和你一样呢!” 吃惊的梁山伯望着上官的脸时,昌义之不好意思地以手拨了拨头盔: “相信你也为此感到痛苦吧!在这世上,寒门出身的人想要荣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为了让顽固的对方家长认可,我选择了武人之道。正确地说,应该是没有其他的路了!” “这个下官倒是不知道…” “所以我当然是不可能会笑你的步!我很清楚具恋慕之情的男子气力会倍增,只不过,这并不是你文官的本领,你再考虑一下吧!” 然而梁山伯却决然地回答道: “如果您不准许的话,那我还是会出城的,因此请您原谅!” “…知道了,去吧!”昌义之将手置于梁山伯的肩头。 就这样,梁山伯在翌日夜里脱出钟离城,准备突破魏军的包围与援军联络。 天监六年正月的…正确的日期无法得知,只不过,在奇妙的因缘下,这是相当重要的一夜。因为梁的援军也是为了取得与钟离城的联络,而在同一天晚上派出了使者。这虽是一无名的兵士,但却因此任务而留名于正史之中,他叫做言文达。 梁山伯并未持有文书,这是为了万一落人魏军的手中的话,就不会被利用做为对方的陷院之故。IV 钟离城的东门发生喧蚤是在三更(午后十一点到午夜一点)的事。城门在打开后,持松明的城兵五百人左右冲出,魏军即刻杀到。在经过一阵扰壤之后,梁军又立刻收了口去。这只是声东击西!魏军早就看透了。那么,脱出的人应该是会出对侧的西门呷!只不过,在重重的警戒之下,并没有任何的人影出现。而就在此时,梁山伯已经脱出城中了。 他从北面城壁上以大的缆绳吊下竹筏,直接到了淮河的水面。这个竹子组成的小筏刚好可乘三人,二名兵士划着核的时候,梁山伯自己也以竹杖撑着前进。他们顺着黑暗的水面下流,也就是往东前进。乘流向东,希望能够碰到梁军的水军,这就是梁山伯的想法。 “宪军并不会以水为通路,最多也只有障互而己,这个空隙应该可以利用才是!”在这样的想法下,梁山伯低身在筏上望着两岸,不由倒喘一口气。夜里,淮河两岸的魏军阵营点着数万的火炬,看来就像火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