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章初步接触 (第1/4页)
第12章 初步接触 冰雪聪明 离开李复兴家,吴冰跟方锐和吕国华在巷口又来了个“不期而遇”两人很快领会其中含义,邀她进了附近一家酒店包厢细谈。 吴冰明显有备而来:“方总,吕总,咱们沟通一下业务。不知您们两位意下如何?” 沟通业务?吴冰只是一个副总秘书,会有什么业务?方锐在资本市场运作过不少项目,磨砺多年,他立刻注意到吴冰话中有话。她说的是“您们”而不是给公司或“你”沟通业务。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 业内有潜规则:利益均沾,见者有份。资本市场运作项目,一般是由四大环节构成:一是主帅,总揽全局,负责资金筹募,发号施令,主要决策;二是军师,审视全局,负责制定全盘战术战略,根据对大盘的沙盘推演,决定个股运作过程中的走势;三是作手,娴熟股票线型,控盘手法灵活,善于掌握群众心理,控制开盘价、收盘价,并在盘中适度引导股价的转折与变化;四是公关,具有丰富法律知识,良好财务关系,人脉丰厚,负责适时散布消息,制造舆论,引导群众心理。那些搞公关的都是一群智慧之人,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的人,每做成功一笔业务,他们都会收益不菲。如果项目出了问题,除了道义上的责任,他们也没其他风险。他们斡旋在上市公司和投资机构之间,要是能再担当“顾问”角色,运作空间就更大了。 现在吴冰是跟方锐和吕国华您们沟通业务,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他们:我吴冰和你们一起合作挣钱,就是“结党营私”在金融圈里混,离开了“结党营私”四个字,无论你是投资机构还是监管部门,都将寸步难行。 方锐心中加紧盘算,嘴巴当然不会停止表态:“阿冰!什么业务?” “几年也没你们消息,现今突然上门。是何居心?就不要瞒我了。” 吕国华赶紧和稀泥:“过去我们利欲熏心,后经几番反省,现在我们越来越看重感情了。有什么问题吗?” “甭蒙我了。你们在动海州医药的脑筋是不是?” 方锐并不感到意外:“阿冰!真是冰雪聪明!那你再说说看,我们在动什么脑筋。” “你们正在琢磨如何控股海州医药。我说的不错吧?” 吕国华很惊讶:“你怎么知道的?” 吴冰越发得意:“你也不问问我是干吗的?只是你们现在手上没有任何筹码,还要找那几个大股东一个个去谈。” 方锐也不兜圈子了:“阿冰!就算真是这样,你能帮上什么忙呢?” “你们了解海州医药的老帅吗?那海州证券的范铁、飞跃电器的关水军还有恒富地产的陆静芳就那么好对付?人家现在是大股东,而你们现在和海州医药没有任何关系。” 做生意最需要的是策划,而策划就是做导演和写剧本。看来吴冰深谙此道,不然怎会如此善于表演? 吴冰清楚:方锐和吕国华凭什么跟自己合作?那是因为做事情的难度,太容易的事情没人会当回事。 方锐决定豪赌一把,至少这次需要无条件去信任吴冰,他太需要和吴冰这样的上市公司内部人员合作。这是个人欲横流的世界,是没有真情朋友可言的,尽快挣钱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这里没有忠诚,没有理想,利益才是核心,有钱才能成王败寇。 “这个不用着急,我会尽快安排,你们尽管放心。阿锐,现在我就需要你帮个忙。” “不用客气。” “听说你们公司在招聘研发部门负责人,我这有个人选,你看中不中意…” 生存竞争 中天投资打算面向社会招募一位研发部门主任,这是公开说法,其实这纯粹是酬庸与公关性质的职务。 公司服务人员先在会议室里做好一些必要布置,方锐来后,背对窗户坐在会议桌旁,又在桌对面特别准备一把舒适的皮椅,希望能够尽量缓解应聘者的紧张情绪。一切准备妥当,方锐打开音乐,静待预约时间到来。 七年前的今天,方锐还是一个落魄的求职者。 那天上午十点左右,方锐去了人才市场。临近人才市场的马路边,流动一群做应聘者生意的人。他们向来来往往的人们兜售有招聘信息的报纸、空白表格还有最新版的海州地图。有几个推荐十元旅店住宿的半小老头,举着一个纸牌,挨个挨个地问:“住十元店吗?条件很好的。有热水,有公用电话。” 这时,方锐被卖登记表的、招业务员的还有卖报纸的小商小贩们拦住,资料卡片一个劲地往兜里塞。一群制作贩卖假文凭的家伙,肆无忌惮当街派发名片,同时宣称连北大清华的博士文凭都能帮忙搞定。方锐见此状况,自己的那个真硕士文凭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磨一会儿后,方锐随着人流,乘一个巨大无比的货梯进入人才超级市场。进去了才知道,如果说是“人才”还真高抬自己“市场”倒是一点不假。里面人潮涌动,比肩接踵,熙熙攘攘。生存竞争脱去了文饰和面具,露出了原始的粗暴。每个人都在拼命抢饭碗,人跟人之间几乎看不到间隙,只有皮肤摩擦,挤得汗臭味熏死人。如果要上个厕所什么的,就只好自己担待点,那里很难找到方向。 几千人川流不息在各个摊位派发资料,忙得不亦乐乎。有几个人索性坐到了窗台上,一边擦汗,一边抖动着湿透了的白衬衫。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只管猛收简历。碰到客气点的,还跟你扯几句;碰到不客气的,朝你努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