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飞书走檄如飘风 (第2/3页)
诸葛秋拽了几拽,竟再也拽不动了。 一只手扶住了空间缝隙的边缘,两条腿从容跨出,胜似闲庭信步,声音再度响起:“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最后那“钩连”二字,被咬得十分清晰。 罗中夏手里握着钩子的另外一端,从裂隙中悠然出现。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番古怪的场景:诸葛秋拽着长枪,长枪钩住了钩子,钩子却被罗中夏握在手里。两个人、一把长枪和一柄铁钩连缀成了一个整体。 诸葛春瞳孔陡然缩小,他“天涯若比邻”的能力,是可以无视距离传送一个整体——即是说,所有与被传送者有物理接触的,都会被算作一个整体被传送出去。通过这种古怪的连接,罗中夏显然和诸葛秋也算成了一个整体,当他把诸葛秋拽出空间裂隙的时候,罗中夏亦随之而出。 “你,你怎么能逃脱!?”诸葛春骇然问道。他明明看到罗中夏被困在滕王阁内,什么时候又钩住诸葛秋了呢? 罗中夏冷笑道:“多亏我运气好,平时读书读得不少,要不然几乎被你们给炸死了。”他得意地晃了晃脑袋:“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连我都知道这典故,你们不会忘了吧?” 全场登时一片寂静。 当年“初唐四杰”这一说法刚刚提出来的时候,人多以“王杨卢骆”排座次。也是知名文人的张说与崔融曾经问杨炯对这个排名有什么意见。杨炯的回答是:“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即我很惭愧排名比卢照邻靠前,但是居然排在王勃之后,这让我很不爽。 这一段公案,费老自然熟谙于胸,并悄悄作了调整,让老二诸葛夏拿骆宾王的笔,让老三诸葛秋拿杨炯的笔,而让老四诸葛冬拿卢照邻的,以便最大程度消弭这一个无可避免的天然缺陷。可缺陷始终是缺陷,四兄弟可以变成铁板一块,而这四枝笔灵的裂隙,却是无可弥补。 按说这段故事很生僻,少有人知。偏偏罗中夏最喜欢八卦,在鞠式耕那里受特训的时候,他对品诗鉴词什么的一直兴趣缺缺,对这些文人之间的龃龉八卦却大有热情。刚才在滕王阁内,罗中夏看到杨炯的长枪,又想到王勃的滕王阁序,一下子联想起这个典故。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王勃与杨炯两管笔灵之间,因为这排名的历史问题,暴露出了一点点的不协调。纵然诸葛春和诸葛秋两人心意相通,边塞笔和滕王笔却未必如此默契。罗中夏抓住机会,趁着边塞笔欲撤、滕王阁未封的一瞬间空档,将青莲化出一条铁钩,钩着边塞笔钻入空间裂隙,只在腾王阁内留下数面盾牌迷惑诸葛春。 诸葛夏拼尽全力轰出去的蒺藜,炸的只是一栋空荡荡的腾王阁罢了。 韦家这边长出了一口气,诸葛四兄弟却都是脸色铁青。他们这一套战法演练已久,还从未出过纰漏,想不到今天却被人抓住了破绽。 罗中夏见他们四个的脸色僵硬,心头大爽,右手一指,快意道:“你们玩够了,那么该我了吧!”青莲笔势一振,祭出了攻击力最强的七律〈胡无人〉。 一时间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诸葛夏刚才已把诛心蒺藜释放一空,这时恢复已经来不及了。诸葛冬的五悲笔更是被这肃杀气氛搞得无计可施。诸葛秋气得火冒三丈,挺枪刺去,却不提防被云龙风虎卷起在半空,然后重重摔下地来。 诸葛春眼看自家兄弟抵挡不住,终于下了决心,大声呼喊道:“兄弟们,血锁重楼!”四人对视一眼,眼中尽是无奈。 彼得和尚闻言一愣:“他们居然这么拼命。” 四兄弟一起咬破舌尖,喷出四枝血箭,洒向半空。诸葛春强忍疼痛,驱使滕王笔跃至半空,化作一栋滕王阁。那四道血箭正好喷到阁楼四周,小楼毫光微现,嗡嗡作响,整栋建筑剧烈地颤抖起来,随即朝罗中夏头顶罩来。 罗中夏看到那小楼从天而降,不禁冷笑道:“黔驴技穷。”他双臂一顶,大喝道:“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整个人双足踏空,飞到半空,堪堪与小楼错开。 那楼却似有了灵性一般,阁楼一转,周身血雾缭绕,又朝着罗中夏罩了过去。罗中夏没想到这滕王阁看似笨重,却如此灵活,一下子又一次被罩进了楼里。 “糟糕!” 颜政跳起来大叫道,挽起袖子要去助阵,却被彼得和尚轻轻拦住:“你且莫惊。”颜政被他这么一说,定睛一看,却看到诸葛四兄弟没像上次一样对滕王阁狂轰滥炸,而是极力控制着笔灵,任凭舌尖鲜血潺潺流出,化成血雾围绕在腾王阁四周。四个人面色苍白,身躯都微微发颤,也被浸透在自己的血雾之中。 “这是什么?”颜政疑惑道。 彼得和尚道:“古人写文,有『呕心沥血』一说,言其耗费心力之巨。这四位正是用自己的精血,把初唐四杰的笔灵发挥到了极致。换言之,他们是用自己性命,重重封锁了腾王阁,让罗小友动弹不得。” “那他在楼里,岂不危险?” “不会,这四个人只是寄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