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怒毁神池 (第2/3页)
归赶回时,神池堡中已经是一片狼藉,更且四处有火头升起。不过,葛荣率人退去之后,他至少可以重整神池堡。 官兵也全都进来帮忙灭火,可是这颓败之势已不可逆转。 尔朱悠受伤不轻,虽然他的武功极高,但怎么能敌葛荣与陈楚风这两大绝世高手的联手之击?若非葛荣想尽快进入禁地,后由陈楚风一人对付他,只怕此刻他已经不可能还能够站着说话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尔朱归的回来正好救了他,也使神池堡还保存了一些实力,但堡内一千多人死伤只剩下两百余人,这些幸存之人还多是有伤在身、他们最吃亏的是,有大部分人饮水中毒,使得功力大打折扣,有的人甚至根本就无法发挥出自身功力,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内jianian总是令人防不胜防,这犹如一座巨大建筑之中的蛀虫,没有人可以堵绝它的存在。 官兵们极其卖力,那城守也不敢不卖力,他有些心惊胆颤,城内发生了如此大事,他自然是责无旁贷,只吓得向尔朱归诸人不住地磕头请罪。 收拾完这些零乱的东西,已到了晚间,神池堡中变得极其冷清,井水有毒,自是不能再喝,葛荣做得也真绝,不过,这种药性并不能持久,只需两三日,就可在井中完全化解,再无作用,这还算是葛荣最为仁慈的做法。 尔朱荣的大军势如破竹,渡过黄河,直赴洛阳,由于自王屋山下偷过黄河,这的确出乎洛阳守军的意料之外,而且其时正是新皇登基,洛阳城内大变之时,又有谁注意到尔朱荣的大军突然渡过黄河呢? 若非如此,横渡黄河只怕是让尔朱荣最为头痛之事了,河水湍急,五月正值涨潮之时,黄河水流更急,只要洛阳军队在黄河边沿固守,尔朱荣至少要多损耗不止一倍的人力。 洛阳军心本就已失,又无可战之将,虽然昌义之乃是公认的最佳守将,但守城之道,重在上下一心,全民皆兵,否则,再好的守将,又有什么用?是以,昌义之也无回天之力了。 尔朱荣很恨胡太后出尔反尔,更恨祝仙梅和石中天之阴险歹毒,因此杀敌绝不留情,大军一过黄河,立刻控制了洛阳周围数大重镇,对洛阳进行全面封锁。 几经交锋,洛阳军每战皆败,人心尽丧,降者无数,但昌义之仍在坚守洛阳。 六月,天气大暖,洛阳城中粮草尽被截死,只能坐吃山空,虽然洛阳为一座坚城,但城中军民却无法抗拒饥饿。 在此同时,葛荣避开一路官兵的追杀,更巧妙地引开敌人的搜寻,终于与驻兵五台山下的游四会合,更急时反扑追杀,杀敌五千,这才安全撤回耿镇,经太行回到河北。不过,此次随葛荣一齐攻堡的兄弟,能够活着回来的却只有一百九十三人,这几乎震慑了整个北方。 就在葛荣回到葛家庄之时,高欢终于攻下了左城,结束了鲜于修礼的最后一口气,统一了鲜于修礼的义军,整个河北,几乎被葛荣占驻了一大半,葛家军更向南不住扩张,直接威胁到邯郸,同时向东也不断扩张。 六月十七日,洛阳城内的将士终于受不了这种忍受饥饿的生活,而六月的天气也已极热了,且他们似乎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希望,自然想到了投降。 尔朱荣也终于发动了总攻,全面进击。 十八日晚,洛阳城破“胡太后”欲逃,但却根本无法逃出尔朱荣所布下的罗网,昌义之战死,祝仙梅和石中天却溜走了,单凭这些官兵,根本就不可能抓住他们。 尔朱荣进军洛阳,无论大官小吏,一律都杀,包括望士队、宗子羽林,任何外逃之人,也尽数杀绝。 北魏居于洛阳的朝臣二千余人,无一幸存,尽数杀绝,无论是其家眷还是仆佣,几乎鸡犬不留。 尔朱荣擒住“胡太后”与幼主元钊及数百宫女,全都绑上石头,沉入黄河,更杀死临洮王元宝晖。 次日,有人在孟津下游一百里处发现“胡太后”及幼主的尸体,两具尸体绑在一起,更有大石加诸于身,但迅速有人再次将其绑上巨石又一次沉入河中,史称河阴之变。 经此大屠杀,北魏朝廷实力几乎全部被消灭,包括刘家和叔孙家族及元家三大家族。 真正掌握实际兵权的,三大家族的所有实力加起来都不如尔朱荣,元家更是名存实亡,如河间王、高阳王之类全都是仰仗尔朱荣鼻息而活,只是到尔朱荣下令对洛阳城内进行大屠杀之时,他们才恍然发现,自己已经再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尔朱荣要杀他们真是太轻而易举了。 各路来救洛阳的官兵,也全被尔朱荣夺下兵权,并将士卒统归于旗下。 尔朱荣大权在握,重立新皇,立元子攸为孝庄帝,更改年号为水安,而他则成了名正言顺的大司马,尽掌朝政,连孝庄帝都得看他的眼色行事… 整个天下的确为洛阳之变而震惊、就是南朝,似乎也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竟会这样。 北魏之乱,可谓已经到了无以复加之境,各地诸王及刺史大臣几乎全都有些无所适从,此次,洛阳城中几乎全都换上了新面孔,自新皇到新大臣。 最为令人震惊的却是刘家和叔孙家族,似乎谁都没有想到尔朱荣竟然做得如此绝,如此狠下辣手,几乎所有的朝臣,达官显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