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身的女孩_第三章十二月二十龙纹龙纹身的女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十二月二十龙纹龙纹身的女孩 (第2/3页)

来如此。而他知道自己对她也一样。

    二十年了,他暗忖,都那么久了。但他个人倒是很愿意再跟她睡上二十年。至少。他们从来没有认真地试图隐瞒两人的关系,即使各自与他人交往时显得有些尴尬也无所谓。

    他们是在就读新闻学院二年级时,在一个餐会上认识的,当晚道别前便互留了电话。两人都知道最后他们一定会发生关系,结果不到一个星期便瞒着各自的伴侣满足了这个欲念。

    布隆维斯特很明白他们之间不是那种到最后要一起建立家庭、分担房贷、布置圣诞树、养儿育女的旧式爱情。八十年代,两人都没有其他羁绊时,曾经想过同居。他是想的,但爱莉卡总是在最后一分钟退缩。行不通的,她说如果他们也坠入情网,就可能失去原有的一切。布隆维斯特经常自问还可不可能对其他女人如此迷恋。事实上,他们在一起的感觉太好了,简直像海洛因一样让人上瘾。

    有时候他们一天到晚黏在一起,就和夫妻没两样;有时候又会隔几个星期、几个月不见面。但就像戒了酒的酒鬼仍会被烟酒店吸引一样,他们总会再度回到彼此身边。

    不过到头来终究行不通。那种关系几乎注定会带来痛苦。他们都曾许过未履行的诺言,也各自有不幸的伴侣,他自己的婚姻之所以破裂就是因为他离不开爱莉卡。他对爱莉卡的感情从未骗瞒过妻子,但莫妮卡以为等他们结婚、女儿出生,那段感情便会结束,而且爱莉卡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嫁给贝克曼。布隆维斯特自己也以为会结束,婚后前几年,他和爱莉卡都只为公事见面。后来他们创办了《千禧年》,不到几星期,所有的好意尽皆瓦解,某天傍晚他们就在爱莉卡的办公桌上狂烈zuoai。接下来那段时间令布隆维斯特十分苦恼,一方面很想和家人好好生活、看着女儿长大,另一方面又无法抗拒爱莉卡的吸引。一如莎兰德所推测,就是因为他持续外遇才导致妻子离去。

    奇怪的是贝克曼竟似乎能接受他们的关系。爱莉卡向来很公开自己对布隆维斯特的感情,后来再度发生关系,她也立刻告诉丈夫。这种情况也许只有艺术家才能容忍,正因为他太沉迷于创作,又或许太沉迷于自我,才会对妻子与其他男人上床一事不感到愤怒。她甚至将假期平分,好跟情夫在沙港的夏日小屋度假两星期。布隆维斯特对贝克曼的评价不高,也始终不了解爱莉卡怎么会爱上他,但却很高兴他能接受让爱莉卡同时爱着两个男人。

    布隆维斯特睡不着,到了四点终于放弃。他到厨房,又把法院判决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如今判决书在手,他才觉得阿鲁尔马那次重逢几乎决定了他的命运。他永远无法确定林柏将温纳斯壮的诈骗细节告诉他,是纯粹在私密船舱中把酒言欢时随兴透露,或者他确实有意将事件公之于世。

    他宁可相信是前者。但林柏有可能因为个人或生意因素想毁掉温纳斯壮,刚好船上来了个有兴趣倾听的记者,他便把握了机会。当时林柏还很清醒地坚持要布隆维斯特把他当成匿名消息来源。从那刻起,林柏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因为他的朋友绝不能透露来源。

    假如阿鲁尔马的相遇是预设陷阱,那么林柏的演技未免太高明了。不过他们当天应该确实是巧遇。

    林柏不可能知道布隆维斯特有多么瞧不起温纳斯壮那种人。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他暗自深信所有银行和知名企业高管,没一个好东西。

    布隆维斯特从未听说过莉丝·莎兰德,幸好也对她当天稍早提出的报告一无所知,不过要是听到她提及他对那群精明鬼的厌恶,以及她说这不能代表他是个左倾的政治激进主义者,想必也会点头称是。麦可并非对政治不感兴趣,但是对政治上的“主义派系”却高度质疑。历年来的国会选举,他只在一九八二年投过一次票,而且是犹豫地支持了社会民主党,因为他实在不敢想象让博曼和费尔丁(或者可能是乌尔斯滕)②别再当三年的财政部长和首相,会是什么下场,所以他投票给帕尔梅③不料接踵而来的却是首相遭暗杀以及波佛斯军购丑闻④艾伯·卡尔森⑤政治丑闻。

    他对财经新闻同行的蔑视其实是源自他观念中再普通不过的东西:道德感。算式很简单:将数百万元鲁莽虚掷于投机事业的银行总裁就该解聘;玩空壳公司游戏的经营者就该坐牢;出租雅房又私下大敲年轻人竹杠的房东就该暴尸示众。

    财经记者的职责应该是调查并揭发那些制造利率危机以及拿小股东的钱去作投机买卖的骗子,还要学那些毫不留情地紧盯部长们与国会议员一言一行的政治记者,严密监控公司的董事会。他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深具影响力的财经记者,把一些金融界的平庸小鬼捧得像摇滚巨星。

    这些固执的想法一次又一次让他与同济产生冲突,其中便包括他的死敌博格。扮演社会评论家的角色也确实让他成为荧幕上的常客,每当有哪位总裁被发现领取数十亿的“黄金降落伞”补偿金时,他总会受邀上节目发表评论。

    布隆维斯特想象得到,当天晚上一定有某家报社在编辑室里开香槟庆祝。

    关于记者该扮演的角色,爱莉卡与他看法一致。甚至当他们还在就读新闻学院时,便曾经半开玩笑地想象自己抱着这样的使命感创办杂志的情形。

    布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