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建康之花洛奔流之梦 (第3/6页)
老将的轿子就在白格队的簇拥之下,梁军的部队整然地南归。 钟离城在泥海中无依地孤立着,城壁已经半毁,从八个大洞中侵人的泥水浸满了城内。而城门在为援军而开时,竟然还崩坏了!韦睿和曹景宗放下百余艘小船准备人城,然而魏军人马的尸体,甚至泥中的冲车而导致人城花了相当的时间。在直浸及膝的泥水之中,昌义之迎接着韦睿。 “更生!更生了!”昌义之只说了这两句话,代表着“生还、得救”的意思。韦睿伸出两手,昌义之提起了尊敬老将的手,好不容易才能再出声: “对了,有个叫做梁山伯的年轻人应该突破了敌阵来到使君的御前,请问现在在哪里呢?” “关于这事就说来话长了!我们还是换个地方再说吧…可惜了这样有为的人材…” 从老将的话中,昌义之也知道了事情的大概,他皱起了眉头。在突然想到了什么后,他朝曹景宗郑重地行了一礼。曹景宗则开朗地回了一礼: “平安无事比什么都重要!既然已经不需再为笼城而节约了,那今宵就可以好好地来喝酒了!” 笑声和欢声充满了城中。 陈庆之一个人在城壁上缓步走着。天上的云更厚且广,但却从各处泄下了阳光,粗大的光箭直射地上。淮河之流势并没有减弱,咆哮着的浊流将所有阻挡的一切尽数扫去。灰褐色的荒野上,耐住洪水和战火的数棵树木,似乎就显得格外地珍贵了! 陈庆之叹了一口气,倒并不是因为战争,这名年轻人了解了他所失去的东西是多么地重要,光是自己能够生还,就已经是值得庆幸的了。当他如此想到的时候,七十日不见的泪水又再度地从脸上滑落。III 在——钟离之战。后一 曹景宗因为大功而升任侍中领军将军,食扈二千户。同时还如以前的希望兼任了江州刺史.只不过在他前往任地的途中却因大病而死。这是天监七年(西元五O八年)的事,享年五十二岁,距钟离城的’大胜只过了一年多,溢号壮侯。 赵草随着曹景宗之死而离开了军中进人佛门,不管他是进了建康城内的同泰寺、还是在不知名的山庙中了结生涯,又或是如传说中地依达磨大师的足迹前往洛阳,总之是从历史的表面消失了,何时、何;处、又怎么死的已没有人知道。t 昌义之依然继续着身为梁之武将的人生,官升护军将军,在普}四年(西元五二三年)死去。冯道根则在普通元年(西元五一O年)以五十八岁死去,溢号威侯。 韦睿在此之后依旧以梁之名将而活动,过了七十岁还贡献着他的气力和智力,历任右卫将军、散骑常待、江州刺史等,直到车骑将军。只要他去到前线,魏军连攻击他都不想“韦虎”的名声震动着洛阳。; 同时,韦睿在正史上也留有“个性慈爱’之名,他建筑设施养育孤儿,把教他们学问引为乐事,受到了从皇帝、从部下、甚至庶民的敬爱。他死于普通元年(西元五二①年)八月,享年七十九岁,溢严侯。在这里“严”格的并不是严厉.而足严正的意思。 魏的中山王元英在将王位归还之后,就以无位无官的平民身份在家反省,不过,他的名声和实力对魏来说还是必要的,当皇族之一的党兆王叛乱时,元英就任征东将军之职再度领军。之后,他也曾再与平军作战,攻陷了武阳城和黄现城,也诛讨了张道凝和彭弁生两将军Z梁武帝——萧衍就曾叹道:“真在该在钟离将元中山(中山王——元荚)诛杀了才是/,魏宣武帝也一改其态度,说道“南方的守护就交给对了!-,并任其为尚书仆射,也就是宰相一职。在名誉完全回复后,他的活动稳定了两国的国境地带,只是越过淮河前往建康的机会再没有第二次就是了!中山王死去的时间是在永平三年(西元五一Q年),亨年四十三岁。和曹景宗一样,都是在钟离之战后没多久就死了。 萧宝寅在钟离败战之后,因为责任问题而被除爵,但还是照预定与魏的南阳公主结婚而再度回复了地位。南阳公主是个坚强的女性,她温柔地包容伤心的萧宝寅,让萧宝寅从心爱着他的妻子,一生都未纳过侧室。 后来萧宝寅成为安东大将军,受封为齐王,完全地成为了魏的皇族。在与梁军的作战中也获得不少的武勋。当他出任徐州刺史时,除了公正地实行政事外,还投人私财兴建学馆,让家贫的小孩免费就读。深受部下和民众的敬爱。除了他对梁的憎恶这一点外,他倒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后来魏的朝廷内乱引起了国内叛乱,在贼军的横行下,连长安都被叛军所占领。萧宝寅因有夺回长安之功而升任骤骑大将军、尚书今,他就这样留在长安,眼见洛阳的混乱,大概是一时地血迷心窍吧,他竟自立称帝,国号当然为齐,在建康灭亡的齐,却在长安再兴了。 只不过,这事并不长久,很快地,魏之大军就攻入了长安。在激战后萧宝寅大败,一直被护送回洛阳。直到要以叛逆者的身份而处刑之时,妻子南阳公主送了美酒进人牢中。他感谢了妻子,将酒欲尽之后,从容地受斩。 “这是天命,可是,我到底是以国国人的身份而死的呢少 这就是他的最后。永安三年(西元五三①年),萧宝寅享年四十五岁。而在丈夫死后,南阳公主就进了佛门终其一生。 杨大眼自生还回洛阳之后,因败军之罪而被贬为最下级的兵士。被派到北方边境的守备队中。然在柔然来袭之时,他以其豪勇在一日之间诛讨了三名敌将。一年后,宣武帝叙任杨大眼为太尉长史平南将军,而命其回到洛阳。 “杨将军回来了!” 洛阳的人们欣喜异常,当杨大眼回到洛阳那一天,共有五万的群众在街道左右欢迎他,可见杨大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