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jian商_第二百零三章上门提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三章上门提亲 (第1/3页)

    第二百零三章 上门提亲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后院的书房,朱棣转身关上房门,微笑着对沈子成说道:“这三位,是你想推荐给我的吧?”

    沈子成当然不会说是因为知道这三个人后来被朱棣杀得全家死光光才推荐过来的。他镇定的看着朱棣,随性说道:“是啊,他们三人来找我,说说兰溪会的事情。我想,几位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燕王将来去了北平就藩之后,也需要人手,便自作主张给推荐过来了。怎么样?燕王还满意否?”

    朱棣的脸色渐渐趋于平静,说道:“齐泰这个人很有本事,他是要重用的。就算他不来北平做官,我也不能让其他人把他拉拢过去。齐泰,头脑清楚,懂得学以致用。对朝政也有自己的见解。我得想个办法,最好是把他弄去北平。”

    说完,朱棣有些出神,显然是在想怎么才能理直气壮的把人给要过来。沈子成插口道:“燕王,那黄子澄和方孝孺呢?”

    “黄子澄?他是个饱学鸿儒,不过,书生气太重,满脑子都是子曰诗云。跟蒙古人打仗,靠子曰诗云打得赢吗?当年张弘范逼得宋帝昺跳海,十余万军民,打得过蒙古人吗?读书,总是要选一些有用的来读才好。而且,读了之后,要明白自己读书是为什么,能做到什么。才算是读懂了书。”朱棣皱起眉头:“黄子澄这个人还是先要在地方上磨练,至于他是不是能磨练出来,我也没有把握。他要是真的考上科举…”

    “那就听从吏部的安排吧。”朱棣缓缓的说道。

    沈子成立刻出声反对:“如果可以的话,我觉得应该使把力,把他放到山西做官。”

    “为什么?”朱棣目光闪烁,一时间没有明白沈子成的用意,但是看到沈子成的眼神,和他脸上那仿佛带些一些坏意的笑容。朱棣顿时明白了过来,哈哈大笑道:“有你的,让黄子澄去山西是最合适不过了。”

    “至于方孝孺。”朱棣想了想:“他是一个书生,想做的都是学政而已。北平那里,也需要这么一个读书人来教导大家如何读的,科举,分南北。北方因为战乱太多,又不如南方繁华,所以读书人比南方少了一些。为了朝廷,这书,还是必须要读的。方孝孺…到时候我想想办法吧。”

    沈子成笑道:“既然燕王都说要想办法了,看来也是十拿九稳了。”

    “那也得他们先考上科举再说,要是考不上,什么都是白说。”朱棣含笑说道。

    两人说了一会儿闲话,朱棣有意岔开话题说道:“不久,你就要去山西了。临走之前,不知道在京都有没有什么计划?”

    沈子成有些不太明白了:“计划?什么计划?”

    朱棣解释道:“放你去山西,乃是一群大臣在后推动的结果。至于是哪些人,兄弟心中也有数。人家已经把你当成了眼中钉rou中刺,难道你就要束手待毙?去不去山西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得让人看到你的反击力量。不然的话,人家未免看轻了你,去了山西之后,你人不在京都,圣眷这种事也就难说的很了。我也不怕把话说难听了,俗话说,人走茶凉。你离开了京都,少说要一两年,你就不怕这一两年会生什么事?”

    沈子成默然不语,他不是不知道燕王说的这种可能性。自己在锦衣卫,自从上任以来,风头实在太过于强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俗话也说,枪打出头鸟,猪肥了有人杀。有些人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威胁了。利用强大的舆论,把自己调离京都是第一步,接下来会生什么,也就难说的很了。

    朱棣诚恳的说道:“沈兄,我是把你当自己人,才说这些话,别人的生死与我和关?官场仕途的险恶,真是一言难尽。现在你有皇上的眷顾,又有锦衣卫的特权,所以无往不利,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一旦去了山西,当心虎落平阳被犬欺啊。”

    沈子成叹息一声,悠悠的说道:“话虽然是这么说,现在朝中有人独大,掌握了整个文官集团的话语权。他们若是想对付我,一点也不困难。不过也难怪,那些都是贪赃枉法的官员。我现在把持锦衣卫的大权,他们看我自然是不顺眼的。这是一场长期而又艰苦的斗争。我唯一的信心,就是皇上反腐的心是不会暗淡下去的。”

    朱棣沉吟道:“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想你应该有自己处理问题的办法。只要一天还没有离开京都,你随时可以找我帮手。”

    身为燕王,已经把话给说到了这个份上,朱棣对沈子成也是没得说了。两人并肩走出书房,朱棣吩咐下人将酒菜送上,便在客厅摆开酒席,和诸位一起痛饮了几杯。

    楚方玉和苏坦妹都是聪明伶俐的姑娘,看着沈子成的感觉有些不大对,沈子成自从后院回来之后就一直低着头,不知道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