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再见佳人 (第1/3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 再见佳人 北平燕王府。内殿旁的花厅外群花怒放,争奇斗妍,时值盛夏却仍春色满园,一簇簇的牡丹芍药万紫千红,将花厅的墙壁衬映得愈发光亮鲜艳。花厅内,朱棣满脸惊讶的站起来,急声问道:“什么?京师派出了巡北钦差?”道衍和尚面色沉静,不喜不怒,慢条斯理的啜了一口茶,道:“不错,京师探子传来快报,天子即位,为安抚天下百姓和各地藩王,特命钦差代天子巡视各藩,犒赏藩王和边军,现在钦差仪仗出了京师,已到了江北徐州府了…”朱棣深深皱眉,面色凝重道:“巡视各藩,犒赏藩王?哼!这是什么理由?”道衍和尚怡然笑道:“朝廷向藩王主动示好,说什么犒赏云云,无非缓兵拖延, 以慢各藩军心而已,王爷,由此可以看出,天子削藩势在 必行了,朝廷已走出了第一步,钦差示好藩王之后,想必接下来的第二 步,朝廷便要充各地各府军备,cao练军士,囤积粮草,准备为削藩 提借武力后盾,那个时候,哪个藩王敢不遵削藩号令,等待他的,将是 朝廷大军的迎头痛击…” 朱棣脸色渐渐变了,他紧紧握着拳头,咬牙切齿道:“朱允炆,这 个黄口小儿!你安敢如此对你这世皇叔!让你这不孝不仁之徒当皇帝, 简直是老天瞎眼了!” 道衍看着朱棣怨忿的神色,悠悠道:“王爷,先帝在世时,贫僧曾 听过朝中大臣关于削藩的争论,当时锦衣卫指挥使与帝师黄子澄意见相 左,萧凡主张先难后易,黄子澄主张先易后难,二人当时争得不可开 交,最近京师传来消息,黄子澄于朝争之中失利,被天子远贬登州 府…” 朱棣眉梢一跳,沉声道:“如此说来,京师朝堂里,萧凡占了上 风?那么天子必然采纳了他先难后易的削藩之策…” 道衍点头道:“不错,王爷可以再往深处想一想,天下二十余位藩 王,孰强孰弱?朝廷若着手削落,谁会首当其冲?” “天下诸藩,强者不过寥寥,无非本王,宁王,晋王而已…” 道衍道:“宁王年少,有勇无谋,晋王新甍,其子承继王位,上下 尚不能归心,二王对朝廷皆构不成大患,剩下的…” 朱棣眼皮一跳,沉默了一会儿,阴森道:“剩下的,便是本王 了。” 道衍点头道:“钦差巡北,明是抚慰各藩,实际上他是冲着王爷你 来的,朝廷第一个安抚你,恰恰说明朝廷将来第一个要削的,就是王 爷你啊!”朱棣冷硬的脸色已变得铁青,牙齿咬得格格作响,恨声道:“本王 已经料到了,朱允炆,萧凡,真歹毒啊!先生,如今我们…” 道衍很快打断了朱棣的话,道:“如今我们不能反!” 朱棣沉默不语,他也明白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与朝廷大军一战。 “王爷,朝廷需要时间准备,我们何尝不也是一样需要时间?王 爷如今麾下虽握十五万大军,可新募军士cao练不足,今年开来将采购粮 草的买卖全部托付给大丰米行的王贵,如今囤积各千户所的粮草足够我 燕军将士半年之用,可是…这些粮草还是远远不够啊,与朝廷为战最 少要耗几年时间,粮草不够,军士cao练不足,我们准备得很仓促 啊!”朱棣皱眉道:“先生的意思是…” 道衍笑道:“朝廷拖延时间,我们不妨将计就计,时间若能拖上一 年,我燕军将士cao练成军,粮草囤积足够,那时我们寻个借口举义 旗,兵出北平,往南先占山东河南,朝廷粹不及防之下,我们定可占得 此役先机。 朱棣点头笑道:“先生既然早有谋划,本王便不急了,哼!朝廷那 帮腐朽无能的大臣,撑着个昏庸无知的天子,这样的孱弱朝廷,彼焉能 不取而代之?” 道衍看了朱棣一眼,慢吞吞道:“王爷,还有一事…” “何事?” “这次奉诏巡北的钦差大臣,正是与王爷结下深怨的…萧凡!” 朱棣身形暴起,又惊又怒的猛拍一下桌子,大声道:“萧凡?他是 钦差大臣?他要来我北平府?他不要命了吗?’ **************** “找到江都郡主的下落了?’’ 徐州城钦差行辕,萧凡长身而起,满面惊喜的问道。 “是!大人,现在郡主殿下正与一女子在徐州大彭镇的彭祖庙中拜 祭,锦衣卫已发出消息,分散徐州各地的缇骑正火速赶往大彭镇聚 集。” 萧凡大喜道:“总算找到了!从抢钦差的差使,到出京,再到去北 平,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啊!没想到刚到徐州便发现了她的踪迹,来人! 速备仪仗,去大彭镇!” 校尉抱拳领命而去。 曹毅犹疑道:“萧老弟,弟妹已找到,咱们是不是…” 萧凡一楞,接着缓缓摇头:“曹大号,我明白你的意思,北平还是 要去的,理由我已跟你说过了…” 曹毅道:“要不这样吧,咱们入了山东之后,钦差仪仗分为两部, 你领仪仗往山西而去,犒抚晋王,我领百余校尉去北平,犒抚燕 王…” 萧凡一听便明白了曹毅的意思,不由感动道:“曹大号,你对我讲 义气,我又怎能让你孤身犯险?那我还是人吗?别忘了,你虽曾是燕王 麾下将领,可你早已他恩断义绝,而且在京师时,你为了我,与燕王 也结下了深仇,你非钦差身份,若去北平,燕王没有顾忌,必然杀你。 不行,要去咱们一块去!” 曹毅急道:“你得罪燕王也不浅啊,钦差的名分难道就能保你性命 了?” 箫凡笑道:“燕王军备不足,他若敢现在杀我,等于是向朝廷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