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校释_第二十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第1/3页)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易顺鼎曰:文子引“绝学无忧”在“绝圣弃智”之上,疑古本如此。盖与三“绝”字意义相同。今在“唯之与阿”句上,则意似不属矣。 马叙伦曰:“绝学无忧”一句,当在上章。又曰:晁氏读书记引明皇本,亦以“绝学无忧”属于旧第十九章之末。 蒋锡昌曰:此句自文谊求之,应属上章,乃“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一段文字之总结也。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唐张君相三十家老子注以“绝学无忧”一句,附“绝圣弃知”章末,以“唯之与阿”别为一章,与诸本不同,当从之。后归有光、姚鼐亦以此章属上章,是也。 李大防曰:案“绝学无忧”句,断不能割归下章。盖“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三句,是承上文“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句。“见素抱朴”承“绝仁”二句;“少私寡欲”承“绝巧”二句;“绝学无忧”承“绝圣”二句;“此三者以为文不足”句,是统括上文;“故令有所属”句,是启下文。脉络分明,毫无疑义。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吴澄曰:“唯”“阿”皆应声:“唯”正顺“阿”邪谄。几何,言甚不相远也。 刘师培曰:“阿”当作“诃”说文:“诃,大言而怒也。”广雅释诂:“诃,怒也。”“诃”俗作“呵”汉书食货志“结而弗呵乎”颜注:“责怒也。”盖“唯”为应声“诃”为责怒之词。人心之怒,必起于所否,故老子因协下文何韵,以“诃”代“否”唯之与阿,犹言从之与违也。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善”作“美” 易顺鼎曰:王本作“美之与恶,相去何若”正与傅奕本同。注云:“唯阿美恶,相去何若。”是其证也。今本作“若何”非王本之旧。 蒋锡昌曰:顾本成疏“顺意为美,逆心为恶”是成作“美”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彼此并美恶对言。傅本“善”作“美”应从之。此文阿、何、恶、若为韵,诸本“若何”作“何若”亦应从之。严可均曰:“相去何若”王弼或作“若何”非。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孙矿古今本考正曰:“不可”一作“不敢” 谦之案:淮南道应训引上二句,同此石。 忙其未央! 魏稼孙曰:“忙其”二字间,原空一格,或待补刻,或误分章,严连写。后“纯纯”二字间,亦泐一格,例以碑阴首行,疑当时即因石泐跳书“忙”下石完。 谦之案:“忙”下空格,非泐字,亦非分章,疑为“兮”字未刻。 严可均曰:“忙其未央”御注作“荒其”河上、王弼“荒”下有“兮”字,句末有“哉”字。 吴云曰:邢本“荒”作“莽”王氏兰泉云:疑即“荒”字之误。 谦之案:广明本、室町本作“荒”碑本作“忙”“忙”与“茫”同,实“芒”字“芒”借为“荒”即今“茫”字。诗长发“洪水芒芒”玄鸟“宅殷土芒芒”传:“大貌。”左传襄四“芒芒禹迹”注:“远貌。”淮南俶真“其道芒芒昧昧然”注:“广大之貌。”叹逝赋“何视天之芒芒”注:“犹梦梦也。”庄子大宗师“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释文:“无系之貌。”遂州碑作“莽”盖以草深曰莽,与“忙”同有苍芒荒远之义。小尔雅广诂:“莽,大也。”吕览知接“何以为之莽莽也”注:“长大貌。”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崔注:“草野之色。”“忙”、“莽”、“荒”义相近。 众人熙熙,若享太?, 马叙伦曰:“熙”为“媐”之借字。说文:“媐,说乐也。” 谦之案:“熙熙”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列子杨朱篇“熙熙然以俟死”之“熙”字义同。“熙熙”即“嘻嘻”书钞一五引庄子“熙”作“嘻”初学记九、事文类聚后集二十引并作“嬉”晏子春秋六“圣人非所与熙也”本作“嬉”熙、嘻、嬉义同,此云“众人熙熙”亦即众人嘻嘻也。 严可均曰:“若享太牢”“?”别体字。御注作“如享”释文作“若亨”引河上作“飨” 谦之案:遂州本“太牢”作“大宰”误。艺文类聚三引河上作“若享”玉烛宝典三引作“而飨” 武内义雄曰:“若亨太牢”王本“亨”字,陆氏读为“烹”河上公读为“享”又改“亨”作“飨”现在河上本、王弼本皆作“享”玉烛宝典三引此文作“飨”与陆所引河上本合。盖唯一“亨”字,诸家异其解释,遂至成本文之异也。 若春登台。 严可均曰:御注、王弼作“如春登台”河上作“如登春台” 毕沅曰:“如春登台”王弼、顾欢并同,明皇、易州石刻亦同。明正统十年道藏所刊明皇本始误作“登春台”陆希声、王真诸本并误,今流俗本皆然矣。又李善闲居赋注引亦误。 俞樾曰:按“如春登台”与十五章“若冬涉川”一律,河上公本作“如登春台”非是。然其注曰:“春阴阳交通,万物感动,登台观之,意志yinyin然。”是亦未尝以“春台”连文,其所据本,亦必作“春登台”今传写误倒耳。 蒋锡昌曰: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引河本经文作“如春登台”正与宋河本合;俞氏谓河所据本必作“春登台”是也。顾本成疏“又如春日登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