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初具规模 (第2/3页)
顾着和陈公子说话。并不理会自己,时小顺再度问道。 马公子转头看向时小顺,不以为然的说道:“你刚才说多少呢?没听清楚。” “八…七十两!”时小顺心一横,再降了十两。自己说话虽然不怎么大声,但马公子也绝对没有听不到的道理。见对方压价,时小顺还是没法沉住气。 “这么贵!”马公子惊讶的说道。 “是啊,照我看,二十两就差不多了。”陈公子在一旁搭腔附和。 马公子看着陈公子,道:“二十两!十两就可以了。你没去做义工,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我累死累活干了十天,我老头子也不过给了我十二两辛苦费呢。” “这么少?你老头子也太抠门了吧。”陈公子一脸同情地说道。 小石头无奈的摇了摇头,这马公子干一天就有一两多银子,这比他一个月的工钱还要多呢。就这样,他也觉得心满意足了,除了一些必要的用度,他每月还能存下不少。他当然不希望一直当个小伙计,等存够了钱,自己也要尝尝当老板的滋味。不过人与人之间真的无法比。他们这样都还要叫苦,自己岂不是活不下去了。 — “二位公子如果真的要买,我可以再便宜一点,不过一二十两是绝对不行的。”时小顺商量的说道。 陈、马二却并未理会他,只顾着交流着这一个月来所受地委屈和不满。 “嘭!”看着二人在那里自顾的道着各自所谓的惨事。时小顺再按捺不住。一拳锤在桌上。当下不理二人惊愕的表情,收起自己的珍珠。怒冲冲的离去。 “哎。”小石头鄙夷的看了二人一眼,起身追了出去。一直跑到店门口,才追上一声不吭的时小顺:“你发什么火呀。雨还没停,你能去哪?” “我就是送人,也比卖给这两个混蛋强!”呆立良久,时小顺忿忿的说道。这些珍珠是他们父子两这半年来拿命换来的,本想卖个好价钱,换艘好点地船,哪知道竟然卖不出去。想到这些,他心里哪里好受。 小石头搭着时小顺的肩膀,安慰道:“我劝你还是别急,你家又不急着用钱,东西在手里,总能卖得掉的。” 时小顺却不答话,反而挣脱小石头的手,急步冲到街上,冒雨跑去。 “你去哪?”小石头焦急的问道。 “找杨大人理论去!”时小顺瓮声瓮气地声音传回之时,雨中已没有了他地踪影。 “启禀大人,叶锋在外求见?”一名卫兵恭敬的禀道。 杨诚正与黄南杰谈话,闻言脸色一喜,急忙说道:“快请快请。” “哈哈,杨大人一心为公,这样地天气也在忙公事,实在令叶某人佩服啊。”人未到,叶锋那豪爽的声音却已传来。 杨诚迎到门口,笑着说道:“交州的财神回来了,怎么样这回比上一次如何?” 收起油伞,叶锋向杨诚揖手说道:“大人和我们这些俗人混久了,也沾上铜臭味了。” “黄白之物虽俗,不过却是交州命脉,叶老板就别嫌我这身俗气了。”杨诚笑着说道,与叶锋把臂进入厅内。 二人相邻而坐后,叶锋从怀里掏出一个油布包,小心地打开之后,将一本厚厚的帐册递给杨诚。“全在这里,大人请过目。” 杨诚接过帐册,并不翻看,而是随手递给黄南杰。“怎么样,这次一路还算顺利吧。” “那当然。”叶锋爽声说道:“头一次封家父子将沿路的那些山贼强盗狠狠的教训了一遍,现在只要打着交州的旗帜,那些个匪盗连一旁窥视的胆子也没有了。” 商会成立以后,通过众人的商议,将交州商队分成三组。叶锋由于生意极广,个人的信誉又好。所以负责了大部份地生意,他所带领的商队,也是三支中最大的。而所涉及的范围,包括荆州、徐州、扬州、豫州及司隶的广大地区。 荆州地靠交州,大小郡县多少也要卖杨诚的面子;徐州剌史潘向明,正是潘家地核心人物之一。对于交州自然不会多加为难;扬州剌吏现在已经换成了南乘风,虽然两人在暗中是竞争对手,不过倒底还是站在一条线的,交州的商队自然可以通行无阻;至于豫州,那便是叶家的势力范围,凭杨诚和叶浩天的关系以及背后站着的潘家,叶家也没胆多作为难。是以商会在这些地方,均可以顺利的开展商贸,叶锋的商队理所当然的成了三个商队中获得最丰地一队。 另一队则是由崔刚领头。他的范围则是过荆州前往巴蜀地区,然后进入凉州,出玉门关直入西域。康铁生虽然不理政务,不过巴蜀地区倒还算太平,虽然远比不上交州的安定,但比起其他州来,竟然还要好些。杨诚虽然和康铁生没什么较深的关系,不过或许因为逐日弓的缘故,康铁生竟没半点为难交州的商队。凉州是潘家的地盘,自不必说了。不过这一路路途最远。往返一次至少也要三四个月,虽然利润厚,不过却见效最慢。 另外一队的领头人是吴老六。与他们二人相比,他所负责的任务就要轻松多了,不过也是获利最少的商队。吴老六所负责地是将交州多余的粮食销往各地。虽然不少地方粮价飞涨。但杨诚却让吴老六除去沿途所有的消耗和成本之后,只赚取极低的利润。而且要直接卖到百姓手中。不过这低价粮卖的却并不顺利,各地地粮商本就与地方官府有着千丝万偻地关系,他们虽然可以少收交州商队的税。但却不能容忍自己地利益受到影响。 因为这个原因,是以这一个月来,吴老六也只将交州的粮食卖到荆南的一些地方而已。售出地数量也是远远低于商会最初的预计,到后来,杨诚不得不改变一下初衷,让吴老六只将粮食卖到无力买粮的百姓手中,对于那些还能勉强保持温饱的百姓,则让他们仍旧去买当地的粮食。这样一来,与地方上的紧张关系才勉强缓和了一点,毕竟那些人根本就无钱买粮,更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不过这样一来,粮食虽然售出不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