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有人依然活着是谁已经死去 (第3/5页)
六耳又笑了一下。这次是苦笑。 “可你在福建的时候?”我皱起眉头。孤僻?开玩笑,那时候他活泼得过了头。 “这么些年,她每个月都会给我钱,积下来也是很大的一笔了。读大学的时候,我去看过几次心理医生。我也觉得我的性格有问题,想要改变一下。医生建议我换个环境,重新开始。所以我准备用这笔钱去国外,忘记这一切,再不回来。” “重新开始?” “是的,我下决心以后,就出来旅游,想从那时候开始,让自己变得阳光、外向。” “这么说,你是刻意做成那样的?” “一开始是有些刻意,可后来我就喜欢上了那种感觉。我想照这样下去,我会有很多朋友,会有新的生活。” 在说话的时候,有那么几秒钟,六耳的眼神中流露出憧憬神往之色,但很快就沉寂了下去。 因为已经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 如今的他,连站在阳光下,都变成了一种奢侈。 我心里一阵阵的难受,用力按着他的肩膀,说:“相信我,一切会好起来的。你已经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那么就不要放弃它。 “是吗?”他的眼神有些迷惘。 我重重地点头:“可是单纯的逃避是没有用的。你看,你想要开始新的生活,却需要用到你母亲的钱,你避不开的。” 六耳的嘴角一抽,显然我说到了他的痛处。 “现在为了遗传的事,必须要找你的母亲。而且,你不觉得她对你父亲的事这么忌讳,其中没有古怪吗?” “你是说,我爸他可能也…”六耳张大了嘴。 “总之这是一个切入点。一定要搞清楚你父亲的情况。如果是突发变异,我们也得找到源头在哪里。” 六耳看着我,很久,终于微微点头。 “晚些我打电话给她。”他抬头看看挂钟:“她上午不会起床的。” 我心想怎么有人习惯比我起得还晚,随即就想到她的职业,每天回到家里至少也该是凌晨了吧。 今天没什么大新闻要跑,我写完个四百多字的小稿传给编辑,惦记着不知六耳有没有问出他父亲的事,特意早早收工。到家的时候还不到五点。 “怎么样,你妈怎么说?”我一进门就问。 “呃…还没打电话。那我现在打吧。” 我摇了摇头,看来六耳对他母亲成见太深,我不催他就一直拖着。 六耳在我的注视下又磨蹭了一会儿,才拿起电话。 “嗯,是我。”他低低地说。 然后他就在那里不停地“嗯”着,很有些敷衍的样子,活像个被唠叨母亲烦到不行的孩子。 不管他母亲是做什么职业,母亲就是母亲,还是很疼这个性格怪僻,对外宣称自己父母双亡的不肖子的。 当然,严格说起来,则是母子都不肖啊。 “等会儿我想过来一次。”等妈的唠叨告一段落的时候,六耳说。 “不用不用,不用准备什么。”听这样的回答我就能猜到她妈在说什么,和我妈不会有多少区别,大概更热情些吧。 “我,是想问爸的事。” 这句话说完,六耳沉默了一会儿,听着话筒里他母亲的话,抿着嘴唇。 过了一阵子,他才说:“我知道了。”说完就挂了电话。 “你现在就去吗?”我问。 “不去了。”六耳说。 “怎么?” “还是老样子,她不肯说。她说她已经忘了,让我别再提这件事。” 我想了想,问:“你妈平时对你态度怎么样?” “态度?像条跟在我屁股后面摇尾巴的狗,只要我不提那件事。”六耳露出嫌恶的神情。 “怎么说也是她把你养大的啊,”我皱起眉头:“怎么这样形容。” 六耳“嘿”了一声,撇撇嘴。 我叹了口气,六耳对他母亲的成见已深,不是我这么说一句就能扭过来的。 可是他母亲对他这么百依百顺,却唯独不能提这件事,哪怕为此不能见日渐疏远的儿子,要知道对一个母亲来说这可是极大的折磨啊。 “要不,我去试试?” 吃晚饭的时候,我突然对六耳说。 六耳停住大块夹rou的筷子,疑惑地对我说:“你?” 我很明确地收到他的意思:儿子都不愿意说,你一个外人去有用吗? “我去试试。总不能就这么放弃。你告诉我…她工作的地方,还有她的名字。” “好吧。” 电梯门在五楼打开,入眼一片金碧辉煌。 这是上海最著名的夜总会之一。 一个小弟迎上来:“先生,有预订吗?” “哦,没有,给我个小包吧。”我看看这架式,为我的钱包默哀三秒钟。 “小包还有,八百。我帮你找一位业务经理吧。” “不用,你叫游芳吧。” “好的,您稍等。”小弟恭敬地退开,在总服务台查了一下房间的请况,对我比了个请的姿势。 这里大得像迷宫一样,我跟着他七拐八转,在一间包房前停下。 “就是这里,先生,您稍等片刻,游芳就过来。”他替我打开门说。 “好的。” 我坐在柔软的真皮沙发上,打量着四周的装饰。 一圈沙发围着一个铜座的磨沙玻璃桌几,都是高档货,四十二寸的大背投,一边是个电脑点歌台。两面的墙上都挂着油画,似是陈逸飞的仿制品。说是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