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动奔流不安的江南 (第3/6页)
山伯则为二十三,和大哥同年…” 依照祝英台的说法,祝英台和梁山伯相识在三年前建康的书馆之中。书馆也就是学塾,建康是学问之都,不但有大贵族的子弟们集结的“国子学”和寒门出身者就读的“五馆”两间大的国立学校,此外还有着数百间以上的书馆。 由于祝英台感佩于梁山伯人格之高和学问之深,两人因而成为好友,心想这样的人一定能够理解爱好学问的meimei,因而加以介绍。两人皆十分高兴,并结成了婚约,但却遭到父亲的激烈反对。 “之所以反对,是有什么理由吗?” “是的,说是已替meimei谈好了另外的姻缘…” “哦!”就像是自己的问题一样,陈庆之的脸上浮现了困惑的表情。要破十万之敌并不难,但要改变爱恋的对象就很难了! “所谓另外的姻缘,应是你父亲本身的期望吧?” “是的,而且他还相当地热心。” “那么贤弟是站在meimei这一边的!” “嗯,你可以理解吗?” “当然嗲!” 对于这个自己的好友加上meimei婚约者的梁山伯,祝英台有相当的敬爱是绝对不会错的!这点从光是提到他的名字祝英台情绪就很高扬的样子上就不难看出。 “结果梁山伯就以要获得你父亲的认同,一定得要荣达为名而离开了,是吗?” “是的,这点让meimei十分地伤心。” “那是当然的!既然他是个学问深广的人。那就一定不会被埋没。想来现在应该是在那个大贵族的家中当幕僚才是!那么,应该要怎样找才比较有效率呢…” 陈庆之以手托着下颚思考着。这时,后方似乎发生了些蚤动,转身一看,初夏的晴空已经布满了尘埃,一群人骑马靠近,大约是百骑左右的队伍。中央还有一辆大马车,由四匹马拉着,四方以绢制的帷格披挂,车顶和柱子上都雕满了装饰,一看就是相当奢华的马车。本想可能是那个大贵族,但却没有看到从仆,反而都是兵士,感觉十分地奇妙。 陈庆之等将马拉到道路的侧边好让对方通过,当队列通过眼前时,帷格突然被掀开,一名中年男子从中探出身叫道: “喂!这不是子云吗?” “…这是…曹将军!”陈庆之回了一礼。 这个曹将军就是曹景宗,字子震。今年刚好五十岁,位居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既是使弓和枪的高手,也是历经齐、梁两代的名将之一。 曹景宗并不是伟人传的著者们所喜欢的那种人,他有着一些缺点。当然,以武将来说,他的功绩和勇猛是没有话说的,但对他的素行则有着不少的批判: “好色、欧深、坯会说大话、不知礼节、酒筹不佳、浪费、没有学问、把文人当成傻瓜、用担、不认真、利己…最糟的还是态度不好!”说到骑马,曹景宗的技术和陈庆之相差何止千倍,但他除了上战场之外均乘车,而且车上还一定有女人,甚至陈庆之还听说不只一个呢! 眼前透过帷幔,的确可以看到女人的踪影,隐约之中似乎并没有穿衣服。 “在这样热的天气里,真想把衣服脱了!建康虽说是天下无双的花都,但夏天的炎热实在是美中不足。到秋风吹起之前,也只有以酒和女人来消暑了!” 曹景宗的右手正拿着犀角做成的杯子。 “我是经过了一番的苦战恶斗才获得今日的地位的,这都是为了要过自己所喜欢的生活,可不是为了要让那些腐儒称赞而去度过陰沉的人生!” 祝英台对曹景宗的笑容有着露骨的反感,不管他是怎样的勇将。或是朝廷的高官,在祝英台的眼中,他都只是一个好色的中年男子而已。 意识到祝英台的视线,曹景宗转了过来,但依然是一脸的不知不好意思,又或是装作不知吧!其旁若无人的表情在凝视了一番之后,从祝英台身边转回来,对着陈庆之的耳边说道: “这个是你的奕童吗?” 陈庆之完全说不出话来,他一面确认了这句极度失礼的话没有传到祝英台的耳中,一面力言道: “不是的!曹将军说这话真是太失礼了!” “不要生气,不过,真的是长得十分地好看。” 曹景宗的脸上浮现了恶质的笑意: “啊,子云呀!你可别被那些腐儒们的教条给编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人生的快乐的!” 这名好色而在俗尘中打滚的中年武将,似乎自认为是陈庆之人生的师父。虽然他说的话很令人伤脑筋,但陈庆之却并不讨厌他。 当萧衍对东昏侯起兵,而曾是宗加人而成为其先锋的时候,陈庆之就曾为使者。在大航之战中,曹景宗对上东昏侯三万军队,那时曹景宗为了取笑还是少年的陈庆之,就问他:“应该从哪边、怎么样攻击呢?”陈庆之只是指了敌军的一角说道:“以五百左右的骑兵朝此冲锋!”这和曹景宗所想的完全一致,让他大吃一惊。在胜利之后,他对陈庆之也有了极高评价。这就是陈庆之和这名不顾世俗约束的勇将的初次见面…IV 和曹景宗一行人并行,陈庆之与祝英台朝着建康的方向前进。陈庆之说明了曹景宗的为人,他并不是一个坏人,但祝英台的回应依然十分严厉: “是吗?他说人生的乐事就是酒和女人,这样的人不是单纯到无知,而且俗不可耐吗?小弟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 “的确曹将军为人俗气…”陈庆之苦笑着。他虽然不会想和曹景宗的人生观同调,但看到白皙的脸孔上染得一片红的祝英台既然如此坚持,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那么,贤弟认为什么才是人生的乐事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