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折第七场宴会 (第1/2页)
第三折(第七场) 宴会 都总管府的位置几乎在大都的正中央,东边是国子监和孔庙,西边是北中书省。从南城墙根的南熏坊到都总管府,有两条路可以走。或者走东边的路,过朱家祖宅所在的居仁坊,那样会绕得稍微远一点;若要抄近路,也可以走西边,但就得从万宁桥上过。 秀儿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出门之前特意跟老周说:“周伯,我们走东边吧,免得过桥。” 老周笑着回头:“过桥怕什么?又不是轮渡,那条路近点,路也宽敞些,好走些。” “周伯,还是不要过桥了。”秀儿恳求着。 老周纳闷地看着秀儿,这时曹娥秀发话道:“就依她的,咱们从东边走。”回头见秀儿容色惨淡,搂住她的肩膀安慰道:“好了,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想了。” 同车的翠荷秀和俏枝儿不解地问:“怎么啦,秀儿?” 秀儿觉得这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遂照实告诉她们:“我大姐,就是今年三月间从那桥上跳下去的,所以我不想看到那座桥。”其实,即使从东边走,也还是可以远远地看到,只是不用直接经过罢了。 俏枝儿居然傻傻地问了一句:“捞起来没有?” 曹娥秀忙看了她一眼,俏枝儿脸红了:“我的意思是,救起来没有?”“当然没有了,要有的话,秀儿还会怕从那桥上过吗?”曹娥秀代秀儿答道。 “秀儿,对不起,我不知道是这样的。”俏枝儿不好意思地向秀儿道歉。 这还是第一次。她向秀儿释放出友善和关切,秀儿忙笑着表示:“没关系啊,我又没跟你们说过这个。你要这样。我还抱歉呢,让你们多走路。” 秀儿本来还想。早就该跟她们一起出来的,那样也不至于跟俏枝儿闹到那么僵,原来,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比较容易拉近感情。 等她们地车子真的到了都总管府后,她才发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许多陌生地人,同一个戏班的姐妹会更紧密地相依,大家互相守望以保全彼此。相对于那些权高位重地男人来说,她们是地道的弱者,刀俎上的鱼rou。 也只有到了这个地方,秀儿才发现了戏班姐妹的机智聪慧,还有她们不为人知的辛酸。在戏班里地生活其实是最轻松的,师傅的严厉也根本不算什么。 那天阿塔海居然不在。坐在主位上的是另一个趾高气扬的蒙古男人,听下面的官员一口一声“总管大人”秀儿悄悄问曹娥秀:“都总管大人换人了吗?我们这些天埋头排戏。连这么重要的消息都没听到。” “没换啊,大都的最高长官还是阿塔海。只是朝廷前不久颁布了新法令。在各路、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官长之前。再认命一位达鲁花赤监管。” “达鲁花赤?”秀儿摇头道:“这些蒙古语,我是越听越糊涂。” 曹娥秀告诉她:“达鲁花赤翻译成汉文。就是镇守者。品秩与路总管、府州县的令尹相同,但实权远大于这些人,只有蒙古贵族才能担任,而总管、令尹等,可以是蒙古人,也可以是汉人。” 秀儿笑看着曹娥秀:“你为什么对朝廷政策了解得这么清楚?” 曹娥秀脸红了,眼睛不自然地转开,然后摆出大师姐地架势低声教训她:“这里是什么地方啊,你给我老实点。都总管大人在上面,你也敢交头接耳,小心他等会点你的名。” 秀儿伸了伸舌头。谁知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名字真地从都总管大人的口里传了出来:“曹娥秀,你今日很惫懒,进来这么久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