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_第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第3/8页)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哪个落下好下场了?商鞅分尸,吴起车裂,王安石罢相…其实,我也支持改革,可是,要稳妥呀,这也是我在党委会上没有明确表态的原因,不知你理解不理解,我真是为你着想啊!”可是,方政委还是没有说出自己到底是什么想法,林荫只好再次发问。方政委犹豫了一下说:“我也确实没想好,可是,如果真的把民警投票做为聘与不聘的依据,这些矛盾都将暴露出来,最后集中到咱们身上。所以,要想个妥善的办法,既不影响改革,又不伤害这些人,能把他们妥善安置…”

    林荫实在忍不住了。他听明白了,方政委的意思是,不管怎么改革,这些有背景有势力的人一定不要触动,换句话说就是,改革要以保护甚至扩大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为前提。如果这样,那还改革干什么?改革就是调整利益格局,或者说就是要减少或取消少数人的既得利益和特权,增强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以此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事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如果不触动既得利益,那改革干什么?难道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要永远养着一些世袭特权阶层吗?是的,如果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方政委说得不错,改革确实是在砸他们的饭碗,他们确实不会高兴,可大多数民警高兴,人民群众高兴!

    方政委的话不但没有动摇林荫的决心,反而更坚定了。但是,他不好当面驳回方政委的观点,只能尽力委婉地说:“我也知道,真的改革,肯定会得罪一些人,可只要我们当领导的态度坚决,顶得住压力,就什么也不怕。咱们是共产党员,到关键时候就得拿出勇气来。只要我们没有私心,问心无愧,那就什么也不用怕!”

    方政委听了这话,稍稍现出尴尬之色,说了声:“那是,那是”就站起来告辞了:“时候不早了,你得吃晚饭了,咱们都再考虑考虑吧!”

    方政委离开了,可是林荫感到,他的观点并没有改变,好象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

    林荫虽然态度坚决,可方政委的话仍然对他产生很大影响。为此,他专门和政工科长李婕进行了一番摸底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在全局民警中,仅市领导的直系和旁系亲属就有七名,各部委办局领导干部的直系亲属十一名,农村乡镇主要领导直系亲属六名,另外还有一些什么董事长、总经理及工程队长的亲属,甚至还有地区领导直系亲属二名,还有一些虽然和他们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关系,而实际上却经他们手安排的人十几名。再深入分析一下,这些人中有一些人素质很好,可也确实不乏素质低不胜任的角色,如果按照改革的精神,竞争上岗,其中最少要有四分之一进学习班或被清退。

    调查摸底的结果出来了,什么帮助也没有,反而使林荫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思考着这个问题,好象看到这些人及他们背后更多人那一张张仇视的嘴脸。要是动真格的,他们能善罢甘休吗?

    林荫有点理解方政委了。

    可是,知难而退不是他的性格。思考一会儿,他一挥手把这些扰人的念头全赶开,自语了一句:“听兔子叫还不种黄豆了呢!”然后抓起电话。

    他知道,当务之急是统一党委一班人的思想。方政委现在态度暧昧,如果别的党委委员再唱反调,那改革恐怕真的会走了过场。因此,他要一个人一个人的谈话,争取做通工作,取得支持。

    他第一个找的是黎树林。

    2

    人怕见面,树怕扒皮。林荫把话谈开后,直率的黎树林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说实在的,我也不是不同意民警投票为主,就是有点担心,象我管这一摊面大,人多,问题也复杂,有的单位拉帮结派很严重,象兴隆派出所吧,所长指导员各拉一挂马车,各有一伙人,论干工作,所长是把好手,可脾气不好,竟得罪人。指导员有能力,可不往工作上用,和所里民警都处得不错,专门给所长出难题,早端出取而代之的架式了。这个问题我已经反映过了,党委一直没解决。如果让他们竞争,十有八九指导员票多,如果依据选票,就得他当所长,可是工作肯定受影响。再说了,这种情况不止一个单位,我是怕整乱了,才没同意你的意见。如果能想出好办法,避免这些问题,我还是完全支持民警投票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别受歪风邪气的干扰!”

    林荫听了这些话有点放心了。看来,黎树林还是从工作出发,这就好办。他提出的问题也有一定道理,民警投票必须尊重,可还有个具体cao作方法问题,关键是防止拉帮结派。于是,他有意问黎树林:“依你看,应该怎么投票才好?”

    黎树林说:“那我倒没想好,反正,这投票不能范围不能太小,那最容易形成小团体,不好办!”

    林荫理解黎树林的意思。近些年,提拔干部实行了民主测评的做法,这是一个进步,也确实很有益处,从中可以听到群众的呼声,避免把一些素质很差的人提起来。可也有弊端。就如黎树林所说,一个领导可能很负责任,很能干,但是,因为不注意关系,对下属要求太严,在考核时,下属们就可能不说好话,考核的结果就不会好。可是,如果不这样,那就还是领导主观意见决定,那结果更不好。我们的干部制度真怪,选拔高层领导时,不让你民主,譬如,提拔市长县长时哪个去老百姓那里考核过?可是,提拔下边基层干部时却要考核了。实际上,人们只有保持一定距离、没有利害关系时,才能保持客观冷静,投票也才能保持公正。而我们的做法正相反,远距离的高层领导不让选,直接得罪人的基层领导却要到被领导者中来考核。这很难保证客观。

    看来,要想个好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评的优点,避免缺点。他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火花,问黎树林:“那,我们不搞基层单位投票,直接搞全局民警投票行不行?”

    “这…”黎树林想了想说:“这也有问题,因为很多民警不了解竞聘人,投的票也没有意义。我看,能不能划出层次来,譬如,只让中层干部参加投票,因为他们毕竟比一般民警了解情况要多,而且素质较高,判断力也强…可是,竞聘人本单位那些同志恐怕有意见,因为他们也了解情况啊…”林荫有了办法:“对,你说得对,把投票分成几个层次,有全局民警的,中层干部的,还有本单位的,各占一定比值,这就避免了很多问题,既有面又有点…”

    没等林荫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