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何处觅知音 (第2/3页)
,一口气将碗中的酒喝了下去。 冯华与谭嗣同的相逢很是巧合,两个人皆是寻人不遇,待要回去时却意外见了面。这段雨天巧遇的原委还得从秋瑾那里说起。 昨天早上,秋瑾的丈夫王廷钧吩咐秋瑾备宴请客,可谁知他自己却一大早就外出吃酒去了,直到中午过了都没回来。正当秋瑾苦恼烦闷之时,恰巧贺菱儿和龚芳又来看她了,为了散心三个人决定女扮男装到戏园看戏。可没成想看完戏刚回到家里,王廷钧就冲过来打了秋瑾一个耳光,羞愤不已的秋瑾于是愤然离家住进了前门外的泰顺客栈。而贺菱儿与龚芳在气愤之余,邀请秋瑾搬过来与她们一起住,可苦口婆心劝说了半天,仍被秋瑾婉言予以谢绝。二人原本也是自作主张,并不知冯华与李九杲是否同意,因此也就暂时作罢。 今天早上,虽然天下起了雨,道路泥泞难行,但贺菱儿和龚芳在征得冯华同意之后,还是准备再劝说一下秋瑾。由于担心路不好走,又怕贺菱儿她们有什么意外,而且冯华心中也隐隐地想再见见秋瑾,于是他就让刘三儿备了马车,和李九杲一同陪着贺菱儿和龚芳前去找秋瑾。谁知到达泰顺客栈后,他们却扑了一个空。听茶房说秋公子并没有退房,只是在不久前冒雨出门而去。 正当几个人进退两难之际,忽然碰到谭嗣同带着师中吉从旁边经过,一问才知道他们亦是访友不遇正准备回去。路上与冯华偶遇,让谭嗣同非常兴奋,坚决邀请冯华再次到他的“莽苍苍斋”一聚。贺菱儿和龚芳由于前去不方便,并且依然还惦记着秋瑾的情况,因此冯华只得让李九杲陪着她们先回去。李九杲虽然不太放心冯华的安危,但看到大哥对谭嗣同一副异常信任的样子,又知道师中吉也是一个身怀绝技的高手,也就没再多说什么,匆匆带着贺菱儿和龚芳乘马车离去了。 位于宣武门外的浏阳会馆离前门并不远,谭嗣同他们出门时没有坐车。三个人本打算溜达着回去,可谁知风雨却是一阵紧过一阵,没奈何他们只得躲进了位于路边不远处的“老福记”酒馆。 冯华他们三人一进酒馆,坐在角落里的秋瑾就注意到了,对于冯华,秋瑾心中一直有着一股自己也说不明白的感觉。那天在张家湾码头,秋瑾一时心醉港口落日的迷人景色,禁不住脱口吟出了两句诗,却恰巧被旁边船上的冯华听了去。冯华那俊朗、坚毅的外表,清朗、睿智的目光一下子就给秋瑾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毕竟是萍水相逢,此事很快就被秋瑾抛到了脑后。丈夫到京后,整天忙着请客送礼、到处应酬,根本就顾不上她,她也乐得轻松自在,经常女伴男装出去闲逛。 五月的京城正是多事之秋,中国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国家形势的异常危急都让秋瑾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尤其是“公车上书”慷慨悲壮的场景更是让她热血沸腾,心中再次升腾起了那已经有些淡漠的雄心壮志。随举子们回会馆的路上,在就要到菜市口时,突然一匹惊马向她不远处的一个读书人冲来。未及多想,她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抱着那人翻滚了开去,不想救的人也同样是一个女伴男装的小姑娘,而且还正好是那个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年轻人的同伴。二次相遇以及冯华那一身卓尔不凡的气质,让秋瑾也感到了一丝心动,不过人生聚散无常,一切都只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微起波澜的心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湖南名士谭嗣同邀请威名赫赫的临榆镇总兵冯华在浏阳会馆相聚,立刻就在各会馆间引起了轰动。秋瑾生平最敬佩的就是如同岳飞、文天祥一般抵御外辱的民族英雄,听到取得辽东大捷的抗倭英雄冯华要来,她也早早的就来到了浏阳会馆,希望能一睹尊严。当发现冯华就是那个与自己有过两面之缘的年轻人后,秋瑾的心绪也不禁有些纷乱,人生真的是很奇妙啊!为什么自己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与之相遇,难道这就是缘分吗?冯华那望向自己的灼热深邃的目光,让一向豪爽大方的秋瑾亦感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慌乱,好像逃避什么似的赶紧离开了聚会的现场。 本以为今后与冯华肯定不会再有什么瓜葛,可是贺菱儿和龚芳的追踪而至却让她与冯华联系得愈发紧密起来,从这两个跟自己性情相近、清纯质朴的小姑娘嘴里,秋瑾对冯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年轻人胸怀之宽广、志向之深远、见识之广博都是世上少有,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男子、真英雄! 冯华与谭嗣同聊得异常投机,山南海北、古今中外及至目前的天下大势、改革变法无所不谈,两个人不但脾气秉性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对很多事情的见解与看法竟也出奇的一致。谭嗣同是一个极为爽直率真的人,遇到情投意合的朋友即使是初次见面他也是真诚相见,有什么想法都会直言不讳的说出来。他与冯华算上今天也只不过是第二次相见,不过他却已经把冯华认作了自己的朋友、知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