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第3/3页)
翠仙的目光迫踪过去,发觉有十个八个年轻人,正在甲板另一头聊天。 有谁不知讲了些什么,惹起他人哄笑,接着没多久,他们就散开了,也难怪,正是晚餐时分。 只走剩一个小蚌子。 那小朋友看着大海,似有满怀心思。 翠仙想到丈夫说过,他离乡别井之时,才得十三岁,不由得对小朋友生了同情之念。 甲板上风大,小朋友并无外衣御寒。 四海招呼他:“这位朋友是什么地方人?” 小蚌子转过头来,一脸英悍之气,少年老成,见身后是 一对中年夫妇,便笑答:“四川人。” “尊姓大名?” “我姓邓,邓小桢,正往法国留学。” “失敬失敬,”罗四海连忙介绍自己:“我们回温哥华,才探亲来。” 翠仙诚心邀请:“要不要一起吃饭?” 那少年笑“你们乘的是头等舱。” 罗四海忙说:“不要紧,我来请客好了。” 少年也很大方,跟着罗氏夫妇边走边谈。 罗四海问:“对,刚才你们一班同学谈些什么?” “呵,我们讨论社会主义。” 罗四海一怔:“那是怎么一回事?” 邓小桢化繁为简:“社会大同,贫富均匀,再也没有不公平现象。” 罗四海奇道:“由谁为分配财产呢?” “国家,”邓小桢毫不犹疑地回答:“国家最公正。” 罗四海抬起头想一想,大惑不解“那么说来,多劳多得这个理论不再存在罗?” 那年轻人满怀理想“不,人人都把多得一份奉献给国家,天下得以大同。” 罗四海点点头“这个想法很好,可是小朋友,人是有私心的。” 年轻人不以为然“中国的人民是好人民。” 罗四海笑“你的淘伴就是为此笑你吧。” 年轻人奇问:“你怎么知道?” 罗四海笑意更浓“听你讲,全国人民无分彼此,像一家人一样,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就是我的,的确是伟大的理想。” 他兴奋起来“俄国革命后,列宁要实施的就是社会主义。” 罗四海说下去:“怕只怕有人会把你的当他的,他的仍是他自己的。” 年轻人变色,不悦“这样自私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罗四海知他阅世未深,不知人性险恶,于是拍拍他肩膀“来,先吃顿好菜。” 年轻人也就释然,与罗氏夫妻共餐,三人天南海北,无所不谈,十分愉快。 散席后各自回舱房休息。 包衣时,翠仙问丈夫:“四海,你可相信气数这回事?” 四海笑:“你想说什么?” “我听古人讲,但凡某一种气结聚在某一处,就会生出一种人来。” 四海沉默。 “以我看,孙氏、王兴、庞英杰,以致那位姓邓的小朋友,都不是普通人。” “翠仙,乱世出英雄。” “那么说来,中国是有得要乱了。” 四海点点头。 “那么,老百姓有得苦头吃了。” 四海低声说:“我恐怕是。” “那么,我同你,好比灶中抽出来的两根柴,不必受烈火煎熬。” “月亮都快要下去了,睡罢。” 翠仙睡下良久,四海仍然睁大着双眼。 月亮是一样的月亮,不理会人间岁月烟火。 罗家有罗家的事。 爱华新婚,自岳家返来,同父亲讨论生意。 “爸,美国经济萧条,什么都贱卖,现款成为皇帝,我们要不要抛一点货?怕只怕我们此地也会受影响。” 何翠仙刚巧在罗家作客,听见冷笑一声“这孩子,读书读呆了还是恁地,我刚差人到旧金山趁低吸纳,买下好几块住宅地皮。” 爱华诚恳道:“翠姑,请多多指教。” 何翠仙得意起来“世事盛极必衰,否极则泰来,乃一定循环,非趁这种机会,小盎才能成中富,中富乃可成大富。” 爱华如醍醐灌顶“是,是。” 罗四海笑“这不是险着吗?” “嘿,不入虎xue,焉得虎子。” “翠仙姑说得好。” 经济一上去,保证翻几番。” 罗四海说:“你要那么多钱来干什么,总共才一个女儿,已经嫁出去了,你一个人穿也穿不光,吃也吃不光。” 何翠仙摇头“爱华,你爹一辈子是只土豹子,且莫论吃同穿,考考自己眼光就不知多有趣。” 连爱华都心痒“爸,我们也试试看。” 罗四海说:“我已经退休,别问我。” 何翠仙取笑他:“一单食,一瓢饮,罗不改其乐。” 爱华笑“爸这个性格是极之难脑粕贵的。” “我才不理那么多,我同你们母亲今春就避到枫树岭的农庄去。” 那边厢何翠仙仍在循循善诱“用几个洋人,谈生意时叫他们出面,免得老外一见华人便多事,这个不卖,那个不卖。 罗氏夫妇只是笑。 “翠仙姐好兴致。” 罗四海叹道:“一个寡妇,能有点寄托是好事,应当替她庆幸。” 年轻时一直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何翠仙如今却在唐人街办了义学,专教孩子们中文。 “…香港是冒险家乐园,你们两兄弟有一个应当回去。” 四海转过头去“说什么?” 何翠仙叹口气“说香港。” 囚海纵然动容“呵那里,” 爱汉蠢蠢欲动“爸,给我回去看看。” 谁知他母亲给接上去“等我不在这世上了,你一定可以为所欲为。” “妈。” “我只希望有生之年,家人在我身边,好过穿金戴银,呼奴喝婢。” 何翠仙一听,马上站起来冷笑“这话好像是专门说给我一个人听的。” 罗四海连忙道歉“翠仙姐,你别多心。” 何翠仙拂袖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