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三国_第一百一回:及时雨笼络壮士公孙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回:及时雨笼络壮士公孙渊 (第2/3页)

大业。尚请贤弟勿辞。

    董平看罢信,略微一想,便呵呵大笑道:“知我者,公明哥哥也!这般看重,便是为他赴汤蹈火,岂有二言!”便设酒宴,请戴宗上座。其时韩滔镇阳翟,单延珪镇兖州,张横、彭祀、侯健、凌振俱在青州。其余樊瑞、皇甫端、魏定国、李云等,俱来作陪。酒席之上,董平取出宋江书信,公诸众,面有得色。众皆称贺,唯樊瑞闷闷不悦。董平殷勤招待,更劝多饮。酒至半酣,当场下令,要发兵洛阳。樊瑞起身谏道:“酒宴之上,不应谈军国大事,以免昏误。”平怪他当众顶撞,欲要指责,戴宗道:“樊瑞兄弟说的在理,哥哥明察。”平方不说。于是尽欢而归。

    当夜二更,樊瑞再来见董平,道:“将军莫非真欲兵进洛阳?”董平道:“正是。”樊瑞道:“其中利害,我前番已说明。将军若此时取洛阳,恐洛阳未得,三州反失,徒为他人火中取栗也。”董平闻言大怒道:“我自起兵梁山,数月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先生如何这等轻我?且宋公明视我为腹心手足,我亦当奉他为首脑,此‘士为知己者死’,又岂能称作‘火中取栗’?樊先生亦是名列石碣之内,如何这般屡进谗言,离间我兄弟关系?莫非因位居地煞,颇有不满么?”樊瑞闻言色变,知他已为宋江区区小计所折服,心里自想:“闻谄谀则喜,见小利而动,此人虽勇武盖世,非成大业之主也。我若留于此,恐为之害。”遂长揖道:“将军既决心已下,小可亦不再罗嗦。只是既欲攻取洛阳,则恐豫州、徐州之敌,乘虚入寇兖州、青州;某欲去卢大官人军中,相助联络。”董平点头道:“甚好。樊先生你我之言,并无第三人知晓,先生勿过虑。”瑞拜辞出门,收拾行装,带了两个贴身伴当,连夜往投卢俊义军中去了。后人有诗叹道:

    石碣天书标同心,魔王空设混世机。终究宋江多狡计,一字收揽董将军。

    次日,董平升帐。先由戴宗替宋江行拜将之礼。董平受了“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七州大都督”职衔,便传将令。先遣混世魔王樊瑞,前往徐州卢俊义处联络,夜间已出发;再留彭祀守青州,单延珪守兖州,魏定国守许昌。自令韩滔为先锋,皇甫端为护卫,李云为接应使,调集各县兵马,合计步军近三万,马军五千余,扬旌直取洛阳。并请戴宗回报宋江,转呈谢意。戴宗便赶回荆州复命。宋江闻报,抚掌大笑道:“果不出吴加亮预料!”戴宗道:“哥哥,我在董平兄弟帐前,看樊瑞兄弟神色,略有出入。恐中原异常,有他尴尬。哥哥不可不稍加提防,免得坏了兄弟义气。”宋江叹道:“我也知樊瑞兄弟文武双全,兼通天文地理,原本又是一山之主。及至排定座次,只在地煞中排二十五位,并列步军将校,亦有委屈。然此天意使然,岂得因此耿耿于怀?好在董将军颇知我意,必不为所惑。亦愿樊瑞兄弟自行悔悟罢了。”戴宗拜服不止。

    宋江再谓宗道:“董平军马既出,曹魏必乱。只是辽东一处,尚未发动。吴加亮先前曾遗下锦囊一个,院长可带了,急赴辽东,寻燕顺、马麟、焦挺、石勇四位兄弟,照锦囊安排行事,不得有误。”戴宗取了锦囊自去。江复召林冲、呼延灼、柴进、徐宁等,整备军马,只待洛阳扰动,便乘机进兵。

    戴宗奉宋江命,施展开神行奇术,一路风餐露宿,不过十日,抵达辽东。早先吴用安排燕顺等四人投奔到公孙康部下,十数年间,各为辽东重臣。戴宗先私下会见四人,燕顺等自然亲热非常,便把野味海鲜,香米老酒,满满摆了一桌,款待戴宗。戴宗吃得醉饱了,谓四人道:“众位哥哥在辽东,各自当了大官,颇风光哩。”燕顺道:“院长哥哥说笑了。在这辽东,虽有权有兵,却虑与兄弟分散,甚是想念。闻宋江哥哥起兵反曹,欲取天下,今番莫非叫我等夺了辽东,以为南北夹击?”戴宗道:“燕顺哥哥所说,对了一半。”便取出吴用锦囊,五人一起看了。马麟道:“吴学究这个计策甚好。我等依照遵行,无有不成。”

    原来辽东之地,最先是初平年中,公孙度托好友徐荣人情,出任太守。后中原纷扰,度独霸辽东,威行海外,中原流民亦有颇多往附避难。建安九年度死,其子康嗣位。后康死之时,其子晃、渊尚幼,故众推康地公孙恭为主。前番曹丕废汉称帝,特遣使封恭为右骠骑将军,辽东太守。近者又遣桓阶出使,加封车骑将军,燕公之爵。公孙恭心怀首鼠,尚未回报。戴宗在四将处隐匿数日,便往面见公孙恭,自称奉兴汉大将军宋江命,前来联络,共起义兵。恭本懦弱之人,不敢答应。在朝堂之上,支支吾吾,说话全无边际。戴宗暗自好笑,也不催逼。

    入夜之后,那锦毛虎燕顺,却前去见公孙渊。渊置酒款待,饮数杯,燕顺道:“我辽东这番若起兵进取幽州,必是公子领军。正好建立功业也。届时多多关照。”渊听了,正中心事,拍案道:“公孙恭这厮,畏首畏尾,岂敢出兵!”原来渊性急躁粗暴;前番被公孙恭嗣位,年渐长大,心头不服。此刻借酒发泄,故出此无礼之言。燕顺佯叹道:“当初先大人逝世,公子年幼,故永宁侯代摄内政。今公子才略胆识,俱胜过永宁侯数倍。朝堂上下,皆以为永宁侯该当还政公子哩。”渊听了,更合心意,于是力邀燕顺痛饮,一边骂骂咧咧。喝到半醉,忽然门外进来一人,厉声道:“好大胆子,你二人敢在此出言攻击太守,莫非要造反么!我这便去太守府出首!”渊大惊,急急跳起,拔剑出鞘。看来人,却是马麟。燕顺急拦住公孙渊,谓马麟道:“马大人,你平日也曾为公子不平,如今怎这等陷害?”马麟笑道:“我不过戏言耳。公子,如今宋公明起兵荆楚,天下响应。可恨永宁侯无勇无德,不敢出兵。我等军中将士,尽皆不平。愿推戴公子为辽东之主,不知意下如何?”公孙渊闻言,又惊又喜。燕顺却道:“马将军休要再言语调戏。永宁侯尽掌辽东兵权,我等贸然起事,岂能得手?”马麟大笑道:“单以我二人之力,恐未必能成;然若我等连接宋公明,则又如何?”燕顺道:“宋公明如何肯助我等?”马麟道:“现放着使者在此,只要我等答允起兵,宋公明岂有不支持之理?”两个一唱一和,只说得公孙渊乐不可支,竟如那太守位置已经到手一般。燕顺道:“虽然如此,务必谨慎。”马麟道:“这个自然。还有石勇将军,亦对永宁侯甚是不满。我特请他前来。”燕顺大喜:“倘石将军肯相助,大事必成!”原来石勇时任襄平巡城校尉,掌握卫戍军马。于是马麟出去,请石勇来商议。石勇道:“公子远胜永宁侯,理当得政。只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