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2/3页)
了一会,又转过身来。他看那二妞见了人总是很怕羞的样子,因此特地正了脸色,向她点了个头。“我上小学校去,是不是一直朝东走?” “朝东…”她拿锄头比划了一下,仿佛不知道应当怎样说,想了一想,才又说:“朝东走,看见那棵枣树就转弯。再走一截子,看见绿豆田,出了墟子就是那庙了。”她走到大门口来指点著。她的脸晒得红红的。头发已经剪了,齐齐的披在脖子背后,两鬓拢得高高的。被风吹乱了的前刘海,都簇拥到脸的两边,倒更衬托出睑的鹅蛋形。她是单眼皮,乌亮的眼珠子上罩著一排直而长的睫毛,侧面看去,很有一种东方美。 “二妞!你还没去叫你爹?”她母亲听见她说话的声音,就在里面叫喊著。“我还当你走了呢!” “忙什么,开会还早呢。还没响锣。”她虽然这样回答著,一面也就把围裙解了下来,用围裙周身掸著,仿佛预备出门的样子。 刘荃本来想再问得更仔细一点,因为用枣树和绿豆田来做标帜,是很靠不住的,不一定认识。但是听她母亲叫她,倒像是她母亲听见她和他说话,就有点不放心似的。他就没有再罗唆下去,谢了一声就走了。 在小巷里走着,脚底下的浮士——响著,听著就像背后有人跟著似的。他可以想像,要不是这青天白日的时候,如果半夜里一个人走着,还真有点害怕。两边永远是单调的黄土墙,到了那转弯的地方,实在小容易辨认。他正站在一个三叉路口,向一棵树端相著,背后忽然有人说起话来,倒使他吃了一惊。 “那不是枣树。” 他回过来一看,不觉咦了一声,然后就笑了。“倒幸亏你跟我顺路,不然真会迷了路了。” 二妞微笑着把衣襟牵了一牵,没有说什么,偏过头去望着那日光中的土墙上的人影子。 这巷子里的地,中间低两边高,很不好走,因此两人依旧一前一后,在中间一条窄沟里走着。刘荃和她说话,需要回过头去,就照顾不到面的高低不平的路。说话既不方便,而且也实在是没有什么话可说,因此大家静悄悄的,也还是和刚才一样,只听见脚底下踩著浮士,刷刷的发出响声来。 “你加入了识字班没有?”在很长的一段静默以后,刘荃终于想出这样一句话来。 “加入了。” “认识了好些字了?” “不认识字。” “怎么入了识字班会不识字呢?你是客气吧?” “该转弯了。”她虽然没有回答他的问句,但是语声中带著笑声,仿佛刚才是极力忍住了笑。 可以看得见土墟子了。墙洞里露出一方方碧绿的麦田,红通通的高粱地。 “哪,那是绿豆苗。”她终于指著一个门洞子说。 “哦,那就是绿豆田。” “我就猜著你不认识。”她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他也笑了。 出了那黄土围墙,就正站在一棵大树下面。这树长在个小土坡上,下去几步路就是大路。在路那边,老远就可以看见那绿树丛中露出一株红墙来,是那关帝庙。再往远处看去,又是那一条条一方方的田地,绿锦似的一直伸展到天际。 “你们的地是旱地还是水地?” “喏,就是那边那个。”她指了一指。 “嗳呀,那不是早走过了吗?” “那边那个庙就是小学堂,”她又指了指。 假使走到这里还找不到那小学校,那也未免太低能了,他心里想。他笑着向她道谢“真是对不住,让你多走了这些路,”他说。 “我们走惯了的,”她随口回答著,眼睛已经向对面的庙宇望了过去。庙前似乎很热闹,许多穿制服的人忙忙的向里走,大概都是工作队里的人。 刘荃独自在那山坡上走了下去,到了路上,不由得又回过头去望了望。她还站在那里,手裹板著一根树干,把它扳得低低的,摇撼著玩。强烈的阳光正照在她脸上。她的头发不大黑,是被太阳晒焦了的;再被阳光一照,那头发与睑与手臂都像是有金色光泽的木头。她整个的像一个古艳的黄杨木雕像。然而就在他回过头来的一刹那间,她已经一扭身走了进去。那板下来的树枝被她突然一松手,一弹弹了回去,那碧绿的枝条映著淡蓝色的天,尽在空中一上一下,动荡个不 停。刘荃站在那里望着那树枝,倒看呆了。 墙的门洞子里忽然又走出一个人来,却是黄绢。刘荃定了定神,再看了看,是黄绢。她举起一本笔记簿来挡著头上的太阳。天热,她把帽子推到脑后去,短头发也掖在耳朵背后,但是依旧有几根散乱的发丝被汗水黏在面颊上,莹白的脸上透出浅浅的红晕。刘荃站在这里向上面望着,就像是在这里等著她似的,也只好将错就错,就算是早已看见了她,向她带笑点著头。 “这儿的路真不好认,”他说“幸亏遇见一个村子里的人,送了一程子。你倒真有本事,一个人走了来了。” 她笑了起来。“你当我认识路?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