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心怀天下 (第2/3页)
地方,顶 他们饭后的谈资而已,或许会叹上两口气,却绝不会命去帮助他们。 这正是杨诚所想要改变的,一直以来,不管是匈奴、西域,还是其他的夷族,人口钱粮,均和中原有着天渊之别。但是一直以来,中原却屡屡受到这些外族的入侵。若所有的中原人都团结起来,哪里容得到他们耀武扬威。杨诚自然知道,要想做到这一点,将是无比的困难,但是他却不愿意就此放弃。若是要做,就从交州始! “虽然没人反对,但我知道,不少的人仍然不相信我的说法。我不会强迫大家,但我要告诉大家,若是天下不能太平,交州也绝无独享安乐的可能!这些天来,想必大家也知道安平城外已经挤满了从其他州郡逃来的百姓。对于他们,我们是关起门来继续过自己的安稳生活,还是开大门,热情的接待他们,让他们能像我们一样安居乐业呢?”杨诚大声说道。 “天下太大,那我们就先做我们力所能及地事情!作为交州的剌史。我很肯定的告诉大家,对于他们,我将会像对待你们一样,去对待他们中的任何一人!如果大家愿意,那就和我一道,去帮助他们,爱护他们!我希望愿意的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去帮助他们修房建屋。开荒辟田,让他们可以迅速地告别饥饿和恐慌,将所有的忧虑抛得一干二净,像我们所有人一样,在交州这块土地上快乐的生活下去!你们中若是愿意的,请高举你的右手!” “呼!”一支支手臂高高举起,无声而坚定的回答了杨诚的问题。其中也有一些犹豫的,不过瞬间便不能保持自己的意愿。独树一帜,本就不是普通百姓所愿意做地事情。 — 杨诚重重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好!我相信长眠在这里的勇士们。会为他们热情而善良的乡亲感到骄傲!我也相信,他们的死,绝对不会白死,当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他们必会含笑九泉!” 话一说完。杨诚擎起三柱香。深深的三拜之后,插入巨大的石鼎之中。恭身而退。 左擒虎、洪方、左飞羽…每一个人仍次上前,默默的祭拜着。人流缓动,杨诚走在最前。逐一抚着每一个战士的墓碑。石碑上,刻着每个人姓氏、功绩及最后一场战斗地时间和地点。虽然杨诚并不能认出这里的每一个人,那些在交州并肩战斗的画面,却不断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想着当年自己信誓旦旦的要将他们每一个人活着带回来,不禁沧然泪下。战死一千余人,对于别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奇迹,但对他来说,每一个战士,都是一个鲜活地生命,一个不容轻易抛弃地勇士! 杨诚自然知道,有战争便会有死伤。虽然他从未后悔这次的西域之行,不过却仍为这些死去地战死感到悲伤。就如当年他在征北军中一样,每次战斗之后,都会有说不尽的伤痛。看着一个个熟悉的战友倒在自己身旁,自己却要坚持战斗下去,直至战胜或者逃出生天之后,才有片刻地时间默默的祭拜他们。 八月十五,月正当空。祭拜的人流,直至深夜才渐渐散去,犹有不少人被远远的排在了后面,没能进入英魂园。不过在其后的一月之中,仍然陆续有不少人前来祭拜。根据守园老兵的粗略统计,短短的一月之中,进入英魂园的人多达四十多万。交州的人口不过五十万,加上后来的难民,也仅七十万左右。 人们一方面是来祭拜战死的英灵,另一方面也为杨诚的举动所震憾。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归宿多半是那一座座高耸的千人坟,万人坑,绝少有人会如此善待那一具具毫无价值的尸体。但杨诚却做到了,他没有抛弃一个士兵,即使他已经成为尸体。汉人多信鬼神,若有条件,很少有人会不在意自己死后的境遇。是以杨诚这个被众多权贵嗤之以鼻的举动,却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前后,虽然官府没有任何强制,但英魂园仍迎来无数的祭拜者,渐渐竟成了一种固定的习俗,这自是后话了。 祭祀完毕之后,杨诚立即召集了交州军中高级将领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一方面宣布今后所有为百姓而英勇战死的士兵,一律安葬在英魂园中。每一场战斗之后,各将领必须妥善处理士兵的尸体,然后统一运回安平安葬,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一律不准弃尸,否则不论职位高低,均要革职查办。对于杨诚这个决定,任何人都没有异意。虽然那样做会有不少麻烦,但谁都清楚,自己死后也会受到同样对待,不会被弃尸荒野。 另一个决定,便是要求各营到驻地之后,首先修缮各郡县之间的道路,保障以后若有召集,可以迅速的到达指定地点。与此同时,也要帮助安置在各地的难民,修路建屋,排忧解难。尽量不与百姓产生任何纷争。 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