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江都之难 (第1/8页)
第八章 江都之难 1 紫泉宫殿销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廷花? 这是一首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七言律诗,题为(隋官),形容一代炀帝的荣华和破灭。紫泉宫是长安大兴城内的一座宫殿,隋朝叫紫渊宫,直到唐才改名为紫泉宫。芜城是江都古时的名称,日角是一种面相,即帝王之相,以唐高祖李渊为代表。这首诗的内容是,场帝放弃长安的官殿,迁至江都,结果被李渊夺得天下,在官殿的庭园施放数万只萤火虫供炀帝观赏的荣华岁月已成往昔,枯萎的垂杨停着几只乌鸦。 据说这首诗的最后二行取自颜师古的(隋遗录)。收录在这部古书中的,是一些奇怪和妖异的小故事。 …在江都,过了一个沉醉于绝望的欢乐之夜之后,炀帝独坐楼阁,手持酒杯,正在推敲诗句时。醉眼中映出一个朦胧的人影,一个穿着贵人服装的人率领几十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炀帝的面前。炀帝平静地问道: “来者是何人啊?“ “吾乃陈叔宝是也。” “什么?陈叔宝!怎么可能?你这个为酒色亡国的懦夫不是十几年前就命归陰曹地府了吗?” “话是不错,然而,幸得良宵,为再见圣皇天子,特由陰间而来。” 原来是幽灵,汤帝毫无恐惧之意,大笑了起来。 “这太有意思了,我乐于接见,不过,死后还有美女侍奉的公卿,你恐怕是头一个吧!这个女人叫什么名字?” 炀帝的视线落在一个格外玲珑的美女幽灵身上。白皙的肌肤,乌黑的秀发、嫣然的表情,犹如一朵娇嫩欲滴的君子兰。 “我的爱姬。”陈叔宝答道。 她便是陈叔宝最宠爱的美女张丽华。炀帝不禁叹了一声,炀帝还是晋王时,曾想将张丽华占为已有,但却未能在她活着的时候见到一面。张丽华微启红唇,对炀帝说: “可恨的是高宰相,在我谒见圣皇天子之前,便被他夺去了性命。” 一哄,是有此事,不过,你放心,高颖杀了你,我替你报了仇,你知道吗?” “我知道,正因为如此,今晚为了报恩而来,请圣皇天子赏舞,献卫了。” 就这样,张丽华跳了起来。在皎洁的月光下,亡国的美女舞动着纱袖,悠扬动听的歌声从她珊瑚色的时后流淌出来。歌词是《玉树后廷花》。陈叔宝做的耽美诗句“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廷”谱成了曲子演唱出来。舞毕,炀帝大大地称赞了张丽华一番。陈叔宝问炀帝,皇上的皇后萧氏和这个张丽华哪一个更美?炀帝答道: “春兰秋菊,各领一时风蚤。” 张丽华也罢、萧皇后也罢,她们各有自己之美,很难分优劣美丑。陈叔宝笑了,好像一半满足,一半嘲笑似地,笑声渐渐向远处传去,就在这个时候,炀帝昏厥了过去。据说过了一会儿,他苏醒过来时,只剩一座春夜微风吹过,无人的楼阁而已。 大业十二年(公元六一六年)十月至大业十四年(六一八年)三月的这一年半之间,花木兰都在江都渡过,当时木兰的年龄从二十二岁变成二十四岁,也就是她从军第六年到第八年的那段时期,是大隋帝国最后没落的日子。 大业十二年十二月,江南有二名叛徒各自称王,建立了年号。汉武帝以来,中华帝国的天子就用年号来表示统治空间和时间的象征意义。任意建立年号是最大的叛逆行为,但炀帝无力对他们进行讨伐,一晃就到了年底。时间进人了大业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 当年一月,统治河北一带的窦建德自称“长乐王”建号“丁丑”相继叛乱之中,二月,李密和程让逐一控制了河南二十八郡,他们大败了讨伐的官军,占领了洛阳附近一个叫兴洛仓的谷仓。一百多万石的米麦落人李密之手。他开仓将米麦免费分给民众。数十万民众集结在他周围,李密把他们组织起来编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河南一带终于成了李密统治的地盘,而东都洛阳在贼军之中被孤立起来,这仅仅是张须陀死后五个月的事情。李密自称魏公,恐怕离称王也为时不远了。此外,贼将刘武周在北方大败官军,打死了武将王智辩。刘武周向突厥派遣使者,与他们结成同盟。 三月,人们对各地发生的叛乱已不以为异,四月,讨伐河南的第二任大使裴仁基投降了李密,这一报告使木兰和贺廷玉大惊失色。对于裴仁基的变节感到愤恨是当然的,但使他们感触更深的是“官军竟已被逼到如此地步?”而且很担心秦叔宝和罗士信。裴但基的投 降激怒了炀帝,他交给王世充五万军队,命令他讨伐李密。从此为了河南统治权问题,李密和王世充之间,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悲惨的殊死战斗。 五月,发生了一件意料之中的事情:河南抚慰大使唐国公李渊向隋朝宫廷亮出了叛旗。 “统于…” 在江都听了这一报告,上自朝廷大官,下到门卫士兵均感到J阵寒意。连享受皇族待遇的大贵族都背叛了朝廷。此时,有人想起从前文帝做过怪梦的传说。在同一姓李的贵族之中,有早已叛变的李密,有被杀的李泽,而这次的李渊,又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江南扬叶落 河北李花开 这奇妙的歌谣传遍天下,在这段时间里,李渊和三个儿子所率领的唐军,在各地大破官军,并击退了人侵的突厥军,其势力范围一天天扩大,并得到加强。 有一名叫李靖、字药师的人,他是唐朝的名将,在中华帝国的历史上,获得过的声望堪称与汉朝的韩信相匹敌。他在唐朝当了大将军、宰相,但在隋朝时却默默无闻。不过他虽没名气,却也有人承认他有才气。喜欢别具一格的人才的杨素,有一天,他在朝廷敲打自己的椅子对李靖说道: “公卿,你也许有朝一日要坐这把椅子。” 这等于是在表示:你是应该当宰相的人物。这句话似乎支撑着怀才不遇的李靖,渡过了那艰难的岁月。大业十三年,四十七岁的李靖仍怀才不遇。他仅仅是李渊势力因中马邑郡的郡丞,与当河南讨捕大使之前的张须陀一样,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