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明月几时有 (第2/3页)
,到了大厅里面已经坐得七七八八,李佐国就有点惭愧,本以为自已来得还算早,没想到宾客都来得差不多了自已才到,这天都还没有黑完呢,李佐国不知道的是唐朝长安请客是从天还没黑一直要吃到月上中天,宴席上可论时政可论风月可吟诗作赋,如有高官皇族出现的宴席则是那些清客文人出头的最好时机,只要在宴席上表现一二,被看中了,那么就出仕有望,这也是一条捷径,很多人就是靠这个方式出仕,大唐为官有两条途径,一是科举,而是举荐,科举就是考进士中举人走朝廷招贤的正道,这也是寒门士子进身的主要途径,另外一条道路就是通过举荐为官了,但是这条路基本被关陇贵族垄断了,很多世代为官的大家子弟就是通过举荐进入仕途,他们的起点更高,受到的教育更全面,能力也比民间苦读的寒门士子强,有唐一来一百多年这些世家子弟逐渐掌握了大唐的绝大多数权力,虽然这些人却实能力高过寒门出身的士子,但是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国家利益和家族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选择的是家族利益优先。 这就造成了几乎整个大唐都被大大小小的贵族集团占据了关键的位置,加上节度使制度使大唐形成了在外的巨大的地方势力,现在盛世大唐其实底下暗流汹涌,在李佐国看来是危机重重。 李俶拉着李佐国就坐之后就为李佐国介绍来宾,因为是李俶出面请客,来的基本都是小一辈的长安官宦子弟,太子李亨一系的支持者很多是文臣,这也是李亨看重李嗣业的原因,有个人李佐国比较注意,一个是李白的老友晁衡的儿子晁宗,晁衡是日本遣唐使中比较著名的一个,他原名阿倍种麻吕,日本奈良人,十九岁就随船从大阪出海,离开日本家乡来到了大唐,进入国子监太学学习汉文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科举,中举人之后出仕为官,他热爱大唐,为官清正,现在已经是秘书监兼卫尉卿,他和李白互相仰慕,在李白长安为官时结为好友,此时晁衡因为回国还未归来,因此李佐国两次均未能见到这位著名的遣唐使,李佐国听到李俶的介绍就对晁宗微笑点头为礼,晁宗也表情友善微笑还礼。 其余的人基本在李亨第一次宴请时李佐国就见过了他们的父辈,一众小一辈的官宦子弟都好奇的看着李佐国,李佐国父子在西域立下大功,李嗣业不日将升节度使,李佐国自已又是在两次比武中展现了自已出众的武力,本身又是玉树临风一个翩翩美少年,这两次比武是李亨女儿李嫣在这些小辈中传播开来的,很多少年都觉得有点夸大其辞,现在看到了李佐国本人,结果觉得只是生的高大,但是儒雅的风度根本看不出是一员虎将,就像是一个文人士子,只有观察细致的人才在李佐国身上偶然露出的压迫感发觉李佐国隐藏的武人风采。 李佐国对每一个人都礼数十足,并不会因为身份官位有所区别,其风度令人心折,介绍完毕之后全部来宾坐定宴席就开始了,李俶此次请的还有国子监的一干学生,老师只来了两位,都是须发具白的老者,一位姓白一位姓钱,都是举人出身,在国子监已经教授学子二十年,都是德高望重,李俶请这两位学官老夫子上座以示尊敬。 酒过三巡,李佐国因为迟来被罚酒三杯,李佐国二话不说酒到杯干十分豪爽,进一步赢得了这些小辈的好感,酒宴上没有进行歌舞表演,因为此次是要进行文会,李俶在场的情况下就是要这些国子监的学子们表现。 其中姓白的学官站起身来高声宣布:“广平王李俶殿下在场,稷下学宫学子觐见。”坐在后排的三十几位学子就站到厅中对李俶跪拜见礼,这位白老就又说道:“今日进行诗会,你们可现场赋诗,题目为咏月,等会我和钱师一起评比,选优胜四首献于广平王,你们现在可以下去开始了,时间为两刻钟。”这个题目有点大了,咏月可以言志可以抒情,要作出好作品就是看各个学子所用字句是否精彩精致了。 各学子退下坐到宾客席之后,仆役送上笔墨,众人或冥思苦想或胸有成竹就开始作咏月诗。 此时陈文旭站起身来躬身对李俶说道:“广平王殿下,蜀中文士陈文旭请求和这些学子们一起作诗,愿献诗于广平王宴前。” 李俶一愣,知道陈文旭只怕还有后话,但文会也不禁止来宾作诗参与,就点头同意了。 陈文旭却不坐下,望向正在和左手边晁宗说话的李佐国说道:“文旭早就听闻诗仙李白的弟子李将军素有才名,今日明月当空,高朋满座,正是赋诗的好环境,不如李将军一起和文旭加入这些学子的诗会,在广平王面前表现一番,也让我见识一下李太白高徒的水准,也是一段佳话,一件雅事。” 李俶心里想到:这话儿来了,要给李佐国一个面子,且将决定的权力交给李佐国。 李俶就对李佐国说道:“李将军,你看这事如何啊?”李俶打定主意不能得罪李佐国,只要李佐国露出难色自已就马上替李佐国拒绝了就是,反正陈文旭一介白丁,也不敢当场顶撞自已不是? 李佐国将面前杯中酒一口喝完,笑着说道:“今日和诸位朋友相聚,心中豪兴不浅,既然陈先生提出一起参加文会作诗,那么李佐国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就一起吧,但是陈先生为蜀中名士,可不能和学子一般只做一首诗,我俩干脆这样,每人做十首诗给广平王品评如何?” 鲜于兄弟面面相觑,没听说过这个李佐国有文名在外啊?怎么这样胸有成竹?陈文旭也愣住了,咏月诗每个文士都有作,自已有几首原来作的咏月诗,但是李佐国要求作十首出来给李俶品评,那么就不能随意作出来充数,自已即时作诗也不是不能,但是要作那么多首实在是为难了。 见陈文旭为难鲜于杰一想就说道:“广平王,如果李将军和陈先生都吟诗十首,那么学子表现的机会就没有了,不如两人都以咏月为题各赋诗两首,合共四首,与国子监学子挑选出来的精品四首合共八首与在座各位共赏,岂不为美?” 李俶点头称善,李佐国见李俶没有异议也就同意了,陈文旭就开始拿笔在纸上开始写作,他将自已做过的比较满意的诗作都写在纸上,开始逐字斟酌,一定要出两首精彩的好诗来比过李佐国。 反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