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一 (第4/6页)
合等三十余家凡冒占三千余顷。诏诸家除牛头税地各再给十顷,其余尽赋贫民种佃。世颇以此讥椿年云。 祁宰,字彦辅,江淮人。宋季以医术补官。王师破汴得之,后隶太医。累迁中奉大夫、太医使。数被赏赉,常感激欲自效。海陵将伐宋,宰欲谏,不得见。会元妃有疾,召宰诊视。既入见,即上疏谏,其略言:“国朝之初,祖宗以有道伐无道,曾不十年,荡辽戡宋。当此之时,上有武元、文烈英武之君,下有宗翰、宗雄谋勇之臣,然犹不能混一区宇,举江淮、巴蜀之地,以遗宋人。况今谋臣猛将,异于曩时。且宋人无罪,师出无名。加以大起徭役,营中都,建南京,缮治甲兵,调发军旅,赋役烦重,民人怨嗟,此人事之不修也。间者昼星见于牛斗,荧惑伏于翼轸。巳岁自刑,害气在扬州,太白未出,进兵者败,此天时不顺也。舟师水涸,舳舻不继,而江湖岛渚之间,骑士驰射,不可驱逐,此地利不便也。”言甚激切。海陵怒,命戮于市,籍其家产,天下哀之。綦戩,宰婿也,海陵疑奏疏戩为之。辞曰:“实不知也。”海陵犹杖戩。召禁中诸司局官至咸德门,谕以杀宰事。 明年,世宗即位于辽东。四年,诏赠资政大夫,复其田宅。章宗即位,诏访其子忠勇校尉、平定州酒监公史,擢尚药局都监。泰和初,诏定功臣谥,尚书省掾李秉钧上言:“事有宜缓而急,若轻而重者,名教是也。伏见故赠资政大夫祁宰以忠言被诛,慕义之士,尽伤厥心。世宗即位,赠之以官,陛下录用其子,甚大惠也。虽武王比干之墓,孔子誉夷、齐之仁,何以异此。而有司拘文,以职非三品不在议谥之例,臣窃疑之。若职至三品方得请谥,当时居高官、食厚禄者,不为无人,皆畏罪淟涊,曾不敢申一喙,画一策,以为社稷计。卒使立名死节之士,顾出于医卜之流,亦可以少愧矣。臣以谓非常之人,当以非常之礼待之。乞诏有司特赐谥以旌其忠,斯亦助名教之一端也。”制曰:“可。”下太常,谥曰忠毅。 赞曰:异哉,海陵之为君也,舞智御下而不恤焉。君子仕于朝,动必以礼,然后免于耻。张通古、耶律安礼位不及张浩,进退始终,其贤远矣。浩无事不为,无役不从,为相最久,用之厚,遇之薄,岂亦自取之邪?海陵伐宋,浩、安礼位皆大臣,一以婉辞,一以密谏,贤于不谏而已。祁宰一医流,独能极谏,其后皆如所言。海陵戕之,足以成其百世之名耳。纳合椿年援引善类,有君子风。其死适在宋兵未举之前,然观其好营产殖,亦未必忘身徇国之士也。祁宰卓乎不可及也夫! 部分译文 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通古读书过目不忘,他综合所有的经史,善于撰写文辞。辽国天庆二年(1112),通古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正遭逢父亲之丧,守制尚未期满而应召任职,通古恳切推辞不接受,因此而隐遁离去,隐居在兴平。太祖阿骨打平定燕京,又将燕京割让给宋朝。宋人想收买人心,召见通古,通古辞谢了,隐居在易州太宁山下。 宗望收复燕京,侍中刘彦宗和通古平时关系好,知道他的才华,请他担任枢密院主奏,又改任兵刑房承旨。天会四年(1126),尚书省刚刚建立,通古被授工部侍郎的职位,兼管六部事。高庆裔设立《磨勘法》,官宦之中不少人丢了官,通古也免去了职务。辽王宗干一向知道通古的名气,爱惜他的才学,派人去告诉他要他自理。通古不肯这样做,他说:“许多士人都离去了,而我自己有什么心情单独去请求留用呢?”宗干为他去论理。拜中京副留守的官,当诏谕江南使,宋朝君主要面向南坐,让通古面向北坐,通古说“:大国的长官等于小国的国君。我朝天子把河南、陕西赐给了宋国,宋签约要对我朝奉表称臣,所以我朝使臣不可以面向北坐。如果你想贬低损害使者,使者不敢传诏。”于是要马欲北归。宋主立刻命令设东、西座位,使者面向东坐,宋主面向西坐,受诏拜起一切按礼仪进行。通古完成使命回还,听说宋国已在河南布置兵力,谓宋国送他回朝的韩肖胄说:“我朝天子割让土地给南国使你们获益,南国应当考虑图报大恩。现在却设置守军,自己造成要动兵戈的嫌疑,如果我朝兴师问罪,你们将拿什么言辞答对?江左尚且保不住,何况齐呢?”肖胄听罢很惶恐,说:“敬听尊命。”立即策马驰回宋国把通古的话如实向宋主禀告。宋主当即命令罢兵。通古到达上京,详细向宗干汇报,并且说:“在他们的布置还不定的时候,应当讨论收复河南”宗干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心愿!”通古又出任参知行台尚书省事。 未过多久,皇帝诏令宗弼再取河南,通古请求自己先行到汴京晓谕宋国。等他临近汴京,宋人已经离开了那里。有人对通古说:“宋人先撤退,恐怕其中有诈。现在听说他们将从许、宿两地来袭击我军。”通古说:“南人公开说要来,正是已经走了。”于是派人去观察,宋人果真退却了。宗弼手抚髀部笑着说“:谁说书生不明白兵家之事呢!” 河南籍士兵孙进虚妄地自称是“皇弟按察大王”,阴谋作乱。当时海陵是丞相,内心怀有非分的企图,他想除掉熙宗的弟弟胙王常胜,因为孙进自称皇弟大王,于是他指控这是胙王诬蔑陷害熙宗。熙宗自从太子济安逝世以后,继嗣没有确定,心中深深惦记这件事。再加上裴满皇后很专制,他不能在后宫肆意寻欢,很是郁闷,常常因此而恣意饮酒,酒醉妄自发怒,手持刀子杀人。在海陵中伤胙王的时候,熙宗相信有这事不怀疑,于是派遣护卫特思去汴京审查处理。行台知道熙宗着意在胙王,就诱引孙进招出胙王。通古抓住其中的祸害,极力辩论劝止。及至把孙进引来让他服法,他供出原来假托“皇弟”大名,拿此来蛊惑众人,是想按规定骗取财物罢了,实际并没有这个人。特思将此情上奏,海陵向皇上说特思的坏话,他说:“特思想让胙王侥幸得福。”熙宗更加认为海陵的话是真实的,于是杀了胙王,同时杀了特思。行台诸位官员都责备通古说:“被你所误,现在要受连累死了。”通古说“:因正义而获罪被杀死,比活着强。”海陵已经杀了胙王,便不再加害他人,于是牵连治罪止于特思,行台没有受牵连。 天德初年(1149),通古迁升行台左丞,进拜平章政事,被封为谭王,又改封为郓王。通古以有病为理由请求解除有关国家机密大事的工作,没有获准。后通古又拜司徒官职,封为沈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