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战争_第十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第2/12页)

尤其强调隐蔽机动和伪装。一个机械化陆军师,几千台车辆,一旦出动,十数条钢铁长蛇在莽莽雪原齐头并进。彰原市以南、凤凰山以北半壁河山将为之颤动。

    按照计划,演习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由车辆组成的机械化群沿一号公路昼伏夜行,战术意图是从侧翼向凤凰山方向佯动,造成大部队开进的态势,隐性意图是检验装备在恶劣气候和道路条件下的机动能力;二是主战部(分)队冒雪徒步,沿几条乡间小道进行五百里奔袭,战术意图是秘密接近战区,达成出其不意效果,隐性意图是检验和锻炼部队在高寒气候下的野战生存能力。

    演习开始第一天,岑立昊随267团行动。他要求所有的军官不许乘车,一律徒步。他也像战士们一样,背着背包,肩膀上扛着一支冲锋枪,脚上是长筒解放鞋。还没走出十公里,裤腿就被雪水浸湿至膝盖,但是他没有感到寒冷,全身上下反而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脸上也火辣辣地发烫。

    这种感觉惬意极了,甚至让他找到了年轻的体验,他感觉他此时置身于士兵之中,置身于那些呵着团团热气,红扑扑的脸上爆发出朝气的士兵营造的行军氛围里,他也成了十八九岁的士兵,勃发出异常的亢奋。

    不断有年轻的士兵踏着急切的步履,从身边匆匆走过。雪被踩成了冰,冰又化成了水,泥泞不堪。部队像电影《林海雪原》中少剑波率领的小分队那样,一律披着白色的塑料雨衣,覆盖着年轻的脊梁上驮着的背装和武器。

    望着在皑皑雪原上蜿蜒移动的部队,岑立昊有一种说不清滋味的感慨。这就是战争,这就是88师在现有装备基础上进行的战争准备,有点像常规状态下的运动战,甚至还有点冷兵器时代战争的遗风。如果不是从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不是从高技术条件下战争要求出发,而从审美的角度,岑立昊其实还是很怀念旧式的常规战争模式的。那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画卷,那种号角连营旌旗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苍凉境界,那种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的豪迈气概,都曾经让岑立昊心驰神往为之迷醉。作为一个军人,那些挥掩千军万马在辽阔的战场上纵横奔突骁勇冲杀的场面,委实具有至高无上的审美价值,它们似乎更能展示军人的丰采,更能体现军人的品格,更能锻造军人的意志。可是,这样的战争已经很少出现了,甚至有可能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岑立昊目前最关注的是军官知识结构问题。从内心深处讲句真话,他对88师目前的军官素质、尤其是团以上军官的战争指挥素质深深忧虑,这也是他总是不愿意争取召开现场会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战争重智能,而智能又往往是以技术为支撑的,所以岑立昊在不同的场合下说过,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技术可以改变装备的性能并提高威力,这是不争的实事。当初在国防大学学习的时候,一位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B-52型轰炸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初期的装备,投入使用之后不久美国就宣布不再生产这种飞机。到了九十年代,尽管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但同后来的第三、第四代战机相比,B-52型轰炸机的战术技术性能还是相去甚远。在人们的观念中,这种落后的装备早已经被淘汰在现代战争之外。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一反常态,动用四架B-52型轰炸机从本土出发,用十七架先进的加油机保障,进行十多次空中加油,在卫星系统的导航下,连续飞行三十四小时,总航程近两万公里,飞跃关岛、菲律宾,绕过印度洋,在距离目标八百公里的位置上,使用先进的巡航导弹攻击了伊拉克境内的预定目标,从而使老装备焕发了新的青春。

    这个例子对岑立昊震动很大,他得出一个启示:如果纳入到高技术兵力兵器的系统效应中,一般技术的兵力兵器也可以发挥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性能。这种时候,就需要发挥一线战斗部队官兵的主观能动性,确切地说,直接带兵的师、旅、团级军官最应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但是,岑立昊从88师干部队伍的现状上,很少看到这种主观能动性,多数军官是被动型的、观望型的甚至是过渡型的,最可怕的就是他们缺乏充分的战争意识,他们中有许多人在师、旅、团领导岗位上任职,并没有充分思考战争问题,有些人甚至根本就没打算参加战争,往往是不求有功但求无事,靠熬年头比资历等待提升。即便是“2·17”演习这样直接检验部队机动作战能力的行动,也有许多不同意见,德高望重的辛中峄政委和刘尹波副政委都是忧心忡忡,生怕在这样恶劣险峻的气候和道路条件下,把全师拉出去打起来会出事。

    如履薄冰这个词再次被众多的常委和团队主官挂在了嘴上,这使得岑立昊更加恼火。

    在岑立昊的印象中,88师在近十几年来,每次搞演习都是战战兢兢的,翻几台车跑几发弹丢几件东西还在其次,要是死几个人那就把纰漏捅大了,你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哪怕你一次演习把你的战斗力提高了十个百分点也是白搭,你的部队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等,将全部由“事故”二字一票否决。如此,辛中峄和刘尹波不主张把演习动作搞大,也就似乎可以理解了,这也是保护岑立昊的良苦用心。

    岑立昊的观点是,军队是暴力集团,动辄千军万马,出点事故在所难免,也似乎不应该看得太重。我们应该严密组织,尽量避免事故发生,但不应该因噎废食,因为担心出事就把部队永远置于四平八稳的状态,和平时期因为怕出事而不能有所作为,在战争中只会出大事,大到溃不成军全军覆没。

    在常委会意见十分不统一的情况下,岑立昊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先后同集团军章思博军长、岳江南政委和军区钟盛英参谋长通了电话,请求、恳求乃至于哀求,终于促成了这次演习。他就是要看看,88师的军官战争准备到底有多充分,到底能不能经得起检验,到底会暴露出多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他下一步致力解决的突破口。

    267团团长邢毓乐从后面追上来向岑立昊报告:前面就是一号集结地域卧龙山了,在那里将同炮团会师宿营,明天白天在四十公里的盘山公路上并驾齐驱。

    三

    经过二百七十公里雪地跋涉,炮团官兵已是筋疲力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