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钗_第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9/16页)

道我卢某人有个好外甥,以后就不会往我身边塞入了。”

    卢闰英见李益受到父亲如此器重,心中的高兴自然不待言,笑着道:“好极了,表哥,你早上来教我弹琴,下午再邦爹处理公务。”

    卢方道:“英儿!你的琴不学也罢,那位洪老夫子被你气得差点没吐血,要不是因为这具琴很名贵,他真会砸碎了它!你呕了一个不够,又要来呕你表哥了!”

    卢闰英红着脸道:“我知道我笨,表哥教了我一个下午,蹩出我一身臭汗来,可是多少已有点成绩,今天一个下午,我学会的比那位洪老夫子教一年还多,可见是他的教法有问题。”

    李益笑道:“有些人视琴为乐中之圣,戒律特多,临奏恭谨,不敢有丝毫冒渎,那是矫枉过正,其实这本是赏心乐事,能够怡情悦性就行了,并不需要那些讲究!圣人制乐,原为化群民之性而设,何尝专为那些雅士呢?”

    这番话卢方很听得进,因为他是个武人而好文,心里企向雅趣,但究竟造诣上欠缺些许,比不通的人通一点,比饱学的通儒又差得多。

    因此,他最主张的就是这种中庸之道,所以他十分高兴,拍着李益的肩膀笑着道:“有学问,十郎,对于你,我真倒有相见恨晚之感,过两天我们好好聊聊。”他带了李益准备下楼,忽又回头道:“我听说你们把刘平给骂跑了,是怎么回事?”

    虑闰英忙道:“爹!没有表哥的事,是我骂的,您不知道他多混帐,在我面前满口胡言!”

    卢方一皱眉道:“那小子平时很知礼,不是这么的人呀,他说了些甚么?”

    李益唯恐卢闰英说出真相,就要牵出霍小玉的事,虽然这这件事不必瞒人,但是当面提出来讨论总是件难堪的事;因此忙笑道:“也没甚么,不过是跟甥儿开开玩笑,以前我们也是闹惯了的,不过他忘了表妹在旁,口没遮栏…”

    说时用眼瞧瞧卢闰英,她自然也明白了,鼓着嘴道:“岂止是口没遮栏,简直把我们家常作平康里巷的青楼人家了,我当然要骂他。”

    卢夫人一直没开口,这时才道:“英儿!有点规矩!”

    卢方却颇为愕然地道:“刘平真会这样混帐吗?”

    卢夫人笑笑道:“老爷!平少爷一直在长安生长的,自己也做了官,怎么会那样子没礼数呢?是咱们孩子太挑剔了。您还是别去理会吧!”

    卢闰英不服气地道:“娘!您还怪我挑剔…”

    卢夫人温和地道:“英儿,别人我不知道,你的脾气我还会不清楚吗,你顺眼的人,骂你两句都没关系,你不顺眼的人,开一句玩笑你就会翻脸的。”

    李益道:“其实希厚兄也没有什么,只是跟甥儿开开玩笑,说了两件甥儿在长安的笑话。”

    卢方是个明白人,听李益这么一说,多半也了解了,笑着道:“这小子太差劲,到底不是个经过阵仗的人,攻敌之所弱,也得要看风色,自己的兵力不足以攻弱,轻骑远出,适以示己之所短,无怪乎要碰一鼻子灰了。”

    转脸对卢闰英道:“以后对他还是客气一点,我知道那小子不成材,你姑丈也认为他没出息,因此你大可不必让我们知道你讨厌他。”

    这番话说得很妙。似乎与所讨论的问题无关,但是大家都心照不宣了,卢闰英红了脸,也就不再多说了。

    卢方拍拍李益道:“走吧!我们出去吃饭。刘平那小子太没眼色,他真是聪明的话,就不会做这种自讨没趣的事,因此,十郎,你也别放在心上了。”

    李益笑道:“甥儿怎会呢,我们以前就相识,平时大家相处得并不坏。”

    卢方道:“我知道,我也约略地问过雅萍。你一直在说他的好话,他却在英儿而前说你的短,贤与不肖,由此可见。他想跟我们家亲上加亲,其实也只有我那个姊姊一个人有几分意思,跟他自己一厢情愿而已,英儿对他没好感不说,连我那姊丈对这件事都力加反对,不过你知道,我在长安,有时还用得到他这么个人。”

    李益道:“甥儿明白,大人即将入阁,而本朝的体制虽沿旧隋,有些地方却颇为不同,宰相的职权,不如晋汉之季权重,也不是专责重在一二人身上,大人得蒙圣邀,自然又稍有不同,但是对其他各府部还是得应酬一番。”

    卢方叹道:“是啊!本朝的江山可以说是由太宗皇帝一个人打下来的,高祖只是坐享其成而已,而太宗皇帝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乃使四方豪杰来归,武官中俱是将帅,文士中亦多相国之才,天下既定后,不能厚此薄彼,逐启多相之始,因以成规。武后时已至七八人,而中宗年代时,竟有十八人之众,所以本朝不仅三省部长可以称相,外加翰林学士、枢密使等,都是宰辅之尊。”

    对朝廷官倒沿革,李益是很熟识的,因以一笑道:“本朝宰辅虽多,但也有当权与不当权之分,如玄宗开元之始的姚崇,稍后的张说以及天宝问的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姑不论贤愚,其受权之重,并不逊于秦汉晋隋…”

    卢方轻叹道:“你对这方面很清楚,也不必我多说了,本朝的宰相可以说是万人之上,却不是在一人之下,我内调中书,在圣上面前虽是能说两句话,却也不见得就能事事行得通。”

    李益笑道:“大人好在还是由节度使上内调,自己有一部份实力,像其他那些相国元老,不过是个名义而已,真要论事办事,还不如一部尚书呢!”

    卢方道:“我也不见得能怎么样,来京不过半月,大小的钉子已碰了好几个,有时想想倒是后悔有此一调,在河西任上,我根本就无须看人眼色。”

    “话也不是这么说,大人至少是高升了,在河西任上,京上来个太监,您都要应酬一番,到了长安,就是国公世爵,对你都要开中门以迎,做官,无非也就是争的这一些而已。”

    卢方笑笑道:“正因如此,我才碰不起钉子,而有些事,我也的确要刘平帮我跑跑。”

    “是的!他在这方面倒是个干才!所以甥儿今天说他喝醉酒,无非是为他找个理由,免得断了来往。”

    卢方笑道:“十郎!你是个聪明人,若是你在我身边,我就不必去应付这混帐小子了。”

    李益笑道:“甥儿虽然不在大人身边,却随时都可以为大人效命的。”

    卢方道:“你姨母就为我生了一个女儿,我半世功名。好容易混出这么点成就,总得找个人接下去,目前你刚放任,常找你来也不太好,那是为你的将来着想。”

    李益道:“是的,甥儿明白,朝中有人好做官,但多少也得自己争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