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本兰从军 (第2/5页)
主种设计建造了不少宏大的城市和各式各样的官殿、桥梁,还发明了自动关闭的门。 杨帝和在这些离宫和后官中的三千多名佳丽纵情欢乐,亲身奏乐吟诗作赋,也称得上是隋朝时代最有“地位”的诗人了吧。他还邀请外国使者来访,盛情设宴款待他们,并请印度和波斯的魔术师表演魔术。他所开创的繁华盛世是有目共睹的,而他也就在这盛世的顶点之时开始远征高丽。 II 在《隋书》第八十一卷(东夷传)中记载了位于隋东部的高句而、百济、新罗、?琉球、倭奴等六国具体的情况。这里提到的高面即为高句丽。国土范围从朝鲜半岛北部到中国大陆东北地区的南部。东夷传记载道:“自称为高句而国…高祖授予汤‘大将军’之称,并未重新册封他为高丽王。”这里的高祖指的是用文帝,面即为当时的高句而国王。总之,从用开始就把高句而称为高丽。 高丽和用之间的关系起初是友好的。但是,在汤王去进之后,元王继承王位开始就发生了纠纷。先动手的是高丽一方,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元王出动一万多骑兵越过国境,打败了掌管管州的隋朝将军韦冲。被激怒的文帝编成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丽,但这次军事行动受到了宰相(当时称仆射)高领的反对,由于后勤补给供应不足,一度出现无法再战的窘况,但当进军到辽水(现在的辽河)一带,恰好这时元王害怕了,派来使臣来认罪,本来就知道士气不足的文帝正好蓄机下台。从此以后两国友好亲善达十多年之久。 有关元王为什么要人侵隋的原因,(隋书)并没有记载。但依当时的情形推断来说,恐怕是以此展现实力。在隋之前,中国一直是处于南北分裂相互对抗的状态,隋统一全国后,强大的帝国对高丽国威胁很大,高丽怕用会对他们采取高压政策c出兵情可能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使自身在外交上处于有利地位。当然,也不排防局面有侵占用领土的欲望。 杨帝在大业三年(公元六O七年),巡视北方时访问了游牧民族王国——突厥,受到突厥国可汗启民的友好接待。从实厥王那里知道了高丽使者曾拜访过启民可汗,杨帝为此心中不安,虽然现下启民可升对用仍极友好,但如果高丽和突厥这两个兵力强大的国家一旦结成同盟,一起对抗隋,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仅帝为了安抚自身内心的慌乱,动员了一百多万名男女,大力整修万里长城,在工程还没完工的时候,新罗的使者来拜访杨帝,请求“讨伐高丽国”朝鲜半岛的南半部有新罗和百济两个国家,他们因领土问题和高民国长年战争不绝,这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互动,高丽国与rou相比是小国,受用的压迫,但与新罗和百济比则是大国,又去从压新罗和百济。 历帝这时是怎么想的呢?“如果讨伐高丽的话,就能和百济和新罗结为盟友。卯那么用围攻高丽时,新罗、百济从其背后相助,则可实的大规模的夹击战。 南朝大臣中有赞同远征高丽的主战派,其中代表人物为黄门传郎裴矩。 “倘若突厥与高丽联合起来对付我们,中国北部边疆将永无安定之日。本来高丽就是汉朝时设近的乐狼郡,我们不如一日用兵,永绝后患。” 裴矩,字广台。从用到唐一直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比杨帝长十二岁。身为外交官的他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曾经为隋制定了不少对外政策,贡献良多。着有《隋西域图记》三十卷,是位造诣很深的地缘学家。尤其是在杨帝平定西方的吐谷浑游牧国的事情上,以及隋能够支配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的“丝路”全是裴矩的功劳。 虽说杨帝接受了裴矩的主张,但他觉得现在还不是马上出征的时候,要打仗是必须找到藉口才行的。于是,扬帝派遣使者到高丽,要求元王亲自来隋谒见他,向他表达彻底的效忠。 结果元王没来。如果当时真的来了,隋杨帝又该怎么办,那就不得而知了。搞不好只得去重提元王十年前的某某罪状,然后把他囚禁起来强迫他退位。虽然不杀死朝贡国的国王,也要硬招抚高而为藩属、消灭其自主权。 元王终究是没来拜见杨帝,杨帝所等待的“藉口”终于出现了。大业七年(公元六-一年)。二月,杨帝向全国公布了讨伐高丽的诏书“征辽之役”从此展开了。 杨帝想到,父亲文帝征服高丽没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后动补给不足,因此,他全心做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从全国一百九十个郡征集了大量粮食和武器,五万辆运送物资的车排满了道路。大运河中塞满了几万只船,几乎到了船首接连船尾,连水面都看不见的程度。大批征战人员与物资都集中到远征的根据地——位于大运河北端的话郡。?郡指的是现今“北京”一带。因《三国志》的主要人物刘备就出生在此地,所以变得相当有名。恶郡在中国本土的东北部,北田万里长城,居民八万四千余户,人口是户数的五倍,约四十万人。这里一下驻杂了超出当地人口近三倍的军队,显然十分混乱。杨帝本人也乘“御女车”从长安赶到初郡。这种车有如一栋民舍般巨大,回有十二个车轮,由十二匹高头大马拉着。车体的壁墙构造巧妙,从车内能看到车外风景,但从车外却看不到车内的情景。车上还系着无数响铃,车内的声音从车外是听不清楚的。这样杨帝在行军中也可在车内与宫女、女官们尽情娱乐,又可不让下臣所知。、…但杨帝这一类型的缺点,或许是他内心想反抗过于吝啬的父亲,而发生的另一种极端倾向。大运河开通的当年,他向全国宣布免除赋税一年,汤帘的生活虽骄奢滢逸到极点,但南朝的财政要养这样一个人也还是养得起的。扬帝即位后还下令减轻刑法,甚至到大运河通航时,人民对他的评价还并不坏。真正使国家经济遭受破坏,并且使他恶名昭彰的关键是“征江之役” 总之,杨帝打算一举征服高丽。父亲文帝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身为儿子,似乎也非得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可,像开通大运河、修复万里长城、取得统制西域各国的权力等等,杨帝再心想;如果更上一层楼,完成父亲(文帝)未成功之高民国远征,自己的名声不就比父亲更高了吗?结果,就为了皇帝个人的野心,使得百万计的将士离乡背井,被迫远征异国。 大业七年(公元六-一年),对居住在黄河下游的百姓而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