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八章未来希望 (第3/3页)
却相信可能性是后者大于前者,在当时的情况下,张作霖尽管没有在日军的威逼下签署协议。但是雄心已去毫无斗志,妥协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况且他也根本没有能力和信心去阻止日本人地所作所为。因此日本人将他炸死不会得到任何的好处,这只能加深东北军与日军之间地对抗仇视,这跟日军上下的利益诉求根本不相符。所谓的嫁祸栽赃根本都不靠谱,做出这样地事情,除非关东军高层上下脑袋都坏掉了!更何况里面还有大名鼎鼎的土肥原贤二这种智囊。 另有一种说法,是美国人掺合进去之后支持张作霖。给了大量的贷款让他发展,这导致的日本人对张极其不满,因此才下手干地。这样的理由也同样没有说服力。苏俄有《田中奏折》的前科在那里摆着,陈晓奇又恰好知道这件事情,而张作霖当时的一些做法是明白着跟苏俄过不去,查抄大使馆的事情在全世界开了个头,其后更有张学良的“中东路”战事,难道仅仅是出于年轻的少帅一片爱国心。为收回路权而不是为父报仇所致?这个很难判断,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陈晓奇之所以选择他愿意相信的,是因为从他那一时空地了解,老毛子的可恨程度丝毫不下于日本鬼子,而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怎么可能对毛子先抢占了唐努乌梁海、海参威大兴安岭的大片土地,又侵占新疆制造蒙古分裂,其后核讹诈中国,支持越南战争。种种劣迹斑斑可见。海兰泡屠杀,二战前大量中国人遭难。这都是他们干的好事,陈晓奇能对他们有好感才怪! 但是他现在惹不起这头北极熊,他不能在惹恼了日本人之后再去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在有能力之前还是老实一点好了,因此他暂时,秋后算账总有时! 但是张作霖的死讯被秘而不宣,在张学良接班之前是不易向外面宣布的,否则将会导致整个东北军乃至整个中国局势的大变动,这一点上,张学良的庆幸自己的父亲当年还算弄下一个比较忠诚地班组,没出现树倒猢狲散地恶劣场面。 只不过当张作霖的死讯传出,张学良上台地消息传遍全国的时候,人们是震惊的,很多人是惊喜交加的,特别是蒋中正,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从形式上统一全中国,在他手里短短的几年就做到了,他甚至可以神驰想象,这是千古功业,必将载入史册! 日本对于山东的作战已经失去了兴趣,这么拖下来之后他们没得到任何期望中的东西,炸死张作霖导致他们原先已经初步达成的协议付诸流水,他们图谋通过威逼压迫的手段来得到东三省和内蒙地界的计划破产了,年轻的张学良被复仇的念头冲昏了头脑,根本不会接受他们的任何威胁和建议,义无反顾的通电易帜。 济南围成下的第六师团还活着,挺过了伤病之后的可怜的少数伤员和大多数肢体健康的士兵们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苦捱时日,每天从济南城里定期供应的少量粮食能够保证他们饿不死,但是绝对没有作战的能力,就算他们曾经想过集中粮食保证少量人员突出作战打开一条生路的计划,也在济南军的阴谋诡计之下没有得逞。 原因是,他们除了喝一点可怜的稀饭之外,没有盐分摄人。 人长期不吃盐,身体严重缺盐缺碘,将导致浑身无力血压偏低甲状腺肥大,甚至可能出现“白毛女”那样的恐怖变化,一个长期不吃盐的不对不管他原来的素质有多么的高,几个月之后肯定是没有任何的战斗力的,这个不是意志就能解决的。 所以到了1928年的8月,整个第六师团幸存的五千人中,能够扛着枪不哆嗦的人绝无仅有了,他们就像一群病入膏肓的人一般,整天在济南炙热的天气折磨下半死不会的硬挨着,若非济南地下的泉水始终不断涌出,他们将会跟沙漠中的旅人一般饥渴而死。 胶南县战事已经趋向于平静,双方之间安于现状不进不退,整个青岛因为战争造成的混乱早已经平息,外国人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但是中国人的处境就比较悲惨,因为最关键的粮食是那样的稀缺,在封锁了胶州湾之后,以沈鸿烈为首的“渤海舰队”面对日军联合舰队连扎刺的资格都没有,小心翼翼的在人家那巨舰大炮之下“韬光养晦”以待来日,全体放大假等着事态变化。 因此上在青岛地面上,数十万人的生计就要靠其他的舰船往这里运送补给了,在这其中,隶属于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货船仍在源源不断的将各种货物运到青岛的仓库油库之中,不管日本人多么的嚣张,他也是绝对不敢去轰炸挂在美国“联邦快递”名下的大型仓库和黄岛油库的,挑战两大巨头的事情他们现在还做不出来。只不过这些东西只能暂时积压无法运出去就是了,关键的道口---正是战场呢! 最后一天了!求票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