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大火燎原 (第6/6页)
速流星也怪罪于我,岂有此理!”吧。他不愿回长安大兴城,一直住在洛阳。但不久之后好但又开始讨厌洛阳,想去江都。江都的风景、气候以及豪华壮丽的江都宫使他充满懂憬。夜里,他经常被恶梦用住,叫喊着“有贼!”跃身跳起。 扬帝一旦感到厌烦,就一刻也不能忍耐,经常作事半途而废。那怕是调动百万大军,耗费巨亿财力,倾注无数百姓的劳动,邓怕是就此放弃一切,全部前功尽弃,他讨厌的东西就是讨厌,全无商量余地。在这种感情用事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讨论君主之责任的可能性。 “到江都行幸。” 这份诏书是该年的七月下的。虽说是行幸,但似乎不是只去一时,他似乎已经不想回长安和洛阳了。了解内增的群臣尽管愕然,并委托宫廷最大的重臣许国公字文述劝说天子。这时,杨帝对留在洛阳的女官赠予如下诗句。 繁华江都一梦间 征辽之事亦偶然 意思是说征辽之役,亦即远征高丽之事,是慢发事件。仅第一次远征就调动将兵一百一十三万,战死三十余万,这种话似乎不是搞出这么大件事的人该讲的。或许这真是扬帝的本意,或许他是在承认征辽之役的失败。但是,如此至关重要的大事,造成众多士兵死亡,竟用“偶然”二字来了结,除杨帝本人之外,别人大概是不会接受的。 群臣寄望宇文述去劝皇帝。但他不想当第二个高须,他担心会范场奋不愉快而受惩罚。由于历帝治罪很残酷,一般人是不会像高额那样做的,所以高领的名字成为刚直公正的象征,死后仍受人尊敬。宇文述顺迎杨帝之意,后来反倒积极地劝深帝去江都。汤帝的皇太子早逝,所以由杨帝的孙子,十三岁的起王杨们留守洛阳。 字文述身为一家之长,也有难言的昔处。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宇文化及,次子ug宇文智及,三子"4宇文士及。三儿子是杨帝的驸马,是个平谈无奇的人。长子和次子不肖已极,长于贪欲重而头脑简单,外号叫“轻簿公子”;次子喜欢耍陰谋动武力,话和流氓交游,气得父亲大发雷霆,有时还会挨鞭子。由于他们无赖过度,触犯禁令,惹得杨帝发怒,被驱逐出宫廷,甚至有被处死刑的可能。身为父亲,无论儿子多么不肖,都不会坐视不管的,宇文述千方百计地请求天子也非得讨好杨帝不可。 杨帝强行去江都行幸,将国家政务推给年少的孙子,和萧皇后等数千美女、群臣、将兵前呼后拥,组成浩大的行幸队伍,准备从洛阳出发。 一个叫崔民象的官吏上书杨帝,劝阻杨帝赴江都巡游。据说大体内容是:天下动荡不安,群盗猖极,为何置京师而不顾,非到江都行幸不可?这谏言又激怒了杨帝,他立刻下令抓崔民象斩首。在斩首之前特意用刀挖掉他的嘴,意思是“少多田”看罢这种血淋淋的残酷场面,延臣和宫女中,有的人呕吐,有的人昏倒。 杨帝的行幸队伍,车马成行,在正要渡过泪水河时,一个叫王爱仁的官吏上书,劝扬帝国长安居行执政者的职责。杨帝当场将王爱仁杀死,无机于他冒生命危险的谏言。此后再也无人敢上书阻止杨帝巡游,豪华的行幸队伍继续前进。 扬帝的行幸队伍还过河南二十八郡时,本兰和贺廷玉骑马在附近的山冈上送行。 这时富丽堂皇的行幸队伍,在木兰眼中仿佛成了陰沉的送葬队伍。天子放弃京师,五万民和半壁江山而不顾,只禽自己快乐,享荣华富贵,住进离宫,这样的执政姿态,岂能保我山河? “所谓革命,大概都是在这种偏况下发::‘河吧…” 木兰这样想。本兰的父亲生于北国,经历过改朝换代。即当时的“周南革命一。本兰生于“开皇之治”的人平盛世,原本感到革命之类的事永远不会发生。这种国泰民安之日传续约二十年,到了今日,大隋帝国现在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木兰虽然这样想,但她并非真心希望隋代灭亡,她认为还没到那种程度,不管怎样,一个国家那么短的时间内灭亡,总是个耻辱。 大业十二年,河南二十八郡的叛军势力凝聚力强大的一支,其它武装集团几乎都被河南讨捕军歼灭。领导这一强大势力的是一个叫翟让的人,因为他们以瓦岗地区为根据地,故叫瓦岗军。翟让宽容大度,集聚了许多士兵,其中不乏有识之士,盖世之才。这年秋天,有一个人前来拜访翟让,并成为客将。 来访者叫李密,字法主。逃亡三年,这时三十五岁。 “民心已背离隋朝,现在朝廷才是万民之大贼。” 翟让对李密的观点赞同地点点头。他虽然不是那么精明能干,但肯倾听他人的意见是他的长处。在此之前,李密无论怎样向贼军的首领们申明大义,他们对他都是冷眼相待,不多理睬:“一个四处流狼的逃亡者,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翟让很器重李富,认真听取他的谈话和提案。李密心想“就是这儿了。”他决定以达瓦岗军作为夺取天下的工具。他并不甘于当翟让的客将,企图找机会杀掉翟让,篡夺瓦岗军的领导权。大贵族出身的李密,比从下级官吏爬升的翟让更具有陰谋家的资质。 李密向翟让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方案、杀掉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 在李密看来,只有河南讨捕军和张须陀是使历史车轮倒转的最大逆势。用王朝气数已尽,天下人心盼望新王朝诞生。衰落的王朝应该认知到自己的命运,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才对,可是他偏要挡住时势,替隋朝作垂死挣扎,造成不必要的流血牺牲,而且还以拯救贫困百姓为名,装扮成正义之军,简直令人可笑。所谓正义,就是隋朝灭亡,受命于天的新天子一扫旧弊,建立太平之世。李富心中的“正义”竟是惩治张须陀和河南讨捕军。 “必须消灭河南讨埔军。” 在李密的观念里,正义是要用来击杀邪恶的。他不器重张须陷等人的武勇,更不想化敌为友,最重要的是必须彻底消灭一为了“正义” 当然他有他的打算:如果能够消灭威名震天下的张须陀和河南讨捕军,李来自然将成为反隋的各种势力中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人物。 “能战胜张大使吗?” 翟让的提问是很自然的。他率领的瓦岗军曾与河南讨捕军交战过三十次,从未取胜过。但是,充满自负的李密肯定地回答: “能胜。天下只有我能战胜张大使。作战计策我定,请徐、单二将军做实战指挥。” 徐将军真名叫徐世勋,字越功。单将军真名叫单雄信,不知其字。两人都是年轻的猛将。在瓦岗军可谓最高的人材。李密心中暗暗计划要以这个阵容在河南二十八郡点燃烧造天下的熊熊大火。 无法熄灭的燎原大火点起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