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秃头女走不出来的九月 (第3/3页)
无一人,与离开时一模一样。我注意到我走前扎皮箱的那条带子仍然在地毯上的老地方像一条僵死的长虫;梳妆台上那瓶忘记封盖的银白色指甲油仍然挥发着一股古怪的草香。我的床上和烟灰缸里同样没有一丝一毫的莫根的痕迹。 我怀着希望打开了电话录音,于是我听到了我所熟悉的莫根的声音: “你吃惊吗?现在已经过了九月十三日QANTAS航班起飞的时间。可是,我在P城自己的寓所里,守在你的照片旁边…” 录音带空白了一段,接下来还是莫根的声音: “你去哪儿了呢?我已经找你几天了…” 我没能等待那电话录音全部放完就飞奔出去,直奔莫根的住所。 莫根的母亲——一个跛腿而肥硕的老妇人,颤颤巍巍地迎出来。她的右手用一把年代久远的长把雨伞当拐杖,支撑着她那使人感到随时可能轰然坍塌的身体。在幽黯的长廊外边的空地上,她的苍老的声音告诉我说:莫根不在家,他已经离开几天了。 我惊愕不已,急忙问:莫根他去哪儿了呢? 老妇人赤裸裸地用她那怀疑的目光打量了我足足一分钟,仿佛在考虑一个重大的机密是不是可以披露给我这样一个素昧平生的女子。她的左手食指与中指之间夹着一根雪白颀长的香烟,缓缓吸着,那一冥一亮的红烟头和着她漆亮的黑眼珠一同谛视着我。最后,老妇人终于按捺不住想找个无关的人分享秘密的快乐,她压低嗓音用气声悄悄地说: “莫根他去爪哇国了。办理一桩情杀疑案。他说他知道那桩疑案的谋杀人,他必须赶到那里完成它。他说,死者是个打字员,还有一个年轻女人,名字叫…” 我听到我自己的名字从老妇人嘴里滑出来响亮地掉落在这畸形而恐惧的九月天里的白雪地上。 三 有钥匙转动门锁的窸窸窣窣声,然后是吱扭一响有如揭开一扇梦,莫根像一条阴影闪进我的卧房。 我望着他迷人的眼睛感到惊惧。他的眼里全是如水缠绵的情诗,诗的题目全都叫做《谋杀》。 “你呆呆地在想什么?”莫根一边脱下外衣一边说。 我迟疑了半天,从脑子里转出神来“在想九月。”我说。 “还早呢。五个月后的事情不必去想。这是你想成为聪明人的第一条:只想现在。” 莫根走过来温情地俯下他树脂一般芬芳的身体拥抱我,把他的脸颊埋到我头发里。 莫根说:“你的头发长了,该剪一剪了。”他低柔的嗓音从我们那张吱吱叫的老牛车一般的床榻上令我绝望地升起。 窗外,苍白而黯然的光晕粼粼闪烁,仿佛是一片片跳跃的鱼群来自遥远异邦——墨尔本南端的那个巴斯海峡的涟涟微波、绵绵轻漪。静静地独自观望它,便会看出喧闹的人流里某种无可奈何又无以言传的凄凉与忧伤。 我的内心一向孤寂,世界繁乱的嘈杂声永远无法真正进入我的身体。可是,我忽然感到,此刻莫根的声音带给我的是比以往更强大、更无边的孤寂。 “是的,我会不断地剪头发,”我说“早晚我会成为一个秃头女。” 这声音小得连我自己都难以听到,我的耳朵似乎已脱离我而去,躲到安全的墙壁后边。其实,我的一生都在竭力倾听和期待远处的某种致命的声音。但,命中注定,我永远是个被人类之声所隔绝和遗弃的人,一个失去耳朵的秃头女。只有暮春的晚风,从四面八方的远处传递过来不绝如缕、轻若泣叹的关门声。这此起彼伏、由远而近的声音弥漫世界。 四 … 自一九九三年九月,莫根离开中国P城踏上奔赴爪哇国之旅,再无消息。 一九九五年四月,莫根母亲与妻子千方百计、迂回曲折地办好了经墨尔本绕路前往爪哇国探望毫无下落的莫根的签证出境手续。据爪哇国机场官方的电脑记载:没有一个叫做莫根的中国男人或者一个貌如莫根的中国男人于一九九三年九月进入爪哇国境内。 二○○一年八月,有人在美国的一个变心俱乐部里一个化装舞会上听到过莫根的声音,但因面具的缘故,无法肯定那人就是莫根。 二○○三年九月以后,我只身前往美国的一个叫做MCHGAN的幽僻荒凉的地方隐居。这地方的雪极大,仿佛覆盖了所有的岁月和往事,到处可见拄拐木去上学的红红绿绿的学生,他们沉醉于DOWNHILL这项刺激的活动。而我已出现衰老的征兆,身心疲惫,厌倦人群,但我的思想还分外清晰,只是偶尔分不清虚构与真实的事情。我经常湮没在那个变心俱乐部大大小小的化装舞会的阴影里,我等待着那个熟悉的声音从寂寞的黑暗中升起——那个我亲爱的读者所熟悉的一段众所周知的台词: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向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