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4/5页)
不动声色地看着266团的两位主官,他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思。他们的话不是随随便便说的,他们的意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也可能是在切肤之痛中形成的。的确,在某些时候,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不好领导,你看问题没有他起点高,没有他看得准,没有他看得远,解决问题他也不比你差,你怎么能指望他俯首帖耳地听你的招呼呢?眼前这二位,一个是倚老卖老,只会耍嘴上功夫,一个是谨小慎微惟恐出格,像黄阿平这样具有开放型思维、无时无刻不在琢磨新花招的人,怎么可能不打折扣地听命于这两个平庸之辈呢? 当然,刘尹波的这些思想是不会说出来的,他最后对范辰光和杜朝本说:“那就这样,你们找他谈完了,上常委会议一下,如果意见一致,那就尽快往上报。这倒不是因为匿名信的问题,也不是说是黄阿平同志有什么问题组织上才处理他转业。这是正常的新陈代谢。至于那封匿名信,还是老原则,不理,不查,不扩散。” 范辰光说:“那许京路…” 刘尹波说:“许京路转业,你们的政治处主任人选另外考虑。” 范辰光瞪着眼睛问:“为什么?” 刘尹波说:“不为什么,工作需要。” 范辰光说:“这不是乱弹琴吗?” 刘尹波说:“乱弹琴就是乱弹琴,我的建议不采纳,你们就等着吧。” 范辰光气鼓鼓地还想说什么,被杜朝本拉了一下袖子:“算了范政委,按照刘副政委的指示,我们再商量商量。” 四 早cao结束后,干部股长追上了黄阿平,向他报告师里刘副政委要找他谈话的通知。黄阿平当时有点疑惑,说了一声“知道了”让干部股长先回,独自一人从营房西门走到西郊机场边的河堤上。他想散一会步。 这段时间。黄阿平的生活里发生了很多戏剧性的变化,有些他本人是知道的,有些则至今仍然蒙在鼓里。关于那封匿名信的事情,关于刘副政委和范政委、杜团长的那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他是一无所知的。但凭借灵敏的思维穿透力,他能感觉到,就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生活可能又要发生一次较大的变化。 对刘副政委,黄阿平并不陌生,那也是他的老首长了,过去刘尹波在团里当主任,对他黄阿平有褒有贬,但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总体来说还是寄予希望的。前几天刘副政委到266团蹲点,他作为政治处副主任,也知道刘副政委担负着考察班子的使命,按说,他应该走动走动,但是,他没有走动,除了例行公事的汇报,他没有到招待所刘副政委的房间里去过一次。一方面,政治处主任一职空缺,他这个当了四年的副主任不可能不动心。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范政委和杜团长在刘副政委那里不会为他美言。要他去为自己涂脂抹粉,或者让他到首长那里卑躬屈膝,这不是他的做人原则,依他的秉性是做不出来的。他的宗旨是顺其自然,而且,在他的眼睛里,266团的状况不正常,家长作风严重,民主制度不落实,是非界限含糊,一句话说到底,工作环境不健康,有劲使不上。如此,他就有些心寒,对于升降去留也就不那么看重了。 但现在情况有点变化,一是他听说郑少秋政委对他比较赏识,二是已有确凿消息证实岑立昊即将回到88师当师长了,这两条信息像一支强心针,使他迅速地亢奋起来。郑少秋政委他不是很熟悉,但郑政委对他的赏识表明了他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岑立昊那里就不用说了,想当年,由于他的桀骜不驯,在众多的团首长眼里,他差不多快成了一滩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就是岑立昊从这滩狗屎堆里把他挑了出来,把附加在他身上的那些污浊之气荡涤一新,把他的优点擦亮放大,并且使他成为一个富有见地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对岑立昊的敬重不排除有个人感情色彩,他不是一个冠冕堂皇的人,他曾经毫不掩饰地亮明自己的观点,士为知己者死,才为用己者用。也正因为有了这层感情,才有了那年抗洪抢险中他对岑立昊惟命是从,有看法也没有提出来,导致岑立昊走了一次麦城。不过,现在看来,岑立昊那一走走得好啊,否则,不从上面压下来,哪有这么快啊。 男人需要什么?男人最需要的是舞台。你就是再有本事,把你关在笼子里,你就是一只缩头缩脑的鸡,把你放到深山,你就有可能成为一只声震林木的虎。他愿意在岑立昊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如果是岑师长和郑政委同时欣赏他,那他就更是无比幸福了。 刘副政委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找他谈话呢?是好兆头还是不好的开始?他的心里眼下不是很有数。但他希望刘副政委传递给他的是好的信息。具体地说,就是关于提升的信息。他越来越觉得,可能是个好兆头,如果把他放在政治处主任的位置上,以他对于现代和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和实际工作能力,他是能够干出一番作为的。毕竟,他才三十一岁,所谓转业,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真的让他脱下军装,他还真有可能找不到北。如果真要重用他,那么,他还犹豫什么呢?他这几年在工作之余偷偷摸摸又异常快乐地撰写的那些《西方军制探讨》、《中西陆军力量对比》和《最佳的结构》等等,即将成为废纸的那些东西又即将重新出现在师长和政委的案头,也许,它们对一支部队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像是在冥冥中,黄阿平听到了一个含糊不清的但又意思明确的声音从天穹的尽头滚滚而来,在他心灵的回音壁上铿锵弹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拘一格降人才…天生我才必有用… 于是乎,在这样一个朝霞满天的清晨,凝望着营房外熊熊燃烧的东方的天穹,他有些飘飘然忘乎所以了,他不可遏止地把自己当成了20世纪末中国陆军军官中最出类拔萃的重要人才之一,他就要脱颖而出了,他感到他的一腔热血也被煮烫了,年轻的骨骼似乎在在这沸腾的燃烧中咯咯作响,血管被一股突如其来的激情膨胀出哗哗的狼潮,他情不自禁地在心底发出一声壮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