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战争_第十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2/6页)

论对军事高科技的指导,你觉得用这八个字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现代化战争是不是有点脱离实际了?”

    刘尹波的那篇文章岑立昊自然不会不注意,其实那只是就事论事的一篇小小的随感,但军科专家借题发挥,搞出不少新观点出来。文章说,土地革命时期,你打你的正规战,我打我的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你打你的速决战,我打我的持久战;解放战争时期,你打你的阵地战,我打我的运动战;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扔我的手榴弹。沿着这个思想引申,对于研究如何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非对称战争,是有一定启示启示意义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打法,只有一成不变的变化。

    岑立昊说“刘尹波同志的文章和那位专家的点评我都拜读过,我觉得好像不是很完善,这里面缺了一个‘藏’字,我想给它补充一句,你打你的信息战,我打我的地道战。在现代战争背景下,不是打不赢就走的问题,而是打不赢就必须藏起来,走是走不脱的。”

    唐云际微微点头,看了看钟盛英说“这样看,这个‘藏’字就缺得很要害,缺了它,就说明对于将要发生的战争还是缺乏充分的认识,战略指导思想上还是被动地倚仗金科玉律,而不是主动地古为今用。藏好了,做好藏的准备,也许就切合实际了。”

    钟盛英说“在战争中,‘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隐蔽,伪装,不仅关系到生死存亡,也关系到成败胜负,孙子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就是把藏作为守的根本手段。”

    唐云际突然转换了话题,问道“那个刘尹波现在在哪里?”

    钟盛英说“在267团当副政委,不过,很快…”钟盛英话头停了一下,看了岑立昊一眼,岑立昊迅速移动目光,把精力集中在茶几上的一堆材料上。钟盛英接着说“刘尹波同志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干部,政治上也比较成熟,很快就要到机关工作了。”

    唐云际说“一个政工干部,经常探讨军事学术,难得。”

    又对岑立昊说“你们22集团军,我注意到两个人,一个是你,一个就是刘尹波同志,都是很有军事头脑的。见面了,代我问个好,我们期待他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

    岑立昊说“是,首长。”

    唐云际说“我听说你有一个观点,高科技战争就是打高科技装备,是不是这样的?”

    岑立昊说“不是绝对的,我只是强调高科技装备的重要性。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同常规战争有很大的区别,将来甚至会有实质性的区别。常规战争重技能和体能,而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重智能,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就是打高技术,高科技战争就是打高科技装备。”

    唐云际笑笑说“人的因素还是决定因素嘛,战争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立足现有装备,寻找以劣胜优的最佳途径。”

    岑立昊过去一直觉得这个说法有点诡辩,现有装备就是现有装备,所谓的以劣胜优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人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有限,人是人而不是神,人家的优势装备实际上也是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是把很多人的智慧凝结在其中,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岑立昊说“人的因素是决定的因素,但人的因素要通过装备起作用。我的看法是,以前的战争更接近于社会科学,以后的高科技战争可能更接近于自然科学。”

    唐云际说“哦,这个看法新鲜,说说看。”

    岑立昊说“二十世纪之前的战争是建立在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兵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些战争模式中产生的指挥艺术,人文哲学、历史、地理知识含量较大,也就是说社会科学成分比重较大,所以我认为他接近于文科艺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妙算在于算人,胜券cao在人手;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来战争从战争目的到手段,到实施空间,到持续时间,同常规战争都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在战争领域里,自然科学知识含量也就是说技术的比重占决定性的成分,从而显示了未来战争的指挥艺术更趋近于理科艺术。进入这个领域,人海战术就不灵了。”

    唐云际认真地听着,脸上始终微笑。

    岑立昊最后大着胆子说“我认为对于以劣胜优要辩证地看,说到底,劣是不可能胜优的,常规战争所谓的以劣胜优,是指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天时地利,可是高科技时代的战争兵力问题将不是问题,天时地利的主动权也在科技含量更高的一方手中。我们还是应该高度重视发展优势。”

    唐云际离开22军之前,对钟盛英说“这个同志想问题确实超前,但是我们也确实需要前瞻意识。可惜啊,现在当局长副局长恐怕还嫩了一点,先去当个参谋会不会委屈了他?”

    钟盛英说“他也是当了三年团长的人了,最好能用一下,”

    唐云际说“当参谋也是用啊,而且还只能当个小参谋。我那里,哪个局都有几个副师职参谋。”

    二

    岑立昊就要调走了。

    得到这个消息,266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

    黄阿平乍听说这个消息,很为岑立昊高兴,虽然岑立昊调走了对他没有什么好处,但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像岑团长这样正派和有作为的人,应该到大机关去。但没过三个小时,传说就来了,说岑立昊是因为犯了错误,在266团呆不下去了,调到总参机关去当参谋,实际上是体面下台。也有人说,上级调查组认为,岑立昊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物,抓基层基本上是外行,所以就推荐到机关去了,没实权了,耍笔杆子去了。

    黄阿平对这些议论很气愤,也很难受。

    黄阿平被人看成是岑立昊的人,仅仅在于他很受岑立昊的器重。当然一个人器重另一个人,是需要理由的,一旦理由充分了,一个人被器重了,自然感情也就靠近了,这是不容置疑的。

    那是在岑立昊刚担任团长不久,266团要向师里上报调整营以下干部,当时有两个人争论比较大,一个是三连副连长黄阿平拟提该连指导员,政治处拿的方案原本没有,是岑立昊临时提出动议的。事前岑立昊曾经同政治处主任刘尹波商量过,但刘尹波向刘迎建政委汇报的时候,刘政委不表态,刘尹波就不好说什么了,政治处拿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